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相丨鄉村醫生劉永生

世相丨鄉村醫生劉永生

圖/文 賀桐

“救死扶傷,是一份責任;守望相親,是一種情懷。”在陝西潼關縣,鄉村醫生劉永生的名氣很大,當地老百姓稱他是120、是神醫、是恩人。“黨徽挂胸口,責任記心頭。”42載春夏輪回,這位穿着白大褂、圓臉大眼,頭發稀少的鄉村醫生夙興夜寐、随叫随到,把患者當親人,赢得當地居民的稱贊。

世相丨鄉村醫生劉永生

寺角營村位于潼關縣東北部,北依黃河,與山西隔河相望,東邊有一條溝與河南相鄰,南接秦嶺,西邊有一條溝與縣城相連,早些年裡,劉永生常常要在溝道裡穿梭。劉永生說,高二期間,他在潼關縣港口醫院學習了35天中醫知識,掌握了打針、急救等技術和技巧。1976年,劉永生高中畢業時,村上還沒有醫生,村委會便決定讓他擔任衛生員。

世相丨鄉村醫生劉永生

2月28日上午,衛生室裡已經來了四五個病人,劉永生挨個給病人檢查,妻子王榜花在藥房分藥,兒子劉博在為一位中年男性病人紮吊針……這個“小醫院”,一切都有條不紊。和往常一樣,早上這一段時間,是劉永生最忙的時候。

世相丨鄉村醫生劉永生

“我對醫學理論隻能說是略懂,給人治病也都是從實踐中學習得來的。”從劉永生當上赤腳醫生起,他就苦學苦練,學習各種常見病的治療辦法,抓來老鼠和麻雀練手感,在自己和夫妻身上找穴位。“在自己身上紮也很疼,這點疼算個啥,給老百姓(紮針)手法不熟,他更疼。我多受點苦,就讓群衆少受點苦。”如今,他給手機裝了微信,友善與同行、專家交流。努力學習讓他先後掌握了針灸、拔罐、走罐、火針、按摩等技術。

世相丨鄉村醫生劉永生

每天無論忙到幾點,他都會留點時間做筆記,将報紙上的秘方剪貼下來,将檢查複診體會寫下來。42年來,這些筆記已積累了70多本,成了他的“百寶箱”。每個療法他都反複實踐完善,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中西醫結合療法,讓患者花小錢治大病。

世相丨鄉村醫生劉永生

下午,劉永生來到十多裡外北歇馬村的汪穩曹家,汪穩曹的大兒子汪小濱患有精神分裂症,今年42歲還沒有成家,二兒子熊力力又患有強制性脊椎炎,生活一直十分困難。劉永生帶着倆娃到山西到大荔看病,花的都是自己的錢,為了能讓這家人的生活好起來,前些年,劉永生花了兩萬元,給力力買了輛二手車跑運輸。

世相丨鄉村醫生劉永生

這樣的故事不勝枚舉,從事村醫工作42年間,劉永生先後接診病人10萬餘人次,出診近萬次。不光附近的村民,甚至相鄰的河南、山西等地的群衆也趕來求醫問藥。而為了給群衆治病,他先後墊支了近5萬元,被賒欠的醫療費達20餘萬元,但他從未向任何人要過賬,甚至還主動毀了賬本。

世相丨鄉村醫生劉永生

劉永生說,他見不得村上任何一個“可憐人”受苦。他為殘障的村民免費看病,他自掏腰包為他們購買農耕機械發展生産,他為他們負債墊資從事商貿生意,他把自家耕地送給村民無償耕作,而這些人,和他不沾親不帶故。二十七年前,劉永生為了幫村裡人說下媳婦,情急之下把自家的房子讓給對方居住,自己帶着一家老小,從小樓搬進村衛生室。

世相丨鄉村醫生劉永生

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帶來的緊張,加之長期得不到有效休息,使得劉永生在近年來出現手抖的現象。經過檢查沒有疾病,但手抖的情況卻一直存在。然而當他趕到一患者家,拿起針時手就不再那麼抖了,一下手就準确的紮到位置。

世相丨鄉村醫生劉永生

這輛花了不到三萬元的白色小汽車是塬上的“救護車”,司機是劉永生的兒子劉博。這些年,為了出診和接送病人,劉博幾乎是24小時待命。“我爸出診遇到需要送去醫院的病人,不管多遠他都要親自護送,有幾次甚至送到了省城。”劉博說。如今,劉博也選擇在寺角營村當一名鄉村醫生,父子倆成了“同僚”。

世相丨鄉村醫生劉永生

劉永生先後榮獲“優秀鄉村醫生”、“白求恩精神獎”、“中國好人”、“三秦楷模”等榮譽稱号十多項,河南、山西等地的人也慕名前來找他看病。為此,好多人擔心劉永生會離開衛生室,但他說:“醫生要有醫德,我放不下我的病人,必須堅持留在鄉村,不管别人說我‘傻子’、‘二杆子’也罷,我甘願,因為我要救我要救的人,這是我一生最幸福的事。”

世相丨鄉村醫生劉永生

翻開劉永生的日記本,今年正月初一這天的日記寫道:上午9時許,突然接到電話,76歲的劉連鎖老人出門時突然頭暈,摔倒在地磕破頭,幸好被鄰居發現。接到電話後,急忙放下碗趕去包紮,初步判斷是腦出血,并送到醫院救治,幸好發現及時,沒有生命危險。

世相丨鄉村醫生劉永生

方圓十幾裡,人們看到劉永生都會熱情的打招呼。很多人說,這麼多年,劉永生造福了一方百姓,劉永生卻認為是鄉親們培養了他,沒有他們的信任、了解和支援,沒有他們的以命相托,沒有這塊厚重的土地,哪會有他的今天?自2015年至今,劉永生真情奉獻的故事感染了越來越多的人,2015年底,劉永生志願者服務總隊正式成立,如今已下設17個分隊,志願者近千人。

世相丨鄉村醫生劉永生

“我們村65歲以上老人有97名,其中留守老人30名,幾乎占了三分之一。誰的年齡最大,誰有啥病,誰家生活困難,我都要知道清楚。”對村裡的情況,劉永生了如指掌。“先做患者的親人,再做患者的醫生,作為醫生來說,就當病人是親人,才能更好地服務。”劉永生說,選擇做一名鄉醫,就是選擇了奉獻。

世相丨鄉村醫生劉永生

有人說,劉永生是村上最窮的人,至今全家仍住在衛生室,過着節衣縮食的日子。但他卻是全村最富有的,富有的擁有全村群衆的信賴。劉永生說自己就是一顆星星,他要守望這裡的每一個晨起和日落。

世相丨鄉村醫生劉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