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韋伯的另一面,觀燃系音樂劇《搖滾學校》

作者:Beiqing.com

3月份的天橋藝術中心實在有點“燥”!剛剛送走了現象級法語音樂劇《搖滾莫紮特》,接檔的韋伯音樂劇《搖滾學校》再次讓劇院陷入了尖叫與歡呼疊起的海洋。此前在上海駐演一個月,這部音樂劇已經收獲了潮水一般的壓倒性好評,仿佛讓整個城市陷入瘋狂,而這股熱浪北上進京,依舊是這樣地勢不可擋。

看韋伯的另一面,觀燃系音樂劇《搖滾學校》

上海演出現場。演出方供圖

《搖滾學校》改編自理查德·林克萊特于2003年執導的同名電影,講述了落魄的搖滾樂手杜威在機緣巧合之下,帶領一群孩子們組建搖滾樂隊的故事。電影版中的杜威由美國知名喜劇演員傑克·布萊克出演,他略帶癫狂的表演多少也引領了影片的風格走向。

相比之下,音樂劇版《搖滾學校》則顯得更加平易近人,它延續了電影版的故事設定與大緻情節,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表現方式更加的“音樂劇化”。例如在杜威給孩子們配置設定樂隊職能的段落,電影版的展現較為平鋪直叙,音樂劇版則是直接用一首“you’re in the band”完成了情節的串聯,更加精煉靈動。此外,相較電影版對主角的聚焦,音樂劇給了更多角色發聲的機會,包括孩子們、校長都有傾訴衷腸的獨立唱段,進而使得角色更加豐滿的同時,也更凸顯了他們在這一次特别經曆裡的收獲與蛻變。

看韋伯的另一面,觀燃系音樂劇《搖滾學校》

老師和孩子們。演出方供圖

說起韋伯,國内觀衆更為熟知的或許是他的《貓》或者《劇院魅影》,而鮮為人知的是,年輕時的韋伯可謂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搖滾明星”,其早期創作的《約瑟夫與神奇彩衣》《耶稣基督萬世巨星》都是頗具搖滾風格的音樂劇作品。在接近七旬的年紀接到《搖滾學校》的劇本,爵爺依然以多首風格鮮明、節奏暢快的原創音樂創作為其注入了極大的活力。流行與搖滾融合的曲風清新明朗,讓作品在鮮見搖滾音樂劇的百老彙獨樹一幟,而對大衆口味的精準比對,也成為作品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保障。

如果将《搖滾學校》與去年的《長靴皇後》進行對比,你會發現二者之間有許多共同之處,而這些正是他們的成功秘訣:兩部作品的核心故事線都是loser(失意的)男主另辟蹊徑最終找回信心,也使得事業重振雄風;而實際的核心人物都是在現實社會上缺乏關注的群體(變裝皇後&小孩子),他們最終選擇了堅持做自己,進而技驚四座。兩方互相扶持也互相成就,中途麻煩不斷也笑料不斷……

其實故事還是那樣的故事,但換個方式、換個媒介把它講出來,依然會讓你獲得極大的感動與震撼,這就是見功力的地方——《搖滾學校》的成功是可複制的成功,而正是由于它的可複制性,更加讓我們感慨百老彙在創作方面的輕車熟路。

看韋伯的另一面,觀燃系音樂劇《搖滾學校》

《搖滾學校》中的兩個核心元素“搖滾”與“小孩子”本身便極具吸引力,二者之間的碰撞又産生了極強的化學反應,最終嗨翻全場的震撼效果便是最佳的佐證——畢竟誰能抗拒一群孩子們又唱又跳、玩起搖滾時的魅力四射呢!而“教孩子們玩搖滾”這件事的意義又遠非字面這樣簡單,因為“搖滾”是一個絕佳的載體,它代表的是一種精神、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世界觀。

拒絕循規蹈矩、渴望自由、活出真我,這一切對于孩子們來說,都是再重要不過的事情。因而在“stick it to the man”這一唱段中,杜威教授台上的孩子們用“搖滾”的方式學會說“不”、學會堅持自己的喜好與選擇,那時孩子們的甩頭與咆哮是最真情流露的,也是最動人的。

從上海首演以來,《搖滾學校》的口碑與票房便一路走高,此次再度點燃北京,也再次印證了“燃系音樂劇”可能确實是當下最對市場口味的音樂劇屬性,以及對當下不少觀衆“放松減壓”觀劇訴求的契合。期待有更多“燃系音樂劇”出現在中國的舞台上。

□崔颢(戲劇工作者)

新京報編輯 吳龍珍 校對 郭利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