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的"躺平"名家

“躺平”一詞,時下已成為網絡熱詞。“躺平”,指當下年輕人少工作、不買房、不購物、不結婚、不生子,降低生活欲望的态度。遵循“太陽底下無新事”的俗世哲學,挖掘曆史案例,發現“躺平”不稀奇,古已有之,有些是謀略,有些是藝術,并非全是不思進取、不求上進的“負能量”“毒雞湯”和“喪文化”。在古代“躺平”界,不但名家輩出,而且異彩紛呈。

姜子牙“躺平”自學,半生研究兵法戰策,成為兵家鼻祖,等待最強的上司,成就一番偉業。姜子牙先祖曾做四嶽之官,輔佐夏禹治水有大功。姜子牙出世時,家境已敗落。為養家糊口,姜子牙幹過屠夫,開過酒店。當時,姜子牙低收入,低消費,但他人窮志不短,他勤奮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期望有一天為國家施展才華。姜子牙在秦嶺山下磻溪“躺平”隐居做學問,靠釣魚勉強度日,老婆受不了貧苦日子,棄他而去,直到七十歲仍孤身一人。姜子牙垂釣磻溪,“偶遇”姬昌,君臣縱論天下事,姬昌歎服其奇謀大略,拜相恭請,二人一同乘車而歸;後被尊為太師,在滅商興周之戰中立下蓋世奇功。

莊子兩度“躺平”,專心緻力哲學研究和文學創作,大器晚成。公元前338年,莊子辭去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官辦林場上司,可免除兵役),裝作“躺平”,全力經營荊園(私營農場),隐居家鄉著書立說,潛心研究道學,學術成就遠近聞名。公元前331年,楚威王派使者厚币聘莊子為相,莊子堅辭不受,二度“躺平”。莊子活在諸侯争霸的戰亂年代,明知為官之人勞心不值得,忙碌無價值,結果無意義。他不願與統治者同流合污,潛心哲學的文學表達,探索文學的哲理,著書十餘萬言,成為先秦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升華列子寓言文學藝術,超越列子,與老子并稱“老莊”。

諸葛亮胸懷漢室興亡,放眼亂世風雲,他“躺平”隆中學姜子牙,等待一位好上司、一個好團隊、一個好位置。建安二年(197年),諸葛亮唯一靠山叔父諸葛玄去世。他無依無靠,隻好隐居隆中,躬耕隴畝。他平日喜歡吟誦《梁甫吟》,又常以管仲、樂毅自比,因為沒工作沒地位,沒車沒房沒資産,不購物,不跑官,低生活标準、低欲望地活着,時人對他不屑一顧。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與劉備隆中問對,劉備聽後大贊,力邀諸葛亮出山。諸葛亮輔佐蜀漢兩代君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流芳百世,彪炳史冊。

陶淵明不堪官場黑暗,三度“躺平”,于迷茫中操持農業和菊花種植業,業餘搞文學,終成文學大家。經官方重要人士推薦,陶淵明曾先後出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二十九歲時,陶淵明出任江州祭酒(相當于江州文教局局長兼文化館館長之職),不久,便不堪吏職繁瑣,“躺平”不幹,辭官回家從事農業和菊花種植業,業餘搞文學創作。不久,州府又召他做主簿(政府秘書長),他覺得薪水不多,麻煩不少,二次“躺平”,辭職回家務農。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他受不了官大一級壓死人的鳥氣,類似“00後”自尊“千禧寶寶”的風格,“寶寶沒尊嚴,寶寶很生氣,寶寶就躺平”,供職八十多天便挂冠而去,從此歸隐田園,一心一意搞文學。功夫不負有心人。陶淵明靠作品成為東晉末到劉宋初最傑出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被譽為“隐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

在古代,不僅個體“躺平”,名家輩出;名家群體“躺平”者,亦不絕于書。魏晉風流,竹林七賢集體“躺平”避禍;大唐盛世,飲中八仙集體上街“躺平”喝酒吟詩。上下五千年,縱橫九萬裡,數不清的“躺平”名家,說不盡的“躺平”智慧,道不完的“躺平”藝術。

據今晚報

【來源:今晚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