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絲綢之鄉湖州南浔鎮,有一座很像杭州西湖“小瀛洲”的豪華别墅,叫“小蓮莊”,為清光緒年間上虞籍當地富商劉镛所築。劉镛第三子劉錦藻(1855-1929),字澄如,清光緒進士,曾任浙江全省鐵路副經理、大連輪埠公司總理,是我國清末民初時的一位著名實業家。他的長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近代藏書家劉承幹先生。
劉承幹(1882-1963),祖籍上虞,出生湖州。字貞一,号翰怡,别号求恕居士。4歲時過繼給大伯父劉安瀾為嗣。他為人敦厚正直,豁達大度,早年除協助其父經營工商業外,業餘酷愛讀書和購書。1910年秋季,他去南京參加“南洋勸業會”的商務活動。該會為清末官商合辦的博覽會,内設農業、醫藥、教育、工藝、機械、美術、武備等分館,陳列全國各地工農業産品,展示目前最新科技成果,使劉承幹大開眼界。他覺得要使國家富強,必須興辦學校,發展文化事業,由此萌發文化教育救國的思想。他在逗留南京期間,常去閑逛狀元鏡一帶的書鋪,被琳琅滿目的文史書籍所吸引。那些裝幀考究、墨香濃郁的宋、元版古籍,簡直令他迷戀忘返,愛不釋手。即從當年起,他便大量購書。他出生富商家庭,财力濃厚,又兼獨具眼力,出手大方,進而引起江浙一帶書商的注意。他們除經常向劉承幹提供書籍資訊外,還服務周到,專程送書上門。
1911年底,劉承幹一家由湖州遷往上海。起初住在廈門路贻德裡舊宅,後來藏書日益增多,房舍不敷應用,于是遷往北京西路、泰興路口新宅——“求恕齋”。求恕齋雖然比較寬敞,可是過了幾年在藏書激增的情況下,還是無法容納安置。為了徹底解決藏書問題,他認為“寸金之地”的上海建房花資較巨,決定改在故鄉湖州擇地建造藏書樓。
1920年,劉承幹出資12萬元,在湖州南浔鎮離小蓮莊不遠處購地建樓,曆時4年而樓建成,即聞名全國的藏書樓——“嘉業堂”。嘉業堂為一四合院,整體呈“回”字形。樓高兩層,每面面闊7間,為磚木結構,占地30餘畝,還有詩萃堂、求恕齋、嘉業廳、古希齋、宋四史齋、黎光閣、撫昔居等建築。樓前有荷池,環池點綴山石。台榭亭廊,玲珑雅緻,錯落其間。園内遍栽竹木,清涼宜人。嘉業堂雖為藏書樓,卻兼具江南園林之勝。
1924年嘉業堂建成後,劉承幹放開手腳,大規模購書。在以後的10餘年裡,他除零星地向書商采購外,還托人四處尋訪藏書世家,高價整批收購,終于羅緻了甯波“抱經樓”、獨山“影山草堂”、仁和“結一廬”、豐順“持靜齋”、太倉“東倉書庫”等處藏書。至30年代初,嘉業堂藏書總量多達60萬卷。
劉承幹一生愛書如命,他自稱“生平嗜書,與世俗之珠玉财富同”。他還把讀書、藏書之樂,推己及人,與人同樂。嘉業堂兼營刻書業務,目的不是賺錢,而是将珍藏不露的孤本、善本雕版印刷,廣送學界人士。這樣化一為千百,公之同好,他認為是人生的最大樂趣。
嘉業堂60萬卷的浩繁簡書,就其特點來說,具有“五多”:
一是宋、元版珍本多。收藏宋版65部、元版74部、宋元明(三朝本)21部。
二是名家手稿本和抄校本多。收藏總數達2000餘種。
三是明刊本多。約有2000部。主要為史部和集部。
四是地方志資料多。收藏1192種,計4000餘部。其中29種為海内孤本。
五是清代禁書多。嘉業堂刻印的有《安龍逸史》、屈大均《翁山外史》、蔡顯《閑漁閑閑錄》等。
作為藏書家的劉承幹,他不僅有一顆善良的心,而且具有非凡的學識和魄力。他認為一座完善的藏書樓,既應購書、藏書,還應印書、編書、校書、抄書和鑒定古籍。他在藏書事業上所花的錢,除建藏書樓12萬元外,又支付購書30萬元,刻印書20萬元,編書、校書、抄書和鑒定古籍10萬元,總數多達80萬元。他還認為建造藏書樓固然不易,要管理好藏書樓同樣是個難題。首先要有懂行的人才,于是他禮聘文史專家周子美先生為嘉業堂首任“編目主任”(館長)。他又先後請我國近代著名學者沈曾植、吳昌碩、王國維、鄭孝胥、缪荃荪、張元濟、葉昌熾等校書和鑒定古籍版本。經他苦心擘劃經營,不久,嘉業堂與甯波天一閣齊名,成為我國著名的藏書樓之一。
劉承幹出生于豪富之家,但他生性儉樸,不尚修飾。平日一襲灰布長衫,一雙平頭布鞋,土裡土氣,狀似一介寒儒,絕無一般風流倜傥的富家子弟習氣。他的夫人錢德璋,系浙江嘉善人,為清光緒進士錢紹桢四女。今從劉承幹的《求恕齋日記》來看,常有“與陳姬觀戲”、“與徐姬遊園”等的記載。看來他的家庭比較複雜,沖突較多,不料這些因素竟成為他藏書事業的嚴重隐患。
1940年,浙西杭嘉湖地區已被日寇久占,當時社會混亂,經濟蕭條,民不聊生。劉承幹一家随着子女的成長,家庭沖突叢生,開支浩大,财力不繼;而且他又年近花甲,精力不足,實難維護其畢生經營的藏書事業。他在内外壓力的交逼下,出于無奈,打算忍痛出售部分藏書,以解燃眉之急。當時有三方觊觎嘉業堂的珍藏:一方為日本大連滿鐵株式會社和上海東亞同文書院;一方為一些寡廉鮮恥的文化漢奸;一方為江、浙地區唯利是圖的書商。于是我國文化界人士挺身而出,與這三方勢力展開了一場政治與學術、道義與強權的鬥争。他們三方既排擠、又勾結的陰謀活動,當今國家圖書館收藏有《嘉業堂藏書出售信函》一大冊,記錄了他們可恥的行徑。
劉承幹由于無力保藏而引發出來有損國家利益的問題,對他是一個沉重而深刻的教訓。他認識到個人的力量畢竟是單薄脆弱的,私人珍藏是維持不了多久的。建國後不久,他即考慮将藏書無償捐獻給國家。1951年11月,他向浙江省圖書館提出要求:“因即願将書樓與四周空地并藏書、書版連同各項裝置等悉以捐獻與貴館,永久儲存,為發展新中國社會文化事業之需要。”浙江省圖書館準其所請,表示歡迎并予嘉獎。當年嘉業堂所捐獻的有藏書113978冊、碑帖2528份、自印書27537冊和印書雕版39559片。同時,劉承幹因無力保養和維修,連同小蓮莊也申請由國家代管。
如今嘉業堂、小蓮莊已成為國家文物保護機關,且成為我省旅遊的亮麗景點。鄉賢劉承幹先生的業績将與嘉業堂連結在一起,永遠受到後人的尊敬和景仰!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複【善本古籍】公衆号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