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抒情性小說怎樣寫,如何讓華美的句子堅實有力?張承志給出了答案一、張承志的小說在八十年代中國文壇是一個異數。二、為什麼王蒙對張承志的作品給了那麼熱烈而真誠的贊譽?三、張承志的獨特經曆與他的抒情性小說的産生。四、抒情性小說往往發源自壯美山河與悲怆情懷,而悲情的來源則是對這片土地和苦難群眾的深厚感情。五、抒情性小說不是沒有故事,而是把故事情節打散,滲透到抒情主體的叙述中。六、《黑駿馬》《北方的河》流淌着詩意,華美抒情句子有更堅實的根基,因為它們的視點着眼于受苦人、底層人或窮人,是以,這兩部作品成為經典。

作者:奇鷹駿
抒情性小說怎樣寫,如何讓華美的句子堅實有力?張承志給出了答案一、張承志的小說在八十年代中國文壇是一個異數。二、為什麼王蒙對張承志的作品給了那麼熱烈而真誠的贊譽?三、張承志的獨特經曆與他的抒情性小說的産生。四、抒情性小說往往發源自壯美山河與悲怆情懷,而悲情的來源則是對這片土地和苦難群眾的深厚感情。五、抒情性小說不是沒有故事,而是把故事情節打散,滲透到抒情主體的叙述中。六、《黑駿馬》《北方的河》流淌着詩意,華美抒情句子有更堅實的根基,因為它們的視點着眼于受苦人、底層人或窮人,是以,這兩部作品成為經典。

作家張承志

他不控訴,不傷痕;不崇尚反思,也不着意尋根。他不搞先鋒派,不弄新浪潮;他不鑽營圈子,不歸屬流派。但是,奇怪的是,張承志的作品一出來,馬上受到異常熱烈的關注。學界、文壇自不待言,恐怕追捧和喜歡他和他作品的人多數來自社會各階層的普通讀者。

郝老師自然也是張承志的"粉絲"。第一次讀他作品,還是個國中生。讀《北方的河》的時候剛參加完中考。因家貧,無法讀高中念大學,隻好走捷徑上中專。

那時,已經被地區的師範學校錄取為"中師生",尚未入學。在那段青蔥歲月中,一邊躺在山坡上放羊,一邊閱讀張承志優美而動人的文字,幾次落淚,然後激動着、狂喜着、幸福地沖着羊群揮動鞭子嗷嗷直叫。

1984年王蒙先生寫下的這段文字是我後來才讀到的。他雖然從一個作家的角度談張承志,但也說出了我作為普通讀者當時的心聲:

他怎麼找到了一個這樣好的、我要說是非凡的題目?您羨慕得眼珠子都快燃燒起來了!三十挂零的小夥子張承志竟有這樣的氣魄,這樣的胸懷,在一部六萬多字的中篇小說裡一口氣寫了四條北方的河,黃河、無定河、湟水、永定河,還有追憶中的新疆阿勒泰地區的額爾齊斯河與夢想中四月的黑龍江。别騙我們啦,張承志,你其實是到過黑龍江的,要不你怎麼寫得那樣真切、切近、迫近、如在眼前?這是何等的膽量,何等的匠心!在看完《北方的河》(載《十月》一九八四年第一期)以後,我想,完啦(作品在用"了"字的地方幾乎全部用"啦",這賦予張承志的頗經過一番錘煉的語言以一種親切和利索),您他媽的再也别想寫河流啦,至少三十年,您寫不過他啦。 (王蒙:《大地和青春的禮贊》)
抒情性小說怎樣寫,如何讓華美的句子堅實有力?張承志給出了答案一、張承志的小說在八十年代中國文壇是一個異數。二、為什麼王蒙對張承志的作品給了那麼熱烈而真誠的贊譽?三、張承志的獨特經曆與他的抒情性小說的産生。四、抒情性小說往往發源自壯美山河與悲怆情懷,而悲情的來源則是對這片土地和苦難群眾的深厚感情。五、抒情性小說不是沒有故事,而是把故事情節打散,滲透到抒情主體的叙述中。六、《黑駿馬》《北方的河》流淌着詩意,華美抒情句子有更堅實的根基,因為它們的視點着眼于受苦人、底層人或窮人,是以,這兩部作品成為經典。

作家王蒙

這段文字給我許多啟示。最重要的是兩點收獲:

一是知道"了"和"啦"的差別和語義上的不同,更清楚"啦"字内涵的豐富性,以及張承志錘煉語言的獨到功夫。

二是驚訝大牌作家王蒙在文學評論中竟然爆粗口,使用了"他媽的"國罵字眼,卻根本不顯得突兀和違和,反而覺得更加恰當和俏皮。

今天重讀《北方的河》這部作品,久違的情感沖擊和美感再次降臨;但是,我要探讨的不是閱讀感受,而是進一步追問:

1)張承志的小說根本不像小說,為什麼卻比那些像模像樣的小說更具有小說的力量?

