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别把體驗不當事(上):網際網路時代,以使用者為核心造産品

<b>産品體驗,為什麼越來越重要</b>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江湖中總是盛傳着領袖們的傳說。和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的封神榜類似,在我們所處的it江湖裡,也流傳着這樣的傳說:

<b>「言營運必阿裡,言産品必騰訊,言技術必百度」</b>

<b></b>

很難考證這樣的大衆認識輿論是在怎麼樣的情況下逐漸形成的。談到阿裡,或許能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總是雙11、雙12等年複一年的營運活動,而我們也被外部認為是一個強營運的公司。

作為技術人員,雖然我極力想通過一系列文章來表達我廠在技術能力、資料能力、平台能力上對營運活動的強力支撐,但我更想去談有關我們産品體驗相關的事情。

正如場内的某進階技術專家所說:

<b>「産品體驗這個東西,無門檻,易懂難精,人人都覺得自己深得精髓,而人人都覺得自己還在路上」</b>

作為一個以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知托付、讓信用等于财富等偉大夢想和使命為己任的公司,我們的産品足夠承載起的夢想麼?我們的産品能夠讓公司在活102年的道路上走得更遠麼?

别把體驗不當事(上):網際網路時代,以使用者為核心造産品

說到産品,這些年越來越頻繁的被提到的東西是體驗。關于體驗,我們能夠看到有這些關鍵詞:<b>「使得我們感到真實,現實,并且留下深刻印象」</b>

别把體驗不當事(上):網際網路時代,以使用者為核心造産品

今天是一個體驗為王的時代,這話一點都不過分。特别是對于網際網路産品來說,消費者的話語權越來越強,如果你的産品做得好,不久就會口口相傳;如果你的産品做得爛,不久就會罵聲一片。所有這一切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但今天,每個人都可以釋出資訊,每個人的聲音即使弱小,也總能被别人聽到。

随着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們逐漸從制造業時代進入到了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随着國家經濟的發展,國民的消費水準也在顯著的提升,而逼格也在顯著提升。

是以,體驗越來越重要。

<b>制造業時代,以産品為核心造産品</b>

在制造業時代,由于資訊的不流通,交易通常是一錘子買賣。而客戶和商戶進行交易的時候,客戶更願意花同樣的錢買更多的功能,盡可能不吃虧,或者少吃虧。在賣場,商家最好的幾招貌似是:價格便宜、功能多、各類名額好。

别把體驗不當事(上):網際網路時代,以使用者為核心造産品

在這個時代,其實并不是以使用者為核心的時代,這是一個以産品為核心的時代:

這個時代有兩個極大的時代烙印:<b>滿足需求、降低成本</b>

<b>滿足需求</b>,從字面看起來像是以客戶為中心的,然而并不是,典型場景是這樣的:

我們收到了很多來自不同知識背景、認知背景使用者的需求。

從成本上考慮,我們希望能夠在一條生産線、一個産品上,承載所有的功能。我們會找一些高手,盡量整合各方需求并形成一個功能及其強大的産品。在這個方向上所面臨的整合問題,我們衍生出了功能特性表、需求管理方法、訂單管理方法等工具系統,來輔助我們完成這種抽象、整合工作。

pay for more function是當時的消費習慣,産品貌似也因為功能強大而賣得起價。

之前我所在的一家通信裝置制造商,生産的家用wi-fi路由器,90%的功能基本是日常用不到的,例如mac位址過濾、ip位址過濾、撥号的3種政策、無線信号的20多個參數設定。雖然用不到,但當時市場在銷售這些裝置的時候,功能多成為了制勝法寶。功能多少是硬性名額,能夠讓使用者直接對比并感受到,而使用者會感覺買的值,商家也覺得賣得起價。

硬性的名額是很好闡述的,例如買車的時候我們都會去神車之家進行對比。然後使用者本着同樣的錢買更多的東西,買來一堆90%時間都不會用的功能。東西多了看不懂?别急,我們還有新華字典一樣厚的說明書呢。什麼,說明書使用者也不會了?沒關系,我們還發展出了大量如ccie、ccnp、ccna等網絡工程師,對你進行上門指導、配置、安裝。

