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居裡夫人的三克鐳背後:因私生活被罵得一文不值,死後才得以平反

作者:黎庶文史

我們難道讀了個假居裡夫人嗎?

她和丈夫發現了比鈾放射性強100倍的放射性元素“鐳”,獲得了諾貝爾獎。

實際上鐳是她最先發現的,而諾貝爾獎提名裡卻沒有她,最後還是丈夫皮埃爾·居裡為她争取來的。

居裡夫人的三克鐳背後:因私生活被罵得一文不值,死後才得以平反

她和丈夫為了科研,有一段令人羨慕的科研愛情,曾兩度摘得諾貝爾獎的桂冠。

可是居裡夫人的丈夫很早就死了,居裡夫人因為一段新戀情差點被趕出法國。

她卻為法國做了五件事,讓法國人刮目相看,終于為她平反。

01

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卡出生于波蘭一個教師家庭。22歲的瑪麗和朋友到了一家農業博物館的實驗基地,這裡有趣的實體和化學實驗,在她的心中埋下了一顆科研的種子。

她24歲時,在姐姐的幫助下,成功考入巴黎大學實體系。

瑪麗學習很刻苦,每天她會早早來到教室,坐在第一排離老師最近的位置。在大學期間的她承包了所有獎學金 ,常令同學羨慕,老師驚異。

29歲那年,瑪麗以第一名的成績,通過了巴黎理化學校的職稱考試,獲得了留校任教的資格。

但是瑪麗的夢想一直是進研究室工作。在一位老鄉的介紹下,她進入了皮埃爾·居裡的研究室,并和35歲已經盛名在外的皮埃爾·居裡相識。

居裡夫人的三克鐳背後:因私生活被罵得一文不值,死後才得以平反

初識後,兩人都互生好感,皮埃爾經常送瑪麗書,跟她探讨科研問題。一番相處下來,瑪麗很敬仰皮埃爾·居裡的科研熱情,皮埃爾·居裡也佩服瑪麗對于科研的執着。頗有相見恨晚之感。

在相識一年後,27歲的瑪麗和36歲的皮埃爾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從此瑪麗被稱為“居裡夫人”,加入了法國籍。

婚後,她們買了兩輛自行車,騎行去度蜜月。

居裡夫人的三克鐳背後:因私生活被罵得一文不值,死後才得以平反

新婚後的居裡夫婦騎自行車去旅行

皮埃爾·居裡得知妻子在研究放射性物質,于是幫她改良了儀器,并加入了她的實驗。

兩年後,居裡夫婦宣布,他們發現了放射性很強的物質——“鐳”。這個宣布釋出後,科學界頓時炸鍋了。

大家讓居裡夫人夫婦拿出鐳,一飽眼福。

可是此時居裡夫人也隻是發現,并沒有提煉出純鐳。提煉純鐳,需要大量時間和金錢支撐。

為了提煉純鐳,居裡夫婦将房車賣了,換成了十幾噸瀝青鈾礦渣,在在外人看來,他們瘋了。

她們顧不上交際,顧不上回娘家,拒絕了更好薪水的聘書,兼職去其它學校帶課謀維持生計。曆時兩年時間,做了無數次實驗,發表了32篇報告。終于居裡夫婦帶着從十幾噸鈾礦渣中提煉出的10克氯化鐳來到英國,震驚了整個科研界。

大家終于覺得他們不是瘋子,而是執着于科研的人。

鐳雖然不是人類發現的最早的放射性物質,但是鐳是放射性最強的物質,它甚至可以應用于醫療。

這麼重大的發現,當然少不了諾貝爾獎的關照。可是1903年的諾貝爾實體學獎提名中居然沒有居裡夫人,是丈夫和一個叫安東尼·亨利·貝克勒爾的科學家。

居裡夫人的三克鐳背後:因私生活被罵得一文不值,死後才得以平反

貝克勒爾出身于科學世家,在法國又比較出名,他早在1896年第一個發現了天然放射性,最後才得知那隻是熒光。

事實證明,貝克勒爾對天然放射性的發現雖然有功勞,但他在之後的研究或理論中并沒有做出什麼重大貢獻。

對于放射性物質的概念和理論研究,瑪麗·居裡是真正的開創者,丈夫皮埃爾是她的助手。

最後在獲獎提名中,在丈夫皮埃爾·居裡的強烈堅持下,瑪麗·居裡才獲得了諾貝爾實體獎。

無論怎樣,這次的獲獎,也奠定了居裡夫人在科學界的地位。

02

有了這筆諾貝爾獎金,居裡夫婦不用苦于生計一邊做實驗,一邊去辛苦兼職了。她們可以專注于實驗。

不幸的是,皮埃爾·居裡在一次外出時,因車禍身亡。

那天39歲的居裡夫人抱着兩個孩子,哭得昏天黑地,前面的路迷茫而孤獨。

居裡夫人的三克鐳背後:因私生活被罵得一文不值,死後才得以平反

居裡夫人和兩個孩子

正當生活處在萬丈深淵時,一個叫保羅·朗之萬的男人來到了她的身邊,他比居裡夫人小5歲,是皮埃的的學生,在居裡夫人眼中他是一位很有天賦的科學家。

朗之萬成了居裡夫人研究所的新成員,因志趣相投,兩人也發展成了好朋友。居裡夫人去索邦大學應聘,朗之萬得知後,提前幫她準備好了材料。居裡夫人實驗累了時,朗之萬遞來一塊甜點。