2)抒情性小說是如何俘獲了我們的心,優美、深情,甚至華麗的句子如何獲得堅實的美學基礎,而不讓你感覺矯情、粉飾和浮華?

3)《黑駿馬》《北方的河》作為小說是怎樣叙述人物和情節的,詩意流瀉和情感抒發的句子如何完成叙事的功能?

4)張承志小說核心價值是什麼,成為經典的小說最為動人的靈魂在哪裡?

首先要探究的是張承志小說為什麼如此宏闊和雄奇,大江大河、草原戈壁、高山大川盡入他的筆底?

一般而言,題材和主題有關,小說内容與作家經曆密切相連。張承志的個人經曆本身即是一部傳奇。

根據文學詞典的記錄,我們知道,1966年,17歲的張承志與駱小海、袁東平等同學聚在北京西郊圓明園遺址開會,決定成立紅衛兵組織。"紅衛兵"這個名字即取自張承志的筆名“紅衛士”。也就是說,張承志是"紅衛兵"的命名者。

1968年,張承志到内蒙古草原插隊。1972年考入北京大學曆史系,1975年畢業後配置設定到中國曆史博物館從事考古工作。

1978年發表處女作《騎手為什麼歌唱母親》,獲第一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同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學生院曆史語言系學習,研究蒙古族及北方諸民族曆史。

1981年,畢業獲民族曆史語言系碩士學位,配置設定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員。同年發表中篇小說《黑駿馬》,獲得第二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1984年發表中篇小說《北方的河》,引起文壇關注,獲得第三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成為他的代表作。之後從事研究和文學創作,1990年辭去公職至今,現為自由作家。

抒情性小說怎樣寫,如何讓華美的句子堅實有力?張承志給出了答案一、張承志的小說在八十年代中國文壇是一個異數。二、為什麼王蒙對張承志的作品給了那麼熱烈而真誠的贊譽?三、張承志的獨特經曆與他的抒情性小說的産生。四、抒情性小說往往發源自壯美山河與悲怆情懷,而悲情的來源則是對這片土地和苦難群眾的深厚感情。五、抒情性小說不是沒有故事,而是把故事情節打散,滲透到抒情主體的叙述中。六、《黑駿馬》《北方的河》流淌着詩意,華美抒情句子有更堅實的根基,因為它們的視點着眼于受苦人、底層人或窮人,是以,這兩部作品成為經典。

《北方的河》發表在《十月》1984年第1期

從這些經曆可知,張承志是一位知青作家,他早年在内蒙古大草原插隊,之後在中國新疆、黃土高原和内蒙等地從事考古工作,進行田野調查,為他創作《黑駿馬》和《北方的河》提供了見聞和思考。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張承志在這些人生曆練中形成了獨特的思想認識和審美感受,讓他在新時期文學大爆炸中得以展現自己的才識和風采。

沒有插隊就沒有《黑駿馬》,沒有新疆考古和黃土高原調查,就沒有《北方的河》。

或者反過來,《黑駿馬》集中展現了張承志在内蒙古草原插隊生活的提煉和思考,而《北方的河》則是他通過對北方土地和山川的田野考察,對中華民族優秀精神文化的核心價值的逐漸深化和詩意表達。

怎樣的詩意表達呢?

