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松花江上吃排飯的人,胡子也是躲着走,隻因他們有不一般的本事

作者:曆史解密坊

東北的“老林子”樹木繁多,也催生了一種“吃排飯”的職業,據說凡是“吃排飯”的人,都是當地“不要命”的奇能異士,甚至當地土匪都要對其敬畏三分。“吃排飯”的人究竟有何本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松花江上吃排飯的人,胡子也是躲着走,隻因他們有不一般的本事

(本文所有圖檔,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圖檔與内容無關,請勿對号入座)

長白山脈主峰位于吉林省白山市附近,是鴨綠江、松花江和圖們江的重要發源地。所謂“長白”,正是有“長長久久,白頭到老”之意,代表着人們對愛情的忠貞向往。但浪漫與現實卻存在一定差距,長白山脈附近遍是老林,山上終年積雪、山下野獸出沒,生活在此處的人們也隻能“靠山吃山”,傳承着一代又一代的生存智慧。

松花江上吃排飯的人,胡子也是躲着走,隻因他們有不一般的本事

長白山内物産豐富,當地人可以打獵為生,也能靠着采集山珍與草藥過活,但最賺錢的營生卻是“放排”,也就是“伐木”。深山老林中的樹木極多,是大自然無言的饋贈,在清末至民國時期,東北地區是全國最重要的木材供應基地,而東北地區的木材多數都來自于吉林與黑龍江附近的長白山脈。民國時期,東北地區木材的、運輸、售賣等體系已經十分成熟,但因為山路曲折,“放排”行業如此而生。

從字面意思了解來看,“放排”二字其實就是“流放木排”。樹木被砍伐之後,伐木勞工會根據需求将其切割成完整光滑的木樁,并依次堆放在松花江江岸。為何要将木材堆放在江岸?原來,木材本身重量極大且山林中幾乎無路可走,被砍伐的樹木隻能通過自然流水的動力運往下遊,是以東北人才會将其定義為“放排”。不過話說回來,放排并非我們想象般輕松,相反,它還是一項危險的工作。在放排時,放排的掌櫃要為“護排”的頭排、二排、三排殺一口大肥豬,每次都會讓他們吃飽了再上路,其場景猶如是送人上刑場,由此我們也能感受到放排的危險性。

松花江上吃排飯的人,胡子也是躲着走,隻因他們有不一般的本事

放排究竟會有何危險?危險就在于木材起跺。放排的時候,木頭是随着水流依次排列向下遊奔去,但河流有深處自然也有淺處,一旦第一根木頭碰到水裡的暗石就會停滞不前,但後面的木頭卻不會停下,一旦互相撞擊,第二根木頭同樣也會被迫停下,依次類推,木頭會越堆越高,最後導緻木材大量損壞,木排變成了一江的散木,這就造成不可挽回的财産損失。

松花江上吃排飯的人,胡子也是躲着走,隻因他們有不一般的本事

一旦發生木材起跺事件該如何處理?在沒有機械起重裝置的年代,唯有靠人力才能疏通堵塞,一些人專門做此種買賣,他們被當地人稱為“起跺人”。起跺人守在江邊的危險之處,或者騎馬或者騎驢,跟着江水中的木排行走,一旦遇到起跺事件後,頭排立即就會請押運木排的本營掌櫃,掌櫃也立即拿出現大洋,對着岸上的起跺人中高喊價碼,300大洋、500大洋甚至是1000大洋,隻要有起跺者覺得價格合理,便會接下這一單。但二者之間的買賣也有默契關系,大洋就是買命錢,一旦起跺者因危險死亡,不僅得不到一分錢,而且也不會得到賠償。但起跺人若是能成功開跺,上岸之後掌櫃會爽快掏錢,二者之間看似毫無情感可言的交易,其實也是惡劣環境中人們獨特的生存智慧。

松花江上吃排飯的人,胡子也是躲着走,隻因他們有不一般的本事

俗話說:“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起跺人自然有一套開跺的辦法,他們身背三米多長的鐵棍,身法也幹淨利落,一路奔到起跺處,用手裡的鐵棍撬動江水中的木材。随着木材重新落入江水中,起跺的險情也就被解除了。起跺人也正是靠着一身的武藝和敢于玩命的膽量,在當地也頗有名号,堪稱是沒人敢惹得“主兒”。即便是當地靠着刀頭舔血吃飯的胡子們,也不喜歡觸他們的黴頭,畢竟胡子們也惜命,善于以多欺少、以大欺小,而不是面對面、硬碰硬,兩敗俱傷,胡子們也不願意。當然,起跺人也大都“懂事兒”,為了能在當地更好地立足,他們也會拿出一部分錢款去“孝敬”胡子,為自己留一條後路。

松花江上吃排飯的人,胡子也是躲着走,隻因他們有不一般的本事

現代社會科技飛速發展,長白山地區的“放排”活動仍在持續,但卻已經變成了全機械化牽引,再也不需要起跺人的參與,安全性得到了保障。社會的進步促使了生産力的發展,如此想來,我們的生活的确是“泡在了蜜罐裡”。

參考資料:《東北匪事》黃彬著吉林出版社出版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曆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