順應這個時代的特點,滿足需求、降低成本,無數的程式猿前赴後繼的加班加班再加班,被産品汪虐得體無完膚。

網際網路時代,以使用者為核心造産品

而在網際網路時代,一錘子買賣的忽悠不再成立了,買家能夠在網際網路上看到太多使用者對于産品的感性評價,這些評價将會重新整理買家對産品的認知,而不再是單純的功能對比了,産品的制造者也更加關注于使用者的感受、回報、輿論。

别把體驗不當事(上):網際網路時代,以使用者為核心造産品

在我們的車友圈子裡, 也更少關注0~100加速時間、馬力、扭矩等量化名額,而更多的關注轉向精确性、過彎極限、抓地力、人車合一等更偏向主觀感受的東西。

别把體驗不當事(上):網際網路時代,以使用者為核心造産品

到底什麼是産品體驗?

那麼問題來了,千言萬語仿佛都能夠歸結為,體驗要好,一個仿佛隻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詞語。

體驗,作為一個高頻詞,ta的壓力山大啊,那麼體驗到底是什麼呢?

從“術”的層面,我想這樣去簡單闡述一下體驗是什麼:

在前端的眼裡,體驗是什麼?

别把體驗不當事(上):網際網路時代,以使用者為核心造産品

從前端來看體驗,是有一些定式的,我想很多程式員也被這種像素級钛合金狗眼虐過:

對齊:各種元件的像素級對齊、文字對齊、換行對齊等;

間距:不同特性元件的分區間距要是8px的倍數,不同元件的長寬高要是8px的倍數;

字型:字型微軟雅黑,别用宋體,看着就low;

内容:錯别字千萬不能有,禁忌詞也别寫出來;

配色:會不會配色,不會配色就少用顔色。我沒有水哥的鬼才之眼,确實看不出顔色差别。#00ffff和#00ffee的差别,設計師在顔色上反複微操,也給程式猿留下不少陰影;

柔性:border radius一定要有,box shadow也不能少;

其他:然而,還有更多舉不勝舉的,在前端看來影響體驗的東西。

在這些問題域上,為了減少折騰,react、bootstrap、angular等為我們提供了元件化、動态綁定、響應式布局、統一風格等各方面的幫助。

在互動的眼裡,體驗是什麼?

别把體驗不當事(上):網際網路時代,以使用者為核心造産品

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各種按鈕擺放要符合左右手習慣。

各類手勢要玩得飛起,下拉重新整理、瀑布流分頁加載,已然成為标準要求。

圖放左邊還是右邊,這是一個問題,強調圖還是強調字,也要講出道理。

别把體驗不當事(上):網際網路時代,以使用者為核心造産品

淡進淡出、滑動流暢、翻頁動畫效果。

tap、slide、hover、click各種事件的展示效果,都得有,無回報的人機互動就是磚頭.

前端埋點判斷手指的熱點觸碰區域,研究如何在一小塊兒區域塞入更多的東西。

 眼動儀測試産品使用流程上的引導順暢度。

好吧,這裡也搞出了一大波的玩法,圍繞這類同學所能看到的體驗提升方法。

在後端的眼裡,體驗是什麼?

隻能說,一快遮百醜,我們演進出了n種“茴香豆的寫法”來解決這些問題。

别把體驗不當事(上):網際網路時代,以使用者為核心造産品

分布式系統、分布式緩存、分布式存儲,網上的各路大神能夠舉出更多的東西。

叢集、雲,網上的各路大神仍然能舉出更多的東西。

随着分布式之後衍生出的事務一緻性、微服務架構等,網上的各路大神……

雖然作者自稱全棧能力頗為強勁,但更多的技術深度是在後端和資料上的,但和茫茫多大神比起來,隻能感歎自己是萬千it狗中的一名小兵。

近幾年,随着電商、金融、o2o、社交等領域的蓬勃發展,業務域也在高性能、高可用、實時資料處理等問題域上有了長足的進步,随着越來越多的人願意拿出技術在網上進行分享,很多概念翻來覆去的講爛了,但也不妨礙粉絲們的學習熱情。然而比較負面的是,也造就了近幾年面試中常常見到拿着各種新架構、新技術,脫離業務領域的年輕架構師們。

<b>茴香豆的寫法很多,如何根據領域問題實事求是的找出解法,提升後端能力,帶來體驗的飛躍。我認為在這個資訊爆炸時代,很多人應該多沉澱一下,做好知行合一。</b>

在客服的眼裡,體驗是什麼?