讓我們看看《北方的河》裡這幾段濃稠得幾近化不開的抒情性文字。

這是主人公"他"坐解放汽車在黃土高原上奔馳,突然,人們發現了腳下奔騰而瀉的黃河。有人在喊:

"快看!黃——河!" 他渾身一震,忙轉過頭來。解放車正登上山頂。這一定就是那座黃土高山,你全忘啦。 他輕輕地責備着自己,屏住了呼吸。陝北高原被截斷了,整個高原正把自己勇敢地投入前方雄偉的巨谷,他眼睜睜地看着高原邊緣上一道道溝壑都伸直了,筆直地跌向那迷朦的巨大峽谷,千千萬萬黃土的山峁還從背後像浪頭般滾滾而來。他激動地喃喃着,"嘿,黃河,黃河。" 他看見在那巨大的峽谷之底,一條微微閃着白亮的浩浩蕩蕩的大河正從天盡頭蜿蜒而來。藍青色的山西省的崇山如一道迷朦的石壁,正在彼岸靜靜肅峙,仿佛注視着這裡不顧一切地傾瀉而下的黃土梁峁的波濤。 大河深在谷底,但又朦胧遼闊,威風凜凜地巡視着為它折腰膜拜的大自然。潮濕涼爽的河風拂上了車廂,他已經沖到了卡車最前面,痙攣的手指扳緊攔闆。 這個記憶他可沒有遺忘。 這個記憶他珍存了十幾年。他一直牢牢記着,一個乳臭未幹的毛頭小夥子目瞪口呆、驚惶失措地站在山頂,面對着那偉大的、劈開了大陸、分開了黃土世界和岩石世界的浩莽大河的時刻。
抒情性小說怎樣寫,如何讓華美的句子堅實有力?張承志給出了答案一、張承志的小說在八十年代中國文壇是一個異數。二、為什麼王蒙對張承志的作品給了那麼熱烈而真誠的贊譽?三、張承志的獨特經曆與他的抒情性小說的産生。四、抒情性小說往往發源自壯美山河與悲怆情懷,而悲情的來源則是對這片土地和苦難群眾的深厚感情。五、抒情性小說不是沒有故事,而是把故事情節打散,滲透到抒情主體的叙述中。六、《黑駿馬》《北方的河》流淌着詩意,華美抒情句子有更堅實的根基,因為它們的視點着眼于受苦人、底層人或窮人,是以,這兩部作品成為經典。

黃河奔騰

《黑駿馬》中的主人公白音寶力格是一個失去母親的孩子,父親工作忙,便托付給白發老奶奶照料,從小便與老奶奶的孫女索米娅一起成長,成長過程中兩人逐漸生出愛情。

在一個風雪之夜,老奶奶的骒馬奇迹般地生下一匹漆黑的小馬駒而亡,小馬駒便成為他們家的新成員。兩年後,馬駒長成一匹神勇的黑駿馬,成為主人公的夥伴和坐騎,也見證了兩個年輕人的愛情。

小說優美的抒情性猶如草原上的長調,悠揚而美好。叙事者是主人公白音寶力格,他的獨白更是美好動人。下面這一段簡直就是不分行的詩歌、連成段的詠歎調:

奶奶在情在意地唱着,沒料到,她還是一個歌手呢!在她拖出婉轉的長長的尾音時,她的嗓音嘶啞而高亢,似乎她能随便唱出很難唱的花音,也許是我以前聽慣了學校教的那些節奏歡快的兒童歌曲吧,這樸直古老的《黑駿馬》,使我覺得那麼新奇。索米娅和我對望着,連氣也不敢出,呆呆地聽着奶奶自我陶醉的吟唱。奶奶唱的是一個哥哥騎着一匹美麗絕倫的黑駿馬跋涉着迢迢的路程,穿越了茫茫的草原,去尋找他的妹妹的故事。她總是在一個曲折無窮的尾腔上詠歎不已,直到把我們折磨夠了才簡單地用一兩個詞告訴我們這一步尋找的結果。那騎手哥哥一次次地總是找不到久别的妹妹,連我們在一旁聽着都為他心急如焚。哦,這是多麼新鮮,多麼動人的歌啊,它像一道清清的雪水溪,像一陣吹得人身心透明的風,浸漫過我的肌膚,輕撫着我的心......我失神地默立在草地上,握緊拳頭聽着。神妙的曲調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陣陣感動,漸漸地化成一匹渾身宛如黑緞的、昂首長嘶的駿馬;這匹黑馬的一舉足一甩鬃都在我腦海裡印下了那麼深、那麼逼真的印象。

愛情的美好和草原上的人性美完美結合在一起。這樣的抒情容易感染人,因為在特定的環境裡營造着詩意:白發老奶奶、黑色的駿馬、蒙古族情歌、雪水溪、草原風、愛情故事、青年戀人……融合在一起,組成小說内在的抒情性意象群,令人陶醉,也讓讀者忘情地進入無限遐想之中。

