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王節是祭祀祖先盤古,盤庚,盤瓠的重大節日,海内外的群眾都十分重視這一民族祀典。 由衡陽的常甯、廣西的富川、鐘山、八步、恭城、金秀,廣東連州、連南、連山、乳源,四川的南充,貴州的凱裡,海南海口,雲南西雙版納,台灣台北,河南鄭州,湖南永州江華、江永等省區縣(市)盤氏家族發起,現已成為全國盤王節祭祀最盛大的節日。每年的農曆十月十六日,祭祀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自己民族的節日盛裝,聚居在一起唱歌、跳舞,歡度盤王節。他們唱的歌是以《盤王歌》為主的樂神歌(下面将有專門介紹);跳的舞則是每人手拿長約80厘米的長鼓群舞,一般為雙人或四人對舞。關于盤王節、盤王歌以及長鼓舞,都有它們源遠流長的來曆。
瑤族民間有關盤王節的傳說很多,主要有三種:

盤王節
相傳在遠古年代,瑤人乘船飄洋過海,遇上狂風巨浪,船在海中飄了四十九天不能靠岸,眼看船毀人亡。這時有人在船頭祈求始祖盤王保佑平安。許願後,風平浪靜,船很快就靠了岸,瑤人得救了。這天是農曆十月十六日,恰好又是盤王的生日。從這以後,瑤民就把這一天定為“盤王節”,瑤族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節日盛裝聚會在一起唱盤王歌、跳長鼓舞,慶祝瑤人的新生和盤王的生日。千百年來,這個活動在瑤族世代相傳,祈求保佑平安,風調雨順,來年豐收 。
古時高王來侵,平王出榜招賢,誰能斬下高王首級來獻,就把公主嫁給他。這話被龍犬盤瓠聽到了,盤瓠摘下金榜,渡海來到高王身邊。盤瓠假裝殷勤,受到高王的寵信。一天,盤瓠趁高王醉酒,咬下高王的頭獻給平王,立下了汗馬功勞,因而娶了三公主為妻。後來,盤瓠想變成人,便叫公主把它放到蒸籠裡蒸七天七夜,公主照辦。已蒸了六天六夜,公主擔心蒸死了丈夫,偷偷揭開蓋子看,盤瓠果真變成了人,隻因不足七天七夜,故頭上和小腿上還有許多毛未脫落,後來就用布帶把頭和小腿裹起來。盤瓠變成人後,平王派他到會稽山為王,号稱盤王。
瑤族盤王節
盤王和三公主婚後生下六男六女,平王各賜一姓,成為瑤族最早的十二姓。盤瓠雖已為王,但仍過着儉樸的生活,教子女勞動狩獵,艱苦營生。有一次,盤王與六個兒子上山打獵,追趕一隻受傷的山羊,不幸被羊角所傷,跌下山崖死了,屍體挂在一棵樹上,兒女們将樹砍下做鼓身,剝下羊皮蒙上,制成長鼓。他們背起長鼓,邊敲邊哭邊唱,追悼盤王。至今瑤族同胞還保留不食狗肉的習慣,而祭盤王也是盤王節的重要内容。
天地洪荒的遠古年代,在萬山叢中有兩座一樣高大的寶山,相隔一裡,對峙相望。左邊那座叫布洛西山,像一個威武雄壯的男子;右邊那座的模樣則像一個拖着裙服的少婦,名叫密洛陀山。每年,這兩座山互相移近一尺,經過995年,它們靠近了995尺,再移近5尺,兩座山就要連在一起了。有一天,即農曆10月16日,天上突然響起了一聲驚天動地的霹雷,這兩座山同時裂開了兩條縫,接着,從布洛西山裡走出一個高大的男人,從密洛陀山裡,走出一個壯實的女人,這一天就是一男一女的生日。後來他們結成了美滿的夫妻,男的叫布洛西.女的叫密洛陀。他們是創造天地萬物的第一對勤勞智慧的父母,他們創造出世界以後,就讓三個女兒各自外出謀生。大女兒扛着犁耙到平原去犁地耙田,成了漢族;二女兒挑了一擔書去讀書,成了壯族;三女兒拿着密洛陀給她的一鬥包谷、一面銅鑼,到山裡開荒種地去了。從此,三女兒在山裡安居樂業,成了瑤族。是以瑤族世世代代住在高山深箐,開荒種地,銅鑼成了瑤族的傳家寶。
密洛陀越來越老了,有一天便叫三個女兒一起回來,對她們說:十月十六日是我的生日,到那時,你們來給我"補糧"。她還特别囑咐三女兒說:"你沒有什麼豐盛的禮物,到時候你隻要釀一缸米酒,拿來給大家品嘗,十月十五日你提前拿銅鑼來鬧場。"從此以後,瑤族就有"盤王節",從十月十五日開始,到十月十七日結束。
本文章由頭條百科使用者誰是小愛、使用者8966920019783參與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