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晚報杯鄭弘九段談學棋 圍棋的本源在于教化

2017年1月12日訊,“堯造圍棋,丹朱善弈。”中國西部首位圍棋九段大師鄭弘說,“堯發明圍棋,不是為了競技,而是為了教化他的兒子,将來能夠接班。”鄭弘九段在昨天觀摩晚報·恒源祥杯第三十屆全國業餘圍棋錦标賽(下稱“晚報杯”)後表示,他在傳授圍棋的過程中慢慢意識到,以棋育人,以棋提高文化,提升素質教育,這才應該是學習圍棋的根本,他說:“競技隻是圍棋文化中很小的一部分。”

晚報杯鄭弘九段談學棋 圍棋的本源在于教化

從事圍棋教育、圍棋教育訓練已經有二十個年頭的鄭弘九段,最初也是負責教授從全國搜羅來的圍棋希望之星,是以他的學生中也湧現出了包括周睿羊在内的幾十位職業棋手。在晚報杯賽場上,也活躍着他的弟子,比如本屆代表蘭州晚報圍棋隊參賽,目前9輪過後7勝2負的馬天放。“那時主要是為了競技。”他說,“是為了争金牌,拿冠軍而展開的教育訓練。”鄭弘九段自己當年,也是被業餘體校教練選中,然後一路辛苦求學、磨煉成長起來的。在回顧自己整個圍棋成長的過程時,認為競技圍棋對人最大的折磨就在于輸赢。“很多人接受不了殘酷的輸赢,輸多赢少,半途而廢。畢竟冠軍隻能是一兩個人,比如南韓的李世石,在某段時間隻要他參賽,你就隻能拿亞軍。”鄭弘九段認為,圍棋作為四藝之一,其實遠不止輸赢這麼簡單,他說,“一個人,可能在某些方面很強悍,但卻不一定是一個很有文化的人,一個生活情趣很高的人,一個對社會很有用的人。比如有些人學曆很高,但容易走極端,這不好。其實下棋就是生活、娛樂、軍事和工作的集大成。棋盤雖小,但天地非常廣泛,通過下棋,可以體會到很多人生道理。棋如其人,通過圍棋能夠領悟很多人生,也會給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不一樣的感受。是以學習圍棋,就應該灌輸這樣的理念和意識,而不是說一定要當冠軍。”

鄭弘九段認為青少年學習圍棋是最好的階段。因為孩子的專注力和可塑性都很強,而且圍棋本身蘊含的文化,對于孩子未來人生的成長非常有利。但現在苦于圍棋教育訓練隻能作為興趣班存在于學校,而不能進入校本課程。“中國古代的四藝中,書畫可以了解為現在的美術,琴可以了解為音樂課,而圍棋卻沒有在現在孩子們的課程中。這是非常大的遺憾。”他說,“更大的遺憾是,圍棋界,不管你棋力如何,也都沒有相關的圍棋文憑。美院、中國書畫院都可以發放文憑,但中國棋院卻隻是行政機構,不能發文憑,這樣圍棋人就不能進入學校當老師,是以這樣對于圍棋的社會教育和普及都是非常不利的,因為名不正言不順。”

鄭弘九段表示,晚報杯在行業内家喻戶曉,雖是業餘賽事,但因為曆史積澱以及媒體辦賽的特點,冠軍能夠得到業餘7段,也可以代表中國業餘頂尖高手參加世界業餘比賽的榮譽,是以影響力肯定是全國第一的。在如今社會發展,文化生活需求迫切的大背景下,在國家上司人喜愛且重視圍棋的大環境下,他希望借助晚報杯30周年之際呼籲,給圍棋教育、圍棋文化提供一個更好的平台。“至少能否在大學多開一些圍棋的選修課?”他說,“再理想一些,是由教育部牽頭,指定或建立一所特色的圍棋學校,那對于圍棋的發展就太好了!”

來源:北京晚報 北晚新視覺網 記者 李遠飛 實習記者 劉靜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