這就是抒情小說的好處:有意淡化故事,情緒卻飽滿異常;人物着墨不多,卻個個性格鮮明。那是因為排程了豐富的詩性元素,為小說鋪墊氛圍,渲染背景,像中國的寫意畫、大潑墨,不在于線條的逼真,而是着力于意境的營造,自然靈動感人,元氣淋漓。

抒情性小說怎樣寫,如何讓華美的句子堅實有力?張承志給出了答案一、張承志的小說在八十年代中國文壇是一個異數。二、為什麼王蒙對張承志的作品給了那麼熱烈而真誠的贊譽?三、張承志的獨特經曆與他的抒情性小說的産生。四、抒情性小說往往發源自壯美山河與悲怆情懷,而悲情的來源則是對這片土地和苦難群眾的深厚感情。五、抒情性小說不是沒有故事,而是把故事情節打散,滲透到抒情主體的叙述中。六、《黑駿馬》《北方的河》流淌着詩意,華美抒情句子有更堅實的根基,因為它們的視點着眼于受苦人、底層人或窮人,是以,這兩部作品成為經典。

童年玩伴黑馬

《北方的河》幾乎通篇都是主人公"他"的叙述和獨白。這種寫法打破了傳統小說的描寫方式,用叙述語言建構故事情節,這是一種高難度的文體:如果弄不好,會使得小說松散、雜亂和令讀者摸不着頭腦。

但是張承志以他高度的抒情風格和強烈的主觀精神,把小說的故事元素凝固在主人公的抒情文字裡。

你看這樣的叙述,高度凝練了情節,又不會破壞整部小說的抒情性和内在性。《北方的河》中"他"的一段内心獨白,其實也是一段故事背景的介紹:

後來你穿州過府,風塵仆仆地和社會、和政治、和大自然、和那麼多複雜的人往來比試。你敢在人頭攢動的會場上大聲疾呼,敢在空曠恐怖的荒山裡大唱大喊地走夜路。你從馬背上栽下來,翻滾的馬從你稚嫩的身子上壓過去。你不相信道路,用指北針計算着,倔犟的朝擋路的大山攀登。後來你愛上了邊疆,就一直跑到準噶爾,跑到阿勒泰,跑到伊犁。你回來時裝着一副大人氣,鄙夷那些隻到過大城市的同學的嬌氣,你繃着曬脫了皮的黑紅的臉,昂着頭像一陣風走過他們身旁。你不知道,你根本不可能知道——有個十二歲的小姑娘在編着完全不同的故事。你那時不懂得眼淚,不懂得代價,你不知道曆史也有它的痛苦。

抒情性小說沒有特定的故事,而是故意把故事情節打散,滲透到抒情主體的叙述中。

《北方的河》中其實有着尖銳的沖突。比如在新疆插隊的時候,主人公"他"遭到女朋友海濤的背叛。這種故事可是知青文學中的一大亮點,可以任意發揮,但是張承志把這類故事放在了紙面的背後,讓位給抒情主人公對生活的體認和人情世故的否定。

"他"是這樣說的:

你幹得不壞,夥計。他默默地想着,大方地給年輕時代的自己打了個五分。原來你可沒打算那麼幹,原來你曾經打算撞進那間地窩子揍她一頓。你喝醉了酒,聽見有誰悄悄說到海濤這個名字就跳了起來。你一聲不吭地提着空酒瓶子往外沖,咽喉裡燒得冒火。可是後來你害臊了,因為你忽然覺得應該有點男子漢氣度。醉醺醺地跑去打一個女孩算什麼好漢?你想着,一扭頭改變方向跑到了河邊,望着那條穩穩前進的大河。額爾齊斯,那也是一條河啊,他想,那是全國唯一的流向北冰洋的外流河。整個阿勒泰山脈南坡的流水都向它傾注,它串通着一串串沼澤和湖泊,胸有成竹地向着真正的北方流淌。那是一條被酷暑嚴寒的哈薩克草原養育得自由自在的大河啊,原來它把喝過它水乳的人都悄悄地改變了。他把煙頭在車廂鐵踏闆上按熄,又從口袋裡掏出一支拿着。今天看來,你和海濤分手時的一舉一動都是由于額爾齊斯河的緣故,那條自由而寬闊的大河重新塑造了你。

