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聽相聲的朋友,一定對相聲大師,相聲這門藝術第五代掌門人張壽臣的名字不陌生,無論是單口,對口,群口相聲以及太平歌詞等都非常擅長,是以受到相聲界同仁的尊敬。

張壽臣
可是在相聲界有一位演員,由于他天資聰慧、勤奮好學,十幾歲就會《八扇屏》、《地理圖》《大保镖》、《大相面》、《誇住宅》、《汾河灣》、《賣布頭》、《雜學唱》、《開粥廠》、《扒馬褂》等70餘段傳統相聲。由于他經常模仿張壽臣(相聲大師劉寶瑞的師父)的表演風格。他模仿得特别逼真,獲得了“小壽臣”的雅号。他就是——趙振铎
前排王世臣,孫少林,王長友,二排李金鬥,李鑫荃,趙振铎,史文惠,王文林
趙振铎(1936年—1996年)北京人,1946年趙振铎拜王長友為師。拜師以後趙振铎就跟随師父到天津、張家口等地四處演出,師父王長友看趙振铎天資聰慧,又肯在學習相聲的時候下苦功,就把他帶到濟南,當時濟南有一位相聲名家孫少林先生, 孫少林1943年就創辦了晨光茶社,相聲的說、學、逗、唱四門功課無一不精,尤其擅長學平劇、評劇、河南墜子、數來寶等多種演唱藝術。
王長友為了能夠讓趙振铎能夠得到孫少林的真傳,讓他學習上更進一步,王長友與孫少林協商,讓孫少林收趙振铎為義子。父子二人一見如故,相處得非常融洽,一個傾囊而受,一個用心去學,很快趙振铎的技藝突飛猛進,相聲水準又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在說、學、逗、唱上也樣樣精通。
後來義父孫少林(1923年—1980年)去世,趙振铎千裡奔喪,為老人頂喪駕靈戴孝送終。趙振铎晚年生病的時候,得意弟子李金鬥也是不離他的左右,把許多演出的機會推掉,四處給師父找偏方。
趙振铎與搭檔趙世忠
解放以後趙振铎同師父參加了抗美援朝宣傳隊 ,來到北韓戰場為志願軍戰士慰問演出,回國以後又加入“北京相聲改進小組”,1954年遇到了趙世忠,二人開始合作,成為相聲界屈指可數的黃金搭檔,被人們稱為"相聲二趙"。二人曾多次到中南海為毛主席及其他黨和國家上司人演出相聲,還受到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多次接見。
趙振铎
由于趙振铎的相聲功底深厚,分别于1956年和1962年兩次參加挖掘傳統節目,并起到了重大作用。特殊的曆史時期趙振铎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直到改革開放以後才重新走上舞台。擔任北京曲藝團曆任團長,還擔任了相聲藝術委員會主任(師勝傑也擔任過此職務)多次率團出國演出。
王長友
趙振铎的因為功底深厚,是以他的表演特别自然,語言還生動,
趙振铎的代表作品有:《八扇屏》,《汾河灣》,《看電影》,《山東話》,《扒馬褂》,《坐電車》,《我的爸爸》,《兄妹對詩》等,尤其是《八扇屏》那是相當的經典。
趙振铎的徒弟有:李金鬥,王文友,肖巍,賈承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