别把體驗不當事(上):網際網路時代,以使用者為核心造産品

<b>客服中心很容易被定義為成本中心,在一個996的客服小妹眼中,産品的投訴量、來電量、吐槽激烈程度,往往是最直接的産品體驗好壞的反應。</b>她們比研發團隊的同學更貼近一線。曾經有一個小妹給我講,一個産品的文案修改好了,他們團隊每天就能夠少接幾百個電話,幾百個電話就可以直接換算成成本的節約。

在他們眼中,和服務相關的資料都可以被可視化出來的,産品排行散點圖、産品改進趨勢圖、nps問卷調查、外部輿情分析。服務團隊從服務成本出發,為不同發展階段的産品做資料度量,以資料可視化為載體,試圖以德服人,反應産品的體驗好壞。

别把體驗不當事(上):網際網路時代,以使用者為核心造産品

在測試的眼裡,體驗是什麼?

别把體驗不當事(上):網際網路時代,以使用者為核心造産品

<b>我們代表客戶,我們代表傻逼客戶。這個問題你認為小?我認為大得很呢……</b>

和測試團隊的bargain也是一門藝術,品質政策一旦沒定好,程式猿少不了也被折騰。

由于功能不再決定體驗好壞,建立在功能測試效率上的各種自動化測試也逐漸淡出了大家的視野;而非功能品質屬性的方向,或者也叫專項測試,開始逐漸被測試同學看到并進行鑽研,恰好這部分我也有較深入的涉獵,講講我所看好的幾塊兒:

<b>非功能品質屬性</b>:從iso9126品質屬性中找出大量非功能品質屬性進行突破:安全性、性能、相容性,在多端産品中,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領域,而且在稍微大點的公司(完成了0~1的業務破局,具備了初步的盈利模式),都需要也容易建成能力中台。由于不涉及業務領域,實用性極廣,是不少技術流的追求。從各種垂直領域去做優化,或多或少都和體驗能挂上鈎。

<b>探索性測試</b>:雖然探索性測試已經像靈活一樣逐漸從新科技被黑成了黑科技,但其中總結出的40多種方法确實能夠覆寫不少所謂sb使用者的操作習慣,并推動産品體驗改進。由于這本武功秘籍已經總結了一些招式和讨論,稍微心思活路一點的同學就可以将其翻譯為實操,成為容易極快上手的測試方式。我們目前開發這些測試方法讓客服小妹來做産品的beta。

<b>競品分析報告</b>:利用輿情等手段,集合來自網上的各種産品資訊、競品資訊,并用觀點提取、觀點聚類等智能技術抽象中心思想,再以滿分作文的水準寫出一份份錦繡文章,推動産品的優化。在這裡面,爬蟲技術、資料智能技術、段子手能力,都是可以深入的。

别把體驗不當事(上):網際網路時代,以使用者為核心造産品

一不小心就講了這麼多,但你很可能是跳着看到這裡的,

<b>那麼問題來了,你現在知道體驗是個什麼東西了嗎?</b>

從<b>"術"</b>的層面看,簡直是海納百川、百花齊放、千人千面、萬象更新。但是我們能依稀感覺到,體驗:

貌似和業務領域的關系較少,(其實并沒有)體驗和人的各方面感受比較強相關,能描述體驗的方面非常多,也不分主觀、客觀,不同的人、不同的職業,對體驗的看法各不相同,衆口難調,把體驗做好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是以,别把體驗不當事。

關于産品體驗,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歡迎關注下篇。

                                                        中生代技術群微信公衆号

别把體驗不當事(上):網際網路時代,以使用者為核心造産品

本文作者 <b>半獸人藥劑師</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