在這段文字中,主人公的認識得到升華,思想得到升華,境界得到升華。尤為關鍵的是,讀者通過這段叙述,與主人公一起感受到額爾齊斯河的宏闊和博大,中國唯一流向北冰洋的河流,串聯起無數沼澤湖北的河流,這條河不僅塑造了主人公,也重新塑造了作為文本共同參與者的讀者。

抒情性小說怎樣寫,如何讓華美的句子堅實有力?張承志給出了答案一、張承志的小說在八十年代中國文壇是一個異數。二、為什麼王蒙對張承志的作品給了那麼熱烈而真誠的贊譽?三、張承志的獨特經曆與他的抒情性小說的産生。四、抒情性小說往往發源自壯美山河與悲怆情懷,而悲情的來源則是對這片土地和苦難群眾的深厚感情。五、抒情性小說不是沒有故事,而是把故事情節打散,滲透到抒情主體的叙述中。六、《黑駿馬》《北方的河》流淌着詩意,華美抒情句子有更堅實的根基,因為它們的視點着眼于受苦人、底層人或窮人,是以,這兩部作品成為經典。

額爾齊斯河

一部經典作品之是以流傳下來有很多因素,但至少有一個品質應該作為基本元素,那就是文學的立場,即你對窮人、受苦人、下層人的态度如何。老托爾斯泰欣賞莫泊桑的作品,但對他也提出嚴厲的批評。他認為莫泊桑的一部分作品:

對生活缺少領悟,對勞動人民缺少興趣和感情,對他們的描述也很匮乏,把他們表現的就像隻憑着感官、惡意和貪欲而活動的半獸人一樣,這是包括莫泊桑在内的大多數近代作家最主要也是最嚴重的錯誤之一,不僅在這篇故事裡,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都把這些人描寫得粗俗不堪,像隻會傻笑的、愚蠢的動物一般。

在托爾斯泰看來,真正的藝術作品的品格至少具備三點:一種正确的價值觀、形式之美、真誠,三者缺一不可。正确的價值觀就是作者與作品的道德聯系,其實就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問題。

作家與筆下的窮人、受苦人、底層人的感情聯系展現在這裡。張承志的小說在這方面尤其令人感動。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所謂"新啟蒙",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新自由主義思潮,極端強調知識分子價值,無視勞動者的價值。而此時張承志高舉"為人民"的旗幟顯得格格不入,但是他卻一意孤行。

他在《黑駿馬》中對善良的老奶奶和苦難的索米娅的歌頌和贊美就是這種立場的展現。而《北方的河》中更是深化了對受苦人的禮贊。他這樣描寫一個西北老漢:

他邁開大步走着。前年夏天他獨自來高廟子的時候,認識了這個姓高的老漢。他走進一座幹打壘的土牆莊院,朝那個老漢要水解渴。高老漢在廊子下擺開一張小木頭桌,在桌上放上一隻杯,一把壺。一個紮着紅頭繩的小閨女從屋裡捧出個大托盆,上面碼着四個大得吓人的馍馍。那白馍上有星星點點的紫紅色斑點,他問了才知道是摻了自家種的玫瑰花瓣。他第一次見到有人用玫瑰花瓣和面蒸馍馍,心裡又驚歎又新鮮。 後來那老漢提着鍬出門去了,囑咐小閨女給他續茶水。那小閨女生得水靈靈的,踮着腳尖小心翼翼地為他添茶。他喝飽了帶些鹹味的茶水。走出了那座到廊後廈的小莊戶院。不遠的湟水河灘上,他看見高老漢獨自在烈日下站着,他走過去給老漢道謝時,看見一彎嘩嘩的渠水正被老漢用鐵鍬引導着,淌進一青楊林。 在渠水灌飽了那一小片茂盛的小嫩樹林以後,高老漢告訴他說,這些小樹頂個兒子。他問為什麼,老漢說,尕娃,我無後哇。孤老漢,拖累着個小孫女。等十年,這片樹林子成材了,賣了是錢。等動彈不得的日子到了,就免得說些難心的話。他記得當時他久久說不出話來,隻顧愣怔怔地盯着那片青枝綠葉的小樹林。那青楊樹又細又嫩,在一片娑娑聲中搖曳。後來他走開了,老遠回過頭來,還看見那老漢佝偻着腰,提着鍬尋尋覓覓地踱着,獨自侍弄着那片小樹。