朗之萬的熱情讓居裡夫人死灰般的心,又重新燃了起來。

但是朗之萬是有家室的人,然而他告訴居裡夫人,他的妻子學曆低,不了解自己,總是逼着自己去多賺錢,勸自己不要做科研,這讓他很痛苦,他決定同她離婚。

居裡夫人這才坦然跟朗之萬交往。朗之萬搬出了家,在巴黎索邦大學旁邊租了一個小房子,和居裡夫人開始了同居生活。

居裡夫人的三克鐳背後:因私生活被罵得一文不值,死後才得以平反

居裡夫人和朗之萬

次年,居裡夫人又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她成了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

一面是名利雙收的事業,一面是甜蜜的愛情。正當居裡夫人還沉醉在幸福之中時,發生了一件大事,将她的激情擊得粉碎。

當朗之萬将一紙離婚協定書甩給妻子珍妮時,珍妮非但不同意還展開了瘋狂報複,她将居裡夫人寫給朗之萬的情書曝光給法國媒體。

頓時居裡夫人和朗之萬的戀情轟動了整個法國科學界,比她獲諾貝爾獎的轟動性還大。有小報媒體甚至惡意揣摩,是不是皮埃爾在世時,他們就已經好上了。

一些不分青紅皂白的法國人開始襲擊居裡夫人的住宅,用石頭砸她的窗戶玻璃,喊她滾出法國。輿論将居裡夫人推向了風口浪尖。

她不再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科學家,而是踏足别人婚姻的第三者。

甚至有小報媒體添油加醋曝出了一封無法辨識真假的情書。直白裸露的内容,讓居裡夫人成為了多少人茶餘飯後的笑柄。

就連和居裡夫人朝夕搞科研的戰友保羅·艾培爾也讓她滾出法國。

此時,好友愛因斯坦給居裡夫人寫了一封聲援信:“如果兩人相愛,誰也無權幹涉。”

有了朋友愛因斯坦的支援,居裡夫人仿佛多了一份抵抗輿論壓力的能量。她準備告訴朗之萬,她願意和他一起攜手面對。

而此時,朗之萬卻跟個縮頭烏龜一樣回到了妻子的身邊,甚至在妻子的允許下和一個女學生交往。

居裡夫人瞬間有吃蒼蠅的感覺。真情錯付的居裡夫人腸子都悔青了,她隻好獨自舔舐着傷口,在女修道院住了三年。在這三年裡,她一面靜心養傷,一面繼續自己熱愛的科研事業。

03

1914年,因為戰争,人們也逐漸淡忘了居裡夫人的八卦“戀情”。居裡夫人面對拿石頭砸她家窗戶,讓她滾的法國人,她居然做了五件事:

第一,她将自己的諾貝爾獎金捐給了法國政府。 第二,她關掉了自己的“鐳實驗工作室”,開始研究x射線,希望能為戰争派上用場。 第三,她申請做了法國紅十字會的放射科醫生。 第四,說服自己有錢的朋友捐錢捐車。 第五,47歲的她考了駕照,自己開着車,冒着生命危險,上前線給負傷的士兵檢查。

在居裡夫人的x身線的照射下,子彈殘片、榴彈炮殘片在受傷士兵的體内清晰可見,大大降低了外科手術的難度。

軍官們和士兵們看着眼前這位利索幹練、會拍x射線、會開卡車的小個子女人,他們都向她投以佩服的眼神,并親切地喚她“小個子居裡”。

随着傷員的增多,她在一個人無法兼顧的情況下,找來了自己的女兒幫忙,并在戰場上開設了一個150人的x射線教育訓練班,開始培養x射線操作人員。

居裡夫人的三克鐳背後:因私生活被罵得一文不值,死後才得以平反

居裡夫人在教育訓練x射線

直到戰争結束,67歲的居裡夫人因長期暴露在放射下,她患上了惡性白血病,不久便去世了。

時間會澄清一切,她去世後,法國政府終于發現,正是她的x射線研究,為救助數十萬法國傷兵做出了居大貢獻,于是給她追頒了榮譽獎章。

居裡夫人的三克鐳背後:因私生活被罵得一文不值,死後才得以平反

人們也不再關心她的那段不堪的私生活,而是對她獻身科學的精神表示敬佩。

愛因斯坦說:“在所有的世界名人當中,瑪麗·居裡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

有諾貝爾獎金,又可以在大學任教,她完全可以過上無憂自在的安逸生活。但是她沒有,而是選擇戰場,将科學研究從理論上升到實戰。

雖然她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沒有立即獲得回報,但是最終時間還是為她交上了滿意的答案。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作數。

居裡夫人的故事,不止是一位女科家的故事,也是一部女性勵志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