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彭華彬的家鄉汕頭市澄海區隆都鎮的前美村曆史悠久,海外華僑衆多,是潮汕地區著名的古村落,也是汕頭市著名僑鄉。近日,潮汕機場跑道延長及站坪擴建工程完成後的第一個春節,記者跟随彭華彬一起乘飛機回鄉,為鄉親們做一頓潮汕地區道地的團圓飯。
曾經的彭華彬也是一名迷茫少年。像大多數人一樣,成績不是很好的他,國中畢業後便不知該何去何從。直到從小熱愛廚藝的他成為了一名“粵菜師傅”,彭華彬才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1997年出生的他,如今已是廣州一家“米其林餐盤”餐廳的廚師、砧闆副主管。
“我認為廚師是一份可以傳遞幸福感的職業。”彭華彬說,接下來他想繼續磨練自己的手藝,争取早日能夠成為知名餐廳的主廚,學得真本事後回鄉創業。
給鄉親們做一頓團圓飯
從白雲國際機場出發,隻需1個小時,記者和彭華彬就抵達潮汕機場。再經過1個小時左右的車程,便來到了彭華彬的家鄉前美村。
作為汕頭市著名僑鄉,前美村是陳慈黉故居的所在地。這裡一排排中西結合又頗具潮汕特色的古建築,是彭華彬小時候最常遊玩的地方。
“以前從廣州回家就隻有大巴,快的話要四五個小時,堵車的話就要七八個小時。後來高鐵開通,回家隻要3個多小時。高鐵票緊張的話,現在坐飛機2個小時就能到家,回潮汕真是越來越友善了!”彭華彬告訴記者,自從入了廚師這一行,春節回家吃團圓飯幾乎成為一種奢望,這次專程回到家鄉,也是他第一次給鄉親們做一頓團圓飯。
到家後來不及休息,彭華彬便開始準備食材,村裡年輕的廚師學徒和鄉親們也趕來幫廚,都想來跟“大廚”學點正宗的潮汕菜手藝。
“這道糕燒雙色,是逢年過節潮汕地區的必備菜肴,寓意甜甜蜜蜜。其中所用的紅心番薯一定要是潮州鳳塘後隴的才最好吃。”一到做菜的環節,彭華彬便開始滔滔不絕地分享廚藝。不一會兒,糕燒雙色、團團圓圓湯、潮汕“打冷”涼拌花甲……一大桌幸福感滿滿的道地潮汕菜便上桌了。
看着平日裡難得一見的鄉親們品嘗自己親手做的美食,露出開心的笑容,彭華彬直言“廚師真的是一個可以傳遞幸福感的職業,能夠成為粵菜師傅,真的很開心!”
勤學苦練 立志回鄉創業
彭華彬畢業于粵東技師學院潮菜烹饪專業。從小就熱愛廚藝的他,終于在16歲那年第一次踏進專業的廚師學校,正式開始了自己粵菜師傅的“旅程”。
“你看我們做廚師的手,上面的傷口和繭子可以說是‘琳琅滿目’了。”彭華彬笑着說,做學徒的那兩年,他每天6點鐘起床,從最基礎的磨刀、拿刀柄、削菜、洗菜做起,一點點地磨練着自己的基本功。白天的課程結束,晚上他還要回到宿舍加練一些雕花技藝。
2015年8月1日,彭華彬進入廣州海門魚仔實習、工作。從煎魚煮魚的煲台到海鮮初加工的水台,再到現在的砧闆副主管,彭華彬一步一個台階,每天都在跟前輩們認真學習。他的筆記本上,如今已經寫滿了各種菜式的做法和細節,平日裡還會反複背誦。
“這些年我看着村裡一些朋友做了廚師後,不僅提高了自己的生活水準,也收獲了大家的尊重,就覺得粵菜師傅工程真的很不錯。”彭華彬表示,從進入企業實習算起,如今他才剛剛入行4年,對于廚師這份職業來說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接下來我想繼續磨練我的基本功,争取早日能夠成為主廚,學得真本事,回家鄉創業。”
南方日報記者 李赫
統籌 袁佩如 張由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