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拍攝經典電影《大戰》時,有人主張不寫林頓,楊尚坤隔闆:如果不寫林頓,當東北戰場的戰争打過仗時?

拍攝經典電影《大戰》時,有人主張不寫林頓,楊尚坤隔闆:如果不寫林頓,當東北戰場的戰争打過仗時?

溫/劉泉

1991年,包括《遼沈之戰》、《淮海之戰》和《平津之戰》在内的電影《大決戰》,對中國共産黨的軍事、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進行了立體描述,是中國電影首部成功制作全景式戰争大片,至今仍被譽為"史無前例"的軍事傑作, 成為不可複制的經典。電影《一戰》的成功是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結果,其中,時任國家主席、軍委副主席楊尚坤的關懷和指導,為影片的成功發揮了重要作用。

決心打三場仗

1948年秋,中共中央組織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大大加快了民族解放戰争的勝利程序,成為影響中國曆史的戰役和世界大戰史上的經典戰役。三大戰役的勝利,實質上就是人民政權的勝利,正因為如此,黨和國家一直想把三大戰役搬上銀幕。在20世紀50年代,第81電影制片廠一直在考慮将三場大戰搬上銀幕,但由于條件原因,這是沒有預料到的。接下來的20年,國内政治生活中發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三大戰役在拍電影時被耽擱了。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蓬勃發展,中國電影業迎來了新的春天。1980年代中期,中央政府提議将總決賽搬上銀幕。1986年1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執導,将三大戰役拍成劇情片。經過研究,中央軍委決定将任務移交給第81電影制片廠,《大結局》開拍。 

中央軍委對電影《大結局》的拍攝非常關注。此時,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楊尚坤敦促各方下定決心,盡快開始拍攝《大決戰》。1986年初,楊尚坤明确訓示81廠組織各方面力量,盡快完成這項任務。之後,他三次會見了"大決戰"創作組的同志,對電影創作的指導思想和電影的主題風格作了明确的指導。

關于拍攝三大戰役的總體思路,楊尚坤強調了四點:一是在影片中形象毛澤東主席上司的革命指揮部和蔣介石上司的反革命指揮部,二是展示人民解放軍從上司到士兵如何團結一緻,為勝利而努力, 流血犧牲,集中描述英雄集體的英雄;第四,要展現人民戰争壯麗的勢頭。在中央、中央軍委的決心和支援下,電影《一戰》終于上映了。

拍攝經典電影《大戰》時,有人主張不寫林頓,楊尚坤隔闆:如果不寫林頓,當東北戰場的戰争打過仗時?

楊尚坤(中)和他的團隊在第81電影制片廠觀看《大結局》。

就親身經曆而言,楊尚坤曾任中共中央副秘書長、中央參謀長、中央軍委秘書長、中央警衛隊司令員、中共中央書記等職務,協助周恩來進行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日常工作。是以,楊尚坤也結合自己的記憶,對影片的創作和拍攝,引入了許多鮮為人知的重要曆史事實,豐富了影片的真實性和生動性。1988年,楊尚坤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總裁,繼續關注電影《大結局》的進展。

 "劇本不好,不要拍。

制作電影《大戰役》是一個巨大的工程,涉及多個方面和環節,其中一個好的劇本是基本前提。楊尚坤非常重視《大終大戰》劇本的創作,多次号召創作者進行研究和讨論。楊尚坤對大家說:"《大結局》出來一定能站得住,劇本不好不拍,改劇本,以後就不能拍電影了。"

"劇本不好不拍"已經成為劇本創作的硬性要求,《大決戰》是貫穿劇本創作的基本原則。本着這一原則,第81電影制片廠在1986年2月經過精心挑選,精心組織了一支強大的創作團隊,由親自參與三大戰役的中堅力量,81廠王軍、石超、李平分别負責廖申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三部電影劇本創作。

