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菲利普·斯蒂芬斯:西方的衰落是自己造成的,是無花果而歸的

作者:觀察者網

簡介: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菲利普·斯蒂芬斯(Philip Stephens)最近寫了一篇關于西方民主衰落原因的專欄文章。他在信中指出,西方民主未能確定社會公平,導緻大量群眾轉向民粹主義,給西方社會制造了嚴重的危機,而中國隻是西方制度失敗的替罪羊。雖然中國不是作者讨論的焦點,但仍有許多有偏見的術語用于描述中國,觀察家們并不認同。菲利普·斯蒂芬斯(Philip Stephens)是一位資深而堅定的自由主義者,他為《金融時報》撰寫了25年的專欄文章,這是他退休前的最後一次。

/Philip Stephens Translation/Observer.com by Crown Group

讓我們稱這是一個"樂觀的時代"。二十五年前,當這個專欄首次出現時,世界是一個自由主義的世界。蘇聯共產主義制度崩潰,美國宣佈世界進入了單極時代,中國加入了市場經濟的行列。歐洲一體化驅散了民族主義的惡魔。英國很快被稱為"時尚英國人"。

即使你認為曆史的車輪沒有停止前進,你也可以很容易地判斷21世紀是關于促進民主和自由經濟秩序的。

現在,美國和中國之間預期的沖突,民主與威權主義的沖突,以及全球化和民族主義的沖突正在塑造世界,世界各地的政策制定者都在努力應對。英國再次成為歐洲的病夫。如果這聽起來還不夠悲觀,你可以加上全球變暖的人為緻命威脅。

菲利普·斯蒂芬斯:西方的衰落是自己造成的,是無花果而歸的

英國《金融時報》刊登了這篇文章

對此的簡單解釋是,西方無可救藥的清白在1990年代給自己帶來了麻煩。冷戰的勝利洗刷了西方的頭。當時,西方人的生活水準還在提高。在Facebook出現之前,仍然有人幻想網際網路是一個全球性的社群。其實,人類的本能就是從現在的角度看未來。曆史不是在直白嗎?

在這方面,歐洲的衰落并非沒有道理。非洲大陸的自由國際主義者與美國的新保守主義者合作,推進了民主發展的偉大事業。美國有槍,歐盟的權力是它自己的"标準"。嗯,世界大部分地區都應該是歐洲。

從那時起,世界發生了大轉折,以美國為首的冷戰後世界秩序讓位于重新出現的大國競争,歐洲極右翼和極左翼民粹主義者利用民族主義作為反對歐洲一體化的武器,重商主義者争奪國家經濟主權。在一個"強人"獨裁的時代,民主處于守勢。

現在,西方政策制定者可能會犯另一個大錯誤,錯誤地将中國視為對舊體系的最大挑戰。我們被告知,美國及其盟國必須集中精力消除這一威脅。我們需要做的是在南中國海部署更多的潛艇。

鑒于北京的軍事實力,這種觀點令人困惑。這也是一種竊取光束的行為,為自1990年代以來西方不面對真相創造了借口。是的,中國的增長速度幾乎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快。但西方民主國家的衰落很大程度上是西方本身的結果。

美國選擇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打仗是故事的一部分。戰争本應展示美國的力量,但這些代價高昂且不受歡迎的戰争凸顯了"泛美和平"的局限性。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發誓要重塑中東。事實恰恰相反,正如我們上個月在喀布爾淪陷時所看到的那樣,華盛頓被迫匆忙撤出阿富汗。世界其他地方已經看到了那裡正在發生的事情。

然而,與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造成的破壞相比,美國在中東的失敗相形見绌。曆史學家不僅将金融崩潰記錄為一個經濟事件,而且作為一個重大的地緣政治事件,一個對西方民主國家緻命打擊的時刻。

早在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閉之前,自由放任經濟體系的失敗就顯而易見。在技術進步和開放市場的雙重壓力下,非富人的收入長期停滞不前。同樣清楚的是,全球化的果實正在被富人和超級富豪所收獲。雖然木頭變成了一艘船,但這次墜機其實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

有些人想知道為什麼唐納德·特朗普赢得總統大選,英國會投票支援英國退歐,民粹主義在歐洲會如此猖獗,以至于他們不必做那麼多。金融部門的愚蠢,以及政府決定将危機的代價轉嫁給勞工階級和中下層階級,都對民主的合法性造成了緻命的損害。

像其他國家的民粹主義者一樣,特朗普明白,選民對現有政治制度的尊重植根于一項協定。公衆對民主體制以及法治和國家體制的信心是基于這樣一種觀念,即該制度至少尊重公平原則。自金融危機以來,促進公平的改革已經出現,但沒有迹象表明西方改革足夠深入。

冷戰後的樂觀主義者的理想沒有錯。沒有自由民主和基于規則的國際體系,就很難看到世界運轉良好。但當時的樂觀主義者錯過了,中國觀察家現在也忽視了,西方内部對民主制度的信任逐漸受到侵蝕。可以肯定的是,中國是一個潛在的威脅。但如果特朗普再次當選,這種威脅将比中國更嚴重。

曆史可能得出這樣的結論:1990年代的過度樂觀與當代的過度悲觀形成鮮明對比。這是我打算留給别人去做的判斷。對于一位政治評論員來說,在同一職位上工作25年就足夠了。是以,本文是我的最後一個專欄。從那時起,我将繼續偶爾作為《金融時報》的特約編輯發表文章,但除此之外,我打算更好地了解曆史。

(Observer.com 由Crown Group翻譯自《金融時報》)

本文為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内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在WeChacn上關注觀察者的WeChacn,每天閱讀有趣的文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