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咖啡冠軍解密:維也納沒有維也納咖啡 連精品咖啡都難得一見

作者:咖評

點選關注 |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志咖啡工房

“如果我不在咖啡館,就是在往咖啡館的路上。”(wenn der altenberg nicht im kaffeehaus ist, ist er am weg dorthin)

這是奧地利詩人兼散文作家彼得‧ 艾頓柏格先生(peter altenberg)所說的一句名言,他甚至将他的郵件位址改成最常造訪的中央咖啡館(café central);迄今,在中央咖啡館内還有一尊蓄着兩撇濃密胡子的艾頓柏格先生塑像,就坐在他以前常坐的位置上,由此不難想像,維也納所處可見的咖啡館,在當地人心目中所扮演的角色,也難怪維也納人稱咖啡館是“第二個客廳”。

咖啡冠軍解密:維也納沒有維也納咖啡 連精品咖啡都難得一見

早在2012年初,維也納咖啡館文化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維也納傳統的咖啡館,每一家都充滿着文藝複興時期的氛圍,每一家都美得好像挂在畫廊裡的一幅畫,每一家都播放着音質極佳的古典樂,不知道維也納的傳統咖啡館是不是有經過特殊設計,每當坐在裡面品啜咖啡時,你都會覺得你是端着一杯咖啡走進音樂廳裡,它們的音場效果很棒,不虧是音樂之都,人都覺得有氣質起來。

咖啡冠軍解密:維也納沒有維也納咖啡 連精品咖啡都難得一見

在維也納傳統的咖啡館裡,常常可以看到一個人獨坐在咖啡桌前。有人在看書,有人在看報,有人在打電腦,即便待上一整天,即便外面有許多觀光客在排隊,咖啡館裡的侍者從不會趕人離開,總是會在一段時間後再為你端上一杯白開水,意味着:我們歡迎你繼續留下來,因為這是維也納咖啡館百年流傳下來的傳統。

但是,維也納人自豪的是“咖啡館文化”而非“咖啡”,如果你對咖啡挑剔,恐怕會對傳說中的維也納咖啡水準感到失望。

三次奪下奧地利咖啡師冠軍的reinhard grebien解釋,咖啡自十七世紀土耳其人帶入奧地利後,其實苦澀難喝,得加奶與糖才能入口,是以維也納的咖啡是建構在“咖啡”與“奶”的變化上,咖啡館使用一種調和豆就能變出十來種咖啡(如下圖示)。

咖啡冠軍解密:維也納沒有維也納咖啡 連精品咖啡都難得一見

與第三波咖啡革命談論單一品種、不加奶加糖的邏輯迥異。 再加上不少老咖啡館慣用大品牌提供的免費咖啡裝置,或考量租金的漲幅,且一次性消費的遊客人滿為患,更沒有替換成精品咖啡豆的理由。

如果你在維也納的咖啡館裡跟侍者點說:“我要維也納咖啡。”對不起!你永遠也喝不到,因為在維也納的咖啡menu上是沒有“維也納咖啡”這個名詞,如果有,那隻是在騙遊客!

咖啡冠軍解密:維也納沒有維也納咖啡 連精品咖啡都難得一見

café mélange

可是,如果說沒有,也不完全真實,因為維也納當地人認為的經典維也納咖啡,指的是熱咖啡與熱牛奶各一半,再加上牛奶泡沫的米朗琪(melange),很多元也納人的早晨都是從一杯melange開始的;但如果是最接近大家印象中的維也納咖啡,在維也納當地應該要點einspanner(艾斯班拿),是以有手把的玻璃杯盛裝,在咖啡上加上鮮奶油和糖粉的做法。

咖啡冠軍解密:維也納沒有維也納咖啡 連精品咖啡都難得一見

einspänner coffee

但綜合上述的咖啡口味,你不難發現,維也納咖啡館裡提供的咖啡品項雖多,聽說有四十多種,但當地的主流咖啡喝法,卻是加糖,加牛奶,加酒… …等多口味融合的花式咖啡,而非單一品種、産地的咖啡豆喝法。

“挾着曆史名人的優勢, 加上遊客的朝聖,也讓維也納人以他們的傳統咖啡館為傲。”但這份驕傲,讓現今咖啡主流──精品咖啡的概念推廣,在維也納受到較大阻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