《大決戰》從劇本組的組建,到第三部《平津之戰》終于完成,僅僅六年。其中一個早期的劇本創作花了3年多的時間,在拍攝之後,然後在拍攝的同時調整完成,劇本創作工作一直持續到電影制作的最後階段。編劇和創意班為了寫好劇本,進行了深入細緻的采訪、調查,廣泛收集曆史資料,查閱了三大戰役6000多萬字的檔案和資料,走遍了三個戰場,采訪了上百名相關人員。劇本初稿多次征求各方意見,報中央重大革命曆史主題影視創作上司小組審查,并多次由"大決戰"劇本審查組組成的有關專家進行協商審議,并由政協辦公廳審查, 邀請了原國民黨一方的三大戰役參與者進行讨論。劇本數量改稿後,軍委、總政治上司又特意抽調了原行政文化總部長、電影藝術指導員徐懷忠同志對劇本進行了進一步的處理和潤色。經過多方面的傾聽和頭腦風暴,精益求精,我們終于在革命軍事題材電影和文學劇本的創作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最終版後的劇本真實生動地反映了三大戰役的全過程,通過巧妙的藝術構思,将三大戰役一起寫成,三部電影相對獨立和融合。劇本緊緊圍繞敵人和我司指揮部作戰主線,不僅書寫了我黨和我軍在戰略決鬥中的勝利,而且展現了解放戰争期間廣闊的國際、國内社會背景,深刻反映了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人民的背靠背形勢和趨勢, 給人們帶來了很多發人深省的曆史展示。

拍攝經典電影《大戰》時,有人主張不寫林頓,楊尚坤隔闆:如果不寫林頓,當東北戰場的戰争打過仗時?

楊尚坤

編劇們突破了以往戰争題材電影的一般模式,達到了曆史與詩的結合,充分實作了楊尚坤對劇本的要求,使革命戰争劇文學劇本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在後來的首映式上,楊尚坤也非常高興,稱贊電影《大結局》的成功首先歸功于劇本的成功:"這麼一個主旋律,主要是劇本問題,先看劇本寫得有多好,有了好的劇本,才能考慮拍。要拍出這麼大規模的曆史片,不深思熟慮,不擁有大量的素材,不把每一個細節都考慮進去,匆匆忙忙地騎着馬一定會失敗。這部電影的成功,首先在于正确的态度,組織好的劇本。這是一個很好的基礎,沒有它,你就無法制作這部電影。"

寫林頓必須現實

作為遼沈之戰、和平之戰和天津之戰的主要指揮員之一,林瑜在片中是一個不可回避的人物,占有相當的比重。然而,由于文化大革命和九一三事件的影響,有人擔心電影拍攝時襯裡會遇到麻煩,主張不寫林頓。有人認為林賽已經傳球了,給他看一兩個側鏡頭是可以的。其他人則認為,他應該被簡單地寫成相反的人。一時間,林頓的銀幕形象存在嚴重分歧和擔憂,始終無法形成共識,劇本創作和拍攝過程中遇到的林頓相關劇情都處于虧損狀态,最終不寫,不拍林頓,81工廠誰沒有結論,也不敢定論。這個問題嚴重影響了《大結局》這部劇的編劇和拍攝。

楊尚坤得知這一情況,立即做出了重要訓示:"劇中應該有林頓,如果不是寫林頓,那麼東北戰場誰打過仗?而寫林頓一定要現實一點,不是因為他後來不好,這個人從頭到尾都寫得不好。"這句話無異于林頓松綁的銀幕形象,創作團隊和攝制人員立刻松了一口氣,我們可以放開手腳,逼真再現了很多林頓相關的場景和細節,為整部電影真正展現了林頓,完整地反映了三大戰役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楊尚坤關于創意人員思想解放角色的表述,從導演李軍的工作記錄中可以更加明顯。李俊在《決戰大戰》拍攝過程中自問筆記中記載,當時有人說林頓曾經"不好",但他原來是好的,我們從實際看,他擅長于什麼階段的曆史,我們不能否認那個階段的結果。直到我們否認他,這才好。在他的好舞台上,我必須拍一部電影。這是要實事求是,要客觀地講述故事,而他的老員工感到非常滿意。

也正是随着楊尚坤的表态,劇組可以對林頓的演員選擇給予充分和必要的關注,演員本人也不會有任何後顧之憂。為了甄選林毅的特輯演員,該團前後近30場《林毅》對比放映,最後由黑龍江省赤西市人民藝術劇院演員馬紹新确定。而為了把林頓這個特殊的曆史人物塑造成兩者的造型,馬少心本人除了為小組做準備外,還做了一些艱苦的工作,他先後采訪了大将羅榮融和劉亞樓的妻子,采訪了林毅的秘書夏薇和四戰總監蘇靜, 還有林宇的女兒林豆。了解到現實生活中的林頓性格内向,平時很少說話,葉群一天說夠他一個月說;林頓不抽煙,不喝酒,不喝茶,他唯一的愛好就是看地圖和吃大豆。是以林頓無法擺脫地圖、紅鉛筆和大豆。在采訪中,馬紹新細心地對案件做了幾個重大的初記筆記,回到劇組反複思考之後,進而準确地把握了林頓的孤立、謹慎、多疑的性格,再加上他深厚的藝術功底,打造出林頓的活生生的形象。

拍攝經典電影《大戰》時,有人主張不寫林頓,楊尚坤隔闆:如果不寫林頓,當東北戰場的戰争打過仗時?

