天天看點

可穿戴裝置的未來市場

前幾天買的可穿戴裝置到貨了。說的好像非常神奇的樣子,事實上就是一個能計算運動量和顯示時間的手環而已,要說還真是有點重要意義,這是我的第一款可穿戴裝置。

可穿戴裝置從去年開始火了起來。隻是概念好像出了非常早,最好的科技就是讓人感覺不到科技的存在。從技術進步以來人們就希望能把技術戴在身上,就像手機盡管非常友善。可是人類懶惰的本性還是希望可不能夠某一天不用拿着手機,比方把手機穿在身上或者某個地方,讓人感覺不到手機的存在,還能實作手機全部用的全部功能。類似的概念産品事實上已經非常多了,007用的那些高科技武器我們盡管沒能親眼目睹,可是早已經在實驗室實作了,在冷戰時期美蘇争霸的時候,兩國為了開展間諜活動,可穿戴裝置等隐蔽裝置就非常多,非常多如今都已經公開了。這些裝置盡管研制出來可是僅僅能用于特殊用途,要想把它市場化須要考慮的東西還有非常多非常多。比方說安全,價格,可靠性等。随着智能手機的到來,技術的進步使得可穿戴性裝置又一次火了起來。在我剛剛開始關注3c電子行業的時候。剛開始時手機,以蘋果的iphone4為裡程碑,在後來是安卓手機。因為安卓手機的開源性,不論什麼人都能夠用這個系統做手機。做出一款手機的門檻非常低,是以競争也是相當的激烈,在手機競争的如火如荼的時候,各大廠商在創新乏力的時候。大家把目光瞄準向了可穿戴裝置,事實上類似智能手表手環之類的東西曾經也有人在做,可是都不太智能,沒有能産生革命性的變化。在智能手表比較早試水的是三星。三星實力雄厚,有足夠的研發團隊和財力研究可穿戴裝置。最早的較成型的智能手表最早也是三星開始,後來的索尼才開始跟進。可是功能都還是比較單一,須要配合智能手機使用,比方接聽電話,收到社交站點的推送消息,看短信,鬧鐘等功能,功能這的挺有限的,比較像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産品也還有非常多問題,在之後的二代産品才開始有所改善吐槽也比較少。

如今上亞馬遜搜智能手環,出來的産品一大堆。可是大多數的功能和我的fuelband一樣,非常多還有計算偏差非常大的缺點,事實上對于僅僅能手環主要是通過捕捉受擺動的動作,須要一個加速度傳感器就夠了,難度在于準确度算法,由于我們手指甩動的時候不一定是在走路。非常多身體動作都會甩動手臂。是以,假設算法不正确,那麼偏差是會非常嚴重的。

我之是以選擇nike主要是由于nike是全球知名度非常高的運動産品生産廠家,并且nike有自己獨有的算法,能保證偏差不會太嚴重,網友測試過,nike的計算參考價值還是非常高的。在手環開始流行以後,萬能的華強北就出了一大批手環産品。各式各樣的都有,非常多外觀非常前衛,讓人看了心動,可是華強北的品質我信隻是,人家花了多長時間研制出來的東西,你花個把月就搞出個類似的産品,品質能好到哪裡去,就連百度旗下的一款手環産品在精度度也是飽受诟病。有些偏差達到50%以上。基本不具備參考價值。

今天早上看到一組資料。說可穿戴裝置的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30億美元,眼下市場比例占比較大的主要還是索尼和三星這幾家。而這幾家的産品正如我前面所說,功能基本上僅僅是手機的延伸,稱不上是革命,盡管市場佔有率在增大。但離真正火起來還非常遠。可穿戴裝置的概念的熱門不排除當中有大量的泡沫。

智能可穿戴裝置主要依靠的是傳感器和算法,在傳感器方面大家的資源都差點兒相同的情況下,比較少有廠家能有大的創新。如今大家比較期待的産品就是傳聞非常久的蘋果的iwatch智能手表。大家都比較相信蘋果能在可穿戴領域又引發新的革命,我也非常期待。從蘋果流出的資訊和高管在一些場合的言論能夠判斷出。iwatch或類似的産品确實存在,可是是否真的能引發新一輪的革命。我存疑。

可穿戴裝置的未來市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