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直道縣葉清村:支領村走出強村富民路

作者:玉樹黨建

享有"長江第一灣"美譽的芝清村、知多縣,是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重點打造的标志性旅遊品牌之一,2020年被列入青海省,甚至被列入全國重點鄉村旅遊村名單,也是全縣2021年鄉村振興"百村"示範村。這裡環境優美,岩畫比比皆是,古墓成群,文化底蘊濃厚,往返遊客無窮無盡......

"紅底"提升發展——打造本土品牌,牧民微笑

2017年,在村支部的指導下,葉清村加強黨建上司,依托生态資源禀賦,開始實施和規劃"長江第一灣"生态旅遊項目。在鄉鎮黨委和村幹部的不懈努力下,經過幾年的發展,成功将"長江第一灣"打造成直多縣生态旅遊品牌之一,此外,葉清村始終堅持将畜牧業作為鄉鎮經濟發展的"穩中之石",全面鞏固畜牧業的産業領先地位, 采取"田園合作、公司"的産業模式,以"四季輪牧"放牧模式,着力打造天然有機動物産品出口高地,形成本土品牌。

直道縣葉清村:支領村走出強村富民路

目前,野清村生态畜牧合作社已成為該州最大的生态奶牛養殖基地。村集體經濟收入已突破百萬,鼓勵了大批外地青年和畢業生回鄉創業,青年入黨熱情高漲,推動形成黨的建設,促進旅遊、旅遊和黨的建設良性循環。

每年八月,葉清村黨支部都會組織全村牧民舉辦不同面貌的蟲草收獲節,聚在一起分享蟲草收獲的喜悅,今年葉清村的蟲草管理費用有2500萬元左右 作為村黨支部書記,具有大專以上學曆, 多少個潔菜人,提前規劃,建立"19"紅利機制(10%用于村集體經濟建設的擴大,90%用于群衆紅利),實作人均1萬元左右的紅利,該村的集體經濟資金已累計到1000萬元。

生态畜牧合作社成員Renzasi說,生态畜牧業合作社目前負責在村裡放牧100多頭牛,除了合作社的月收入。

"紅底"增強凝聚力——支部領跑行業,黨員與群衆同聚富

"村子裡富貴,關鍵在于分。立信鄉黨委書記認為,"最好的切入點就是先抓支部"。今年,葉慶村被認定為全省實施鄉村振興"上百村"示範村和鄉村旅遊示範點。同時,通過力農活戰略,重點發展旅遊、休閑度假、藏遊文化等特色景區之一。到2020年,将通路20,000名遊客。

直道縣葉清村:支領村走出強村富民路

每年4月多少次的潔菜人都會組織村鎮勞動力隊伍成立,開始收拾鹿角,今年勞動隊收入達到7萬多元,每人多實作2000元。依山吃山,從低保戶到如今的小康家庭,牧民特長江祕西依托綠色可持續"生态水稻"。每年4月撿鹿角,6月挖蟲草,8月采摘黃蘑菇,10月收割麻......雖然辛苦,收入不高,年老,不變。2019年,作為一個低保值家庭,他享受國家補貼定居草原,從高優日達定點搬遷的惡劣生活和生産條件搬到離自己不遠的草原和山區的烏普爾,避水避風港,生産宜居。放牧生産、持有草原生态保護補貼做一些生态特色的産品銷售,小日子跨度比較有趣,流動順暢。

"紅底"共繪生态容積——走農村綠色發展之路,建立生态保護長效機制

今年連任以來,葉清存堅持紅色黨建的基礎,築起生态安全屏障,一方面通過抓支、用支、活支、強支,讓黨的大支部蓬勃發展。在組織的大力支援下,通過舉辦文化旅遊和藝術節、附近村落社群交流等形式,深入挖掘古遺址、墓葬、岩畫等文化遺産,從曆史的深度、文化的厚厚、傳承的實力豐富鄉村文化。另一方面,葉清村堅持将促進生活環境作為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态化的重要載體,結合黨日活動的主題,秉持"綠水綠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為以"長江第一灣"為支撐點,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先鋒作用,紮實開展"我為群衆辦實事"系列活動,組織全村黨員進村推進垃圾分類、生态保護法規等知識, 走農村綠色發展之路 大力推進牧區清理,建立葉清村長治性環保機制,全面推進全區旅遊業發展。

直道縣葉清村:支領村走出強村富民路

紅黨建添活力,綠色生态增力量。葉清村的實踐證明,将紅色文化遺産與自然景觀相結合,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必将描繪出鄉村振興的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