"大戰役"海報。

據飾演林頓的馬少新介紹,他後來回憶說,大結局結束後,楊尚坤見到團主力演員時,急切地問道:"林頓在哪裡?林頓在哪裡?"當有人指着站在後面的馬歇爾時,他說,'就在那裡!楊尚坤同志随後迅速走上前,緊緊握住馬紹新之手,顫抖着,眼神中充滿了複雜的感情,滿是言語。

如果沒有楊尚坤之前松開林頓銀幕形象的話,這部電影就不可能給觀衆呈現一個符合當時曆史的生動、終生的林頓,而《大結局》的真實性和藝術性也會差很多。

全面保護人員、物資和資金

拍攝大型戰争片需要巨額資金支援,前蘇聯電影《解放戰》《莫斯科保衛戰》、日美合拍的《虎虎》等都是國家參與投資的。中國用于"一戰"的資金得到了軍委的準許,在楊尚坤的悉心照料下,所有物資和資金都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大決戰"拍攝區涉及全國13個省、市、自治區50多個市、縣、區,北至黑龍江哈爾濱,南至奉化,西至黃河,東至渤海海岸。超過150,000人參加了拍賣會。解放軍沈陽、北京、濟南、南京、蘭州五大軍區和部分海空部隊、陸軍航空兵及相關機構、武警部隊共20多個軍級機關30多個獨立師機關,共約13萬幹部士兵參加射擊,累計超過330萬次。同時,大量坦克、火炮、飛機、艦艇等大型軍事裝備。這部電影有238位曆史人物,其中包括50多位主要演員。

在中國電影史上,一部電影第一次涉及如此多的部門和上司者。如此大規模的參與和投入,沒有強有力的協調機制和機構是無法完成的。為此,1989年2月25日,經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準許,成立了"大決戰争電影制作上司小組"和咨詢委員會。上司小組由解放軍三總部和廣播電視部上司,成員由參與拍攝工作的13個省市、五個軍區和空軍的負責同志以及鐵道部文物局電影局組成。

拍攝經典電影《大戰》時,有人主張不寫林頓,楊尚坤隔闆:如果不寫林頓,當東北戰場的戰争打過仗時?

李俊與上司人和演員一起展示了舊照片。

在實際過程中,中央軍委承擔了大部分具體工作,而鄧小平隻負責中央軍委的重大事件,日常事務由楊尚昆具體負責。楊尚坤多次找81工作室負責的同志了解情況,解決相關困難。八十一廠對電影也給予了高度評價,并成立了專門的"大決戰"拍攝上司小組,同時還成立了由廠委直接負責的"大決戰"電影制作指揮組和一個辦公室,下轄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西柏坡共産黨指揮部, 南京國民黨指揮部五個電影部門。《一戰》用的兵力、人力、物力、财力都非常大,當時,國内沒有一部電影願意花這麼多錢。《大結局》既震撼人心,又令人回味無窮,場景創作在其中的作用不言而喻。為了營造壯觀的戰争場面,電影《大決戰》的參演人數在軍事題材電影中也是史無前例的,僅在81家工廠的1000多名員工中就有近800人參與了拍攝。至于使用的材料,它也是最軍事的電影:160噸泰恩特炸藥;解放軍棉服5823套,國民黨棉服4331套;100公斤等離子體;100輛可以炸毀的汽車;50個真正的坦克;超過170萬發空氣炮彈;超過10,000發真正的炮彈;20個藥品倉庫;120噸藥品;100部舊電話。拍這部電影花了錢,但錢花在了鋼刀片上,所有費用都記在賬目裡,沒有揮霍,沒有腐敗。相反,創意團隊和演員節省資金,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以激情、高标準、高效率完成任務。拍攝《大結局》時,擔任群衆演員的士兵每天獲得每人2元的補貼,一個人買一磅包子是不夠的。

電影《大戰役》花了六年時間才上映。影片上映後,受到全國觀衆的廣泛歡迎,在海外也有很好的反響。看完電影後,鄧小平滿意地說:"好看,我每年都看。"各黨派對《一戰》這部電影的參與方都是楊尚坤對這部戰争史詩片關心的考驗和最好的證明。

本文原文為"黨史博茨"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侵權行為必須進行調查

維權支援:河北延能律師事務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