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檔》一書由著名曲藝理論家、作家高玉琮先生主編,曲協主席姜昆擔任顧問并親自撰寫序言。書中詳細介紹了23對相聲名家搭檔的藝術經曆和成果。内容詳實生動,有很強的資料性和趣味性。
高玉琮先生曾是《今日頭條》知名創作者,發表過很多相聲、曲藝方面的理論和趣聞史實。我有幸結識高先生,私信、微信交流頗多,受益匪淺。高先生于去年10月24日不幸逝世,周年忌日将近,陸續轉載高先生最後的大作,也算是對先生的深切懷念吧。

(本書主編高玉琮先生)
書中有關相聲搭檔的文章分别為演員本人或熟悉演員的業内專家執筆。本篇介紹常寶堃趙佩如兩位大師的文章是由劉雷先生撰寫的。
(接上期)
在常寶堃還很小的時候,趙佩如就已經在北京、天津兩地有了名氣,曾多次上電台說相聲。而且就在幾年以前,由李壽增給趙佩如量活,爺兒倆的配合那叫一個默契,很受觀衆的歡迎。這回自己馬上就要與趙佩如合作了,常寶堃的心裡除了高興,就是和趙佩如一樣,感到榮幸之至。按照黨子威的要求,常寶堃和趙佩如分别說出了上述想法。
可關于二人的合作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尚未解決,就是誰來捧哏,誰來逗哏。常寶堃自從開始說相聲,隻在兩個段子裡捧過哏,即《報菜名》和《小孩語》。父親常連安把這兩個對口段子改成三個人說的群口段子,父親來泥縫,二弟常寶霖逗哏,常寶堃捧哏。除此之外,常寶堃再沒捧過哏。可趙佩如多數時候也是逗哏。這回趙佩如表示要給常寶堃捧哏,常寶堃表示不同意。結果,這就成了争執的焦點。
最後還是黨子威當了裁判。他提出,兩個人原來都是逗哏的,以後不可能兩個人都在台上逗,沒有捧的,怎麼辦?看段子。就像前輩“粥李豆腐張”一樣,說《粥挑子》時,李德钖逗哏,張德泉捧哏;說《豆腐堂會》時,張德泉逗哏,李德钖捧哏。這個辦法好!二人都表示同意。不久,黨子威就寫出了一篇名為《常寶堃趙佩如欲結伴獻藝》的文章,在報上一經刊登,立刻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常寶堃與趙佩如的合作是在天津的曲藝園子燕樂開始的。第一次做搭檔,二人表演的段子是《打燈謎》,演出效果非常好。這對搭檔在當月就紅遍了天津衛。當年八月,二人在天津最著名的雜耍園子小梨園演出。那時候一場曲藝綜合場的演出,少說也得有十幾個節目。大軸是劉寶全或駱玉笙,壓軸是張壽臣和侯一塵,倒三是“榮派”單弦創始人榮劍塵,倒四就是常寶整和趙佩如。二人除了在天津最好的雜耍園子裡演出,還到各家電台播音。北京不少有名氣的曲藝園子也經常邀請二人前去演出。到了1940年下半年,二人的名氣幾乎與常寶堃的師父張壽臣并駕齊驅。當時常寶堃隻有十八歲,趙佩如也剛剛二十六歲,兩個人的事業可謂如日中天。
同樣是在1940年,常寶堃、趙佩如僅在天津廣播電台特殊電台演播的曲目就達一百多段。他們表演的段子數量多,類型也多,有貫口活、柳兒活、怯口活、繞口活,還有子母哏、一頭沉等。一年裡能如此多産,這在相聲界可謂空前絕後。
還是在1940年,常寶堃組建了兄弟劇團。該劇團的成立還有兩位功臣,一位是魔術師陳亞南,另一位就是趙佩如。劇團演出的是笑劇,藝人在表演中直接進入角色。他們還采用了諸多相聲包袱的處理技法,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化。
(常寶堃趙佩如荷花女等演出《打面釭》)
後來,相聲業内普遍認為,日後出現的相聲劇與兄弟劇團開創的笑劇有着直接的聯系。趙佩如在團裡主演了《孝子》《前因後果》《前台與背景》《活僵屍》《一碗飯》等近二十部笑劇。
天津解放後,兄弟劇團又排演了《槍斃袁文會》。當年的天津人沒有不知道袁文會的,他是天津的混混兒頭子,也是青幫頭子,還是大漢奸,可以說是欺壓天津曲藝界的一大惡霸。1946年,袁文會被國民黨政府以漢奸罪逮捕,1951年被人民政府執行槍決。趙佩如在《槍斃袁文會》這個戲中扮演袁文會,表演得非常成功,以至于有一次他走在大街上,被看過這部戲的觀衆指着鼻子大罵。對于這件事,常寶堃說:“大哥,您把袁文會演活了。咱哥兒倆天天形影不離的,連我都以為您就是袁文會了,更何況看戲的呢。再說啦,大哥您這長相、身材,跟袁文會也是八九不離十。”這句話把趙佩如逗笑了。話說趙佩如确實有幾分像袁文會,但袁文會是一臉兇氣,趙佩如的面相則很和善。
“常趙”組合越走越順。當年評選天津相聲界最優秀的五對藝人,亦即“五檔相聲”,結果常寶堃、趙佩如得票第二,僅居張壽臣、侯一塵之下。
1951年3月,第一屆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總團曲藝服務大隊奔赴北韓戰場,常寶堃任第四中隊隊長。4月23日,常寶堃率全體隊員出色地完成了慰問任務,正準備翌日傳回祖國。
(常寶堃烈士在北韓戰場為戰士們表演相聲)
不料想,就在那天演出結束後傳回駐地的路上,突然遭遇空襲,常寶堃和弦師程樹棠被彈片擊中,當場犧牲。趙佩如被炸昏了過去,還被炸飛的泥土覆寫了全身。當他醒來,發現常寶堃、程樹棠已經不在人世,他哭得昏天黑地,又一次昏厥了過去。
常寶和程樹棠兩位烈士的遺體被送回國内,天津城幾萬市民立于街道兩側為二人送行,送葬的隊伍延綿數裡,天津市市長黃敬以及廖承志、田漢等衆多京津兩地的文化名人也位列其中。
(常寶堃的師父張壽臣先生親緻悼詞,泣不成聲,)
常寶堃生前曾提出,希望把天津的曲藝藝人組織起來,成立天津最大的曲藝演出團體。他的這一願望很快便得以實作。由常連安任團長、趙佩如任副團長的天津曲藝工作團不久後成立,這就是後來在全國都享有盛譽的天津市曲藝團的前身。
著名曲藝理論家嘯峽曾說:“在中國相聲史上,最值得研究,也是貢獻最大的合作夥伴,首選就是常寶堃、趙佩如。”這一觀點在相聲界得到了普遍認同,也是大家對這對搭檔的充分肯定。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