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大學後面,都有一條堕落街。
1
最近搬家了,新家屬于學區房,西邊緊鄰兩所重點大學:鄭大與河工大。

有空的時候,喜歡騎着電動車穿梭在校園四周,一來熟悉環境,再者打探美食。
雖沒有東區的大氣奢華,市區的熱鬧繁榮,西區的感覺更像一個書生,溫文爾雅。
每一所大學所在之處,總是美食出沒的地方,大學周圍好吃的東西太多,随便一家店,味道基本都差不到哪去。
這個定律适用于任何大學,并且屢試不爽。
更好玩的是,大學四周的美食基本是聚集一處,哪怕是一條再破落的小街,都能自成氣候,常常被學生們堵的水洩不通。
已經是炎熱的夏季了,尤其是晚上來臨的時候,這些美食街更是燈火輝煌,學生們似乎一下子從地下冒了出來般,穿梭在每一家小吃店。
就算現在外賣服務那麼熱撈,都無法抵擋小吃店裡的人滿為患。
而眼前的這些情景又如此熟悉,記憶的閘一下子被打開。
2
當年在武漢上大學,别的沒見識到,真是見識了這座城裡的吃文化。
通常,大學都會在比較偏遠幽靜的地帶,但無論再偏僻,因為一座大學的落腳,之後的日子也就安靜不到哪去,尤其是這一帶的經濟,一下子就會被帶入一個新高度。
我們學校應該是武昌區比較偏的學校了,這一帶連住家戶都沒有,白天這邊都是冷冷清清,除了寬闊的大道偶爾有車輛通過。
但是我們學校後門有一條小巷子,類似城中村僻出來的小街,80%都是小吃店,有些小吃店還是賣家自己搭的簡易棚,有的居然還是有磚頭壘起來的。
小吃街真的很簡陋,尤其到了夏天的晚上,這裡的氣味着實不太好聞,但這根本不影響學生對他的熱愛程度。
每到飯點或下課時間,學生們就會自發彙成人流,湧向小吃街。
到了周末,這裡才是燈紅酒綠,巷子深處的小旅館亮着紅色的光,讓這條街顯得異常暧昧,談了戀愛的學生情侶,會在這裡飽餐一頓,然後再去簡陋的小旅館開個房,度個周末。
再有就是一批批的學會也會在酒足飯飽後跑到網吧,男生玩遊戲,女生追偶像劇。
直到現在回想起來那段歲月,都會覺得是人生中最潇灑的日子。
而記憶中的那條街,被我們取名“堕落街”。
如果說大城市裡的酒吧、夜店是白領們的夜天堂,那麼大學周圍的這條“堕落街”就是學生們的開心島。
3
我們大學的那條“堕落街”像根雜草,生命力極強。
當初學校擴建,後面與民宅相連的一塊地被空下了,先是有周圍居民自己擺個小攤,賣個早餐什麼,後來就連中餐和晚餐都有了,再後來一直到淩晨2點都是燈火通明。
堕落街上,大多是武漢當地的美食,每天早上學生都會在這裡買上一碗熱幹面、豆皮或面窩,邊吃邊往教室趕,時間充足還能坐在店裡吃碗牛肉粉。
後來,這裡就開始有外地的小商販進來了,我清楚的記得,在入口處,一個很漂亮的女孩自己支了個攤賣雞蛋灌餅。
她是河南人,笑起來牙特别白,雞蛋灌餅做的焦酥可口。
和在鄭州吃到的雞蛋灌餅有點差別,做餅的爐子很特别,上面是煎餅的鐵闆,下面是明火用來烤餅,烤過的雞蛋煎餅吃起來沒那麼油膩,更加焦酥。
堕落街還有家山西小夫妻開的面館,當初位置偏僻,是以生意一直不好,但是他們家的生炒饸饹面味道相當贊,面條都是現場和面,現場壓面,吃起來很有嚼勁。
那對小夫妻相當恩愛,每次去吃飯,得閑了他們還會坐下來和我們聊天,給我們講關于他們家鄉的故事。
在堕落街,有家炒菜館,是本地人開的,店老闆是個中年男人,非常喜歡說話,每次去吃飯就隻有聽他說話的份。若哪天,遇上他心情大好時,還會送一道新菜呢。
據說,他們家的炒菜師傅可是從大酒店請回來的,做的一手好川菜,水煮肉做的是我吃過最好吃的,肉片又嫩又入味,我曾經在後廚偷師過,但終究沒學成功,至今也不明白問題出在哪。
還記得離校那年,我們寝室的散夥飯就是在這家炒菜館吃的。
那晚的飯菜依然可口,隻是無形中多了離别的酸澀,那天店老闆還陪着我們一起喝多。
4
大四那年,在新校區又出現一條小吃街,我們稱為“堕落二街”,因為離的遠,我曾經去過一次,二街多是新生去的比較多的地方。
就在那樣一個吵雜的,看上去很低端的小街上,居然還出現了西餐館和小酒吧,生意一直都是紅紅火火。
在唯一的一次去堕落二街那次,居然還遇見了熟人,那家小炒店的老闆居然在這裡開了分店,生意依然火爆,他匆匆與我打了招呼就忙活去了。
是呀,他每年都會遇見想我們這樣的新生,最後新生變舊生,一茬一茬的進來,離開,再進來。
今天,我穿梭在家周圍的大學時,看到這煙火氣滿滿的小吃街,依然會無比感慨。
原來,每一所大學都有一條堕落街,而街上的那些美食與味道無關,卻與記憶相連。
文 | 孫岩岩 編 | 阿甯
(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
好食記為頭條号簽約作者,釋出内容均屬原創,版權屬于河南觀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