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谷利:随從左右,心系安危

谷利:随從左右,心系安危

冠裳雖暫改,意氣近如何。開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時做好防護工作呀。漢末時期有過諸多勢力興起又覆滅,每個人在各自勢力中受重視的程度也不同,有些人就備受君主信任。本篇就來聊聊谷利。

案《藝文類聚》引用的《江表傳》,“谷利,孫權奴”,谷利原本的出身較為低微,卻也憑着自己的表現逐漸晉升。漢末時期能在史冊留名的奴仆不多,王象就是一介仆隸,被楊俊提攜後才有機會一展所學,《皇覽》就是他負責修撰的。案《世語》畢軌家中的鮮卑奴年齡高達350歲,尤為神奇。

“并州刺史畢軌送漢故度遼将軍範明友鮮卑奴,年三百五十歲,言語飲食如常人”——《三國志·明帝紀》注引《世語》

案《江表傳》“本左右給使也”,谷利本就是孫權身邊聽從差遣之人,與他有類似經曆的還有何定、辟邪、尹大目等人,都是在君主身邊侍奉。尤其是何定,他也是孫權身邊的給使,但是直到孫皓時期才出名,還是曲意媚上的惡名,與谷利截然相反。

“定,汝南人,本孫權給使也,後出補吏。定佞邪僭媚,自表先帝舊人,求還内侍,皓以為樓下都尉,典知酤籴事,專為威福”——《三國志·孫皓傳》注引《江表傳》

建安十九年(214年),孫權攻打合肥,這一役成全了張遼的威名,在這時谷利已經憑借着忠謹正直出任了“親近監”,這是一個在史料中僅有他擔任過的職務。由于谷利性情忠誠果敢,說話還從來不敷衍,是以他受到了孫權的寵信。

“谷利者,本左右給使也,以謹直為親近監,性忠果亮烈,言不苟且,權愛信之”——《三國志·吳主傳》注引《江表傳》

随着合肥一役慘敗,有着衆多江東的兵将命喪于此,孫權最終能夠全身而退也是依賴于将士們的忠勇。既要歸功于甘甯、淩統、陳武、潘璋等人的戮力死戰,也應提及谷利關鍵時刻起到的作用。孫權在撤往津南的時候橋梁已經被毀,中間有一丈的距離沒有橋闆依托,這時谷利讓孫權控制住馬,他在後邊抽鞭使馬匹帶着孫權一起飛躍到了斷橋對面,也是以獲封都亭侯。

“權乘駿馬上津橋,橋南已見徹,丈馀無版。谷利在馬後,使權持鞍緩控,利於後著鞭,以助馬勢,遂得超度。權既得免,即拜利都亭侯”——《三國志·吳主傳》注引《江表傳》

黃武五年(226年),一晃十餘年谷利依然跟随在孫權身邊,這時孫權在武昌新造了一艘大船,命名為“長安”,《水經注》記載又稱“大舶”,能裝載三千人。在泛舟江津的過程中遇到大風,谷利要求舵工轉向樊口,而孫權要求去蘆洲。

在與孫權意願相違的情況下,谷利這時候拔刀威脅舵工如果不去樊口就斬了他,這才讓船駛向樊口。案《水經注》,長安這艘船在停泊樊口後就損壞了,是以樊口北面有個“敗舶灣”得名于此。可想而知如果船隻冒着風浪繼續行駛會有葬送所有人的風險,在孫權問谷利是不是怕水的時候,谷利也明确回應是怕孫權在風浪中遭遇不測。孫權也是以更加重視谷利了,不再直呼其名,隻稱“谷”。

“利跪曰:‘大王萬乘之主,輕於不測之淵,戲於猛浪之中,船樓裝高,邂逅颠危,奈社稷何?是以利辄敢以死争。’”——《三國志·吳主傳》注引《江表傳》

如有疏漏,還望指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