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延明教授的手寫資料卡。
科舉博物館的智能機器人
今年江蘇聯考的分數已在上周公布,而最近在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的展廳裡,新增了一台智能機器人,觀衆、遊客可以對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超過10萬名進士“查分”。 《曆代進士登科資料庫》由中華書局打造,堪稱迄今最全面的中國古代“學霸”資訊,其背後是浙江大學龔延明教授花費20多年心血的學術項目《中國曆代登科總錄》。揚子晚報記者在館中試用系統,找到了不少古代江蘇學霸的趣聞。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張可 文/攝
江蘇共出了73個進士科狀元 康熙年間江蘇人曾“十考九冠”
隋朝首開進士科,被視為中國科舉制度的開端,例如唐初名臣房玄齡就是隋代進士科的進士。但唐代才開始給進士排名次,第一個狀元是唐高祖武德五年的河北邢台人孫伏伽。
狀元是進士科考試的第一名,堪稱“學霸中的學霸”。《曆代進士登科資料庫》可以根據姓名、科目、籍貫、時代等關鍵詞,對隋代至清代超過10萬名進士“查分”。經過檢索發現,中國曆史上一共誕生了567名進士科狀元。以今天的行政區劃來界定,資料庫中有明确籍貫資訊記載的,江蘇人共有73人,占曆代狀元總數的12.9%。其中第一個江蘇狀元是晚唐時期來自蘇州的歸仁召,最後一個江蘇狀元是清光緒時的南通人、近代著名實業家張謇。
如以時代劃分,江蘇人稱霸全國“考壇”無疑是在清代。資料庫顯示,清代共有進士科狀元114人,其中江蘇45人,占比高達39.5%。特别是從康熙三十三年到五十七年的連續10次進士科考試中,出了9個江蘇狀元,唯一的例外王敬銘是嘉定人,但其實當時嘉定縣也隸屬于蘇州府。
兄弟狀元、父子狀元、叔侄狀元
蘇州進士科狀元數量省内最多
從江蘇省内看,蘇州誕生的進士科狀元數量在全省居于絕對領先。根據目前的行政區劃,江蘇73名進士科狀元中,42人來自今天的蘇州。後面依次是常州9人、南京7人、無錫5人、揚州4人,此外南通、徐州狀元各2人,鎮江、淮安狀元各1人。
蘇州才子的實力早在唐代就已嶄露頭角。公元869年,蘇州的歸仁召成為第一個江蘇狀元,5年後他的弟弟歸仁澤再中進士科狀元。資料庫可以查到,他們倆還有3個哥哥,也都中了進士。又過了18年,歸仁澤的兒子歸黯也中了狀元。901年和905年,同樣來自蘇州的歸佾、歸係兄弟先後考中狀元。短短36年裡,蘇州誕生了兩對“兄弟狀元”、一對“父子狀元”。而在晚清時,蘇州又出了翁同龢、翁曾源這對“叔侄狀元”。
江蘇的“武狀元”南京人最多
宋代還有落榜考生“複活賽”
“武狀元”是武舉考試中的第一名,宋代才開始出現,但無論考生地位還是考試難度都要遜于進士科。資料庫顯示,至清代江蘇共有10名武狀元,其中南京3人,蘇州、揚州、泰州各2人,南通1人。值得一提的是,南京新街口“三元巷”的地名源自明代“連中三元”的武狀元、抗倭名将尹鳳,他的宅院就在今天的三元巷一帶。但資料庫裡将尹鳳的籍貫記錄為安徽鳳陽,故沒有歸入江蘇籍武狀元。
此外,宋代還為進士科考試中屢考不中的考生設定了“複活賽”——特奏名考試。這一項,江蘇分别有蘇州、無錫各1人考中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