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美食豐富多樣
五指山海拔高,緯度低,熱帶雨林密布,森林覆寫率達86.44%,光、熱、水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22.4℃,年平均降雨量為1690毫米,年平均日照為2000小時左右。這裡山清水秀,四季如春,素享“天然氧吧”“南國夏宮”“海南綠肺”的美譽。
五指山熱帶雨林面積達10萬多公頃,它與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印度尼西亞的熱帶雨林是全球僅存的幾塊儲存最完好的熱帶原始雨林。正是儲存完好的生态系統,給原生态食材提供了優越的生長條件。
五指山山脈因地處北緯18度附近,加之遍布原始森林,人口較為稀少,生态環境未遭破壞,在熱帶雨林氣候滋養下,水量充沛,養分充足,特别易于野生靈芝生長。野生靈芝屬于溫和滋補品,有緩解疲勞、提高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等多重功效。在烹饪中常與其他食材一起用于熬湯,靈芝的藥性融在湯中,易于人體吸收。
五指山市居民的飲食習慣深受黎族飲食習慣的影響,紅螞蟻卵、蜂仔、木蛆等這些在常人看來難以下咽的東西,在五指山的黎族居民眼中卻變成了美味佳肴。五指山各種野味野菜應有盡有,如淡水石鲮魚、五指山福壽魚、鳗鲡、五指山螞蟻雞、五腳豬、鹿肉、革命菜、雷公筍等,用它們制成的一道道可口菜品,味道非凡。野味十足的菜品,配以竹筒為酒器的正宗山蘭酒,賞着五指山的美景,實乃人生一大樂事。
在2017第二屆海南美食文化節上,五指山展館内陳列有五指山紅茶、山蘭酒、鐵皮石斛、憂遁草等各類健康食品,并在醒目位置設展台擺放黎錦,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
山蘭酒由黎族同胞采用所居山區一種旱糯稻(山蘭稻米)釀制而得名,釀制中采用了當地山中特有的植物,運用傳統自然發酵的辦法制成。對于黎族同胞來說,山蘭酒就像國外的香槟一樣,一般逢貴客來臨或重大節慶才拿出來痛飲。“我們的山蘭糯米酒非常暢銷,已經補了幾次貨了。”參展商黃珠蘭掩不住内心的喜悅。
“十大名菜”等您來品嘗
據了解,2014年底,五指山市舉行了“五指山味·食全食美”五指山“十大名菜”評選活動,分别評選出五指山“十大名菜”“金牌廚師”“金牌菜品”“烹饪名店”等榮譽稱号。如今,五指山“十大名菜”在五指山市各餐館酒店很容易就能吃到,“十大名菜”品牌影響力很大。
“五指山市推選出的每道菜都很有特點,具有代表性,原料多來自純天然,‘會沖浪的魚’‘不回家的牛’以及‘會上樹的雞’等都帶有大自然的‘野性’,烹饪方法也以清淡為主,這與瓊菜崇尚原汁原味、清淡鮮美非常吻合。”海南省烹饪協會相關負責人說,五指山開展“十大名菜”評選活動,一定程度上豐富了瓊菜内容,對挖掘、發展和推介山區瓊菜系列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近年來将特色美食與旅遊活動相結合的美食旅遊、飲食文化旅遊,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睐,了解飲食文化和品嘗美食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旅遊形式。五指山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五指山物産豐富,食材天然無污染,是真正的有機食品,五指山的飲食就像五指山的旅程一樣,充滿山野情趣。舉辦“十大名菜”評選活動,就是要對五指山市傳統名菜進行挖掘、整理,從衆多地方傳統菜肴中評選出最精華的部分,弘揚五指山市的餐飲文化,提升餐飲品位,使每一位來五指山的遊客吃得可口、舒心,感受到五指山飲食文化的豐富内涵。
“到五指山來旅遊的遊客,有相當一部分是奔着五指山的美食而來。通過挖掘和弘揚少數民族地區特色菜品,有利于豐富餐飲文化資源,提升餐飲品位,進而擴大五指山名菜知名度和影響力,促進全域旅遊發展。”五指山市旅遊商務局負責人說,五指山“十大名菜”評選活動,為傳承和弘揚民間飲食文化的餐飲企業和優秀烹饪人才提供一個競技舞台,進而打造一批名菜、名店和名廚。
為了整合五指山市旅遊餐飲行業資源,加強五指山市旅遊餐飲企業之間的溝通交流,弘揚優秀飲食文化,研發和推廣五指山美食,做大做強旅遊餐飲業,今年3月,五指山市旅遊烹饪協會成立。
五指山市旅遊烹饪協會不負衆望,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通過舉辦各種美食相關活動,真正為全體會員和旅遊餐飲企業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引領餐飲行業向多元化、高品位、内涵豐富、功能完善的方向發展,把五指山市的餐飲業做大做強,為五指山建成熱帶雨林養生度假旅遊城市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