對高老漢的描寫不是"同情",而是欣賞和贊頌:老漢沒有被生活的艱辛壓趴下,而是樂觀、堅韌和随遇而安。他栽種一片小樹林,為的是過活,他和小孫女的生活便有了着落。小樹林是希望,是對生活的期許。

抒情性小說怎樣寫,如何讓華美的句子堅實有力?張承志給出了答案一、張承志的小說在八十年代中國文壇是一個異數。二、為什麼王蒙對張承志的作品給了那麼熱烈而真誠的贊譽?三、張承志的獨特經曆與他的抒情性小說的産生。四、抒情性小說往往發源自壯美山河與悲怆情懷,而悲情的來源則是對這片土地和苦難群眾的深厚感情。五、抒情性小說不是沒有故事,而是把故事情節打散,滲透到抒情主體的叙述中。六、《黑駿馬》《北方的河》流淌着詩意,華美抒情句子有更堅實的根基,因為它們的視點着眼于受苦人、底層人或窮人,是以,這兩部作品成為經典。

生存

張承志對底層青年人的那種質樸之美的由衷贊頌,也是他的小說成為經典的保證。他的這種淳樸的情感,使得他的小說避免了腌臜和污穢,有一種人情美和風俗美。你看他這樣描寫那對小夫妻:

街巷上小飯棚、小客店鱗次栉比。他和那後生買了些白荞麥面皮的、包着粉條、菜和一點清油的餡餅。那餅炸得又黃又脆,他香甜地邊走邊吃,和那後生攀談着,不斷地使用"嗑、解下、相跟上"三個陝北詞。當他們會鈔時,他瞥見了黃帆布書包裡露出來一捆鮮豔金紅的毛線。給婆姨的麼?他逗那後生說。後生紅着臉又憨憨地笑了,清澈的大眼躲着他。他想像着那個将要用這金紅的毛線織成毛衣的陝北女人的模樣。那女人的樣子他知道。他猜得出,那一定是個象藍花花或者李香香一樣的,黑紅又健美的女人,見了人羞得擡不起頭,束着條藍花布縫成的圍裙。

卡爾維諾給經典下的一個定義是:"一部經典作品是這樣一部作品,哪怕與它格格不入的現在占統治地位,它也堅持至少成為一種背景噪音。"

張承志的小說中表現底層人的那種親近感和美好感,沒有一個當代作家能比。

相反,許多當代作家比着勁兒寫勞動者的醜、惡和苟活,比着勁兒寫底層人的黃、欲和粗俗,比着勁兒寫受苦人的傻、蠢和貪婪,很少像張承志那樣從心眼裡愛他們、親他們、歌唱他們,稱頌他們。

盡管張承志與當代主流文壇格格不入,但這是一種持久的"背景噪音",而且郝老師相信這個"噪音"将會成為文學史上的黃鐘大呂。

我喜歡張承志的小說,不僅僅是因為它的抒情性、文體美和令人沉醉的華麗句子,更重要的是他小說中表現出的那份感情:愛壯美山河,更愛這壯美山河裡成長起來的人,尤其是處在社會底層的人。

抒情性小說怎樣寫,如何讓華美的句子堅實有力?張承志給出了答案一、張承志的小說在八十年代中國文壇是一個異數。二、為什麼王蒙對張承志的作品給了那麼熱烈而真誠的贊譽?三、張承志的獨特經曆與他的抒情性小說的産生。四、抒情性小說往往發源自壯美山河與悲怆情懷,而悲情的來源則是對這片土地和苦難群眾的深厚感情。五、抒情性小說不是沒有故事,而是把故事情節打散,滲透到抒情主體的叙述中。六、《黑駿馬》《北方的河》流淌着詩意,華美抒情句子有更堅實的根基,因為它們的視點着眼于受苦人、底層人或窮人,是以,這兩部作品成為經典。

華麗的句子如小精靈般有生命力

最後,請允許我再引述卡爾維諾的另一條關于經典的标準:

"你的"經典作品是這樣一本書,它使你不能對它保持不聞不問,它幫助你在與它的關系中甚至在反對它的過程中确立你自己。

這句話的意思是,所謂經典就是即便你不喜歡它,否定它,你也是通過你的"不喜歡"來定位自己的價值。或者更尖銳地說,所謂經典就是一面鏡子,站在它面前,你能看到自己的醜陋。

張承志的小說讓很多人暴露出了他們的醜,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亦或是未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