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堂二題
——遂堂者趙安也
李立榮
自來文藝之才,不外乎三種類型,其一者天才型,如明人湯顯祖《序丘毛伯稿》所言之:“士奇則心靈,心靈則能飛動,能飛動則上天下地,來去古今,可以屈伸長短生滅如意,如意則可以無所不如。”其一者苦學派,如宋人包恢《蔽帚稿略》所言之:“考之詳,煉之熟,琢之工,是以磨砻圭角,而剝落皮膚,求造其實者,幾年于茲矣。”其三則天才與苦學并兼者,遂堂即屬于此,試以二題證之。

一
遂堂鑿銅
銅印源于周,行于秦,盛于漢,綿延于明清。後來篆刻家于銅印之師法,則主要取徑于秦、漢。秦漢印為篆刻宗祖,依此進階,自然歸于正途,大道直行。遂堂生活于秦漢印發源故地,既得耳濡目染之滋養,更具得天獨厚之資源。緣之,正是他選擇用意于鑿镌銅印之冥冥天意,正所謂得其所歸,易裁成有格。
“異哉漢印傳至今,兩千餘年藓花蝕。”今人每每論及秦漢銅印,必冠之以“爛銅印”,“爛”者,無疑是歲月滄桑後之本色呈現——磕碰、摔跌、擠壓、鏽蝕等原因或者使四圍本來豐腴之線條變為纖細,或者使本來光潔之印面變為斑駁。然而源于此,反倒成就了它渾樸蒼茫之風格面貌。“印文渾樸歸秦漢,鑄鑿原由匠者心”,渾樸蒼茫是遂堂鑿銅之匠心所在,亦是他為藝之慧心所在。
遂堂鑿銅,循其所能,可概之曰古、清、堅、縱。
言其古者,實因人心性所由來。遂堂所學在史,所好在印,二者皆自古而起、自古而來,遂堂擇此必源自心性所衷,選擇之後更浸淫其中,則其神愈發古雅,其氣愈發清古。以清古、古雅之神氣措手于鑿镌銅印,盎然古意于一點一畫間源源溢出,神韻直似兩千年前之渾樸蒼茫古物。今人治銅印者多矣,能得其質之古者稀若星鳳,遂堂得之,正其本色之所在也。
古而能清,是古之可貴者。循古而去濁,是藝之能者。遂堂有此能,故成所鑿镌銅印清之體貌,元人姚隧《盧威仲文集序》中有論:“大抵體根于氣,氣根于識,識正而氣正,氣正而體正。”遂堂之清,源于體,本于識,發于氣,故清而能厚,清而能雄,一掃故作驚人之膚淺之态。
清而能厚,清而能雄,是清之堅者。正因其堅,雖千鑿萬琢而無優柔寡斷之态,賞遂堂印中其點、橫、豎、彎直如刺、斬、劈、弩,呈一招中的、斬釘截鐵之神,令人觀之能爽爽然做馮虛禦風之想。
縱也者何?乃宗古、馭清、用堅後之自運也。遂堂自運之時,或不知有秦,或不知有漢,或不知有刀與金石之所在。然賞其鑿镌銅印之迹,則無處不秦,無處不漢,分寸之間,自有千裡之勢。有所本而能縱,縱之真谛者也。
遂堂鑿镌銅印,以入古、得古、出古而發之于清、堅、縱。其所造印面,無論如南溪、相遇之斑駁,還是趙公子之光潔,具能得古之神髓與質相。光潔亦能古者,其難尤甚,黃牧甫論趙之謙有言:“仿古印以光潔勝者,唯趙僞叔為能,餘未得其萬一。”而遂堂得之,若問遂堂緣何得之,答曰:請本其人而循之。因其人而成,遂堂真天才者也。
二
遂堂撫古
清人周星蓮《臨池管見》有“初學不外臨摹”之語,縱觀古今書畫篆刻史,真無不臨摹而成家成派之大家。錢謙益在談到被譽為神筆之王铎時如此說道:“秘閣諸帖,部類繁多,編次參差,蹙衄起伏。趣舉一字,矢口立應,複而視之,點畫戈波,錯見側出,如燈取影,不失毫發。”而高唱“删去臨摹手一雙”之白石老人,究其書畫印,無一不是有所根本。臨摹前人經典之作,無疑是獲得最高技法之唯一途徑。
遂堂撫古,實是鑒前賢之行,而修一家法式之自我完善。故而,臨摹是遂堂篆刻生涯之日常,每往其書房,所見撫古之作累累在目,其數量高出自運之作不知幾多倍。
遂堂撫古,循其所能,可概之曰準、精、神、活。
言其準者,乃是臨摹之根本。遂堂每臨一印,究心用意,先将其迹投影放大,反複谛視,察其向背,觀其起止,味其神韻,久久而後動筆操刀,其毫發生死遂于沖、切之間一一畢顯。或言所傳古人臨作遺迹,多以意出而無死守成法者,此真癡人說夢之語,古人未成名前之實臨之作,吾輩或無緣得見,而如錢謙益之廁身王铎身旁觀其實臨之幸,吾輩更無那般福分。臨而求準,實遂堂為學主見之所在。
準而能精,是準之升華者。劉熙載《藝概》有言:“文之神妙,莫過于能飛。”質于臨摹,精實飛之達也。時人亦多撫古者,粗觀其大樣也在,細審則荒率不啻于千裡萬裡。準而不精,實自欺之舉,即不臨可也。遂堂撫古之精,乃通其意、悟其道、明其理後求索于“神妙”之舉。
準而能精,精而能飛,臨摹之境則幾近于神。古人論印以為:“所謂神者,非印有神,神在人也。” 撫印入神,亦關乎人哉,“栽培心上地,涵養性中天”,是古人培養自家精神根本之所在。《禮記•學記》亦有言:“君子之于學也,藏焉、修焉、息焉、遊焉。” 藏、修、息、遊,質于内在,内在豐盈則神遣于外。遂堂撫古,一力于精準,體學于藏、修、息、遊,故得能之于神。
活也者何?乃體準、用精、得神後之餘韻也。清人朱和羹《臨池心解》論臨書“近世每臨一家,止摹仿其筆畫,至于用意入神,全不領會。要知得形似者有盡而領神味者無窮。”披覽遂堂撫古,既鐘情于秦漢,又不斤斤于秦漢,印苑中凡有益于我者,皆為其師法所在。用力真而用意廣,故而遂堂撫古,歸之于活。
“摹漢規秦藝絕倫,能從端正顯風神。” 遂堂撫古,得準、精、神、活之能,此四者正是“端正”風神,而遂堂得之。若問遂堂緣何得之,答曰:請本其苦學之功而循之。因學而成,遂堂亦苦學者也。
天才與苦學兼具,實遂堂為學為藝之大幸。遂堂原本齋号“照盦”,新近趙熊先生為題“遂堂”,并有注雲“遂堂。遂者往也、達也、順也,順則安也。其亦通邃,《淮南子•原道訓》雲:幽兮冥兮,應無形兮;遂兮洞兮,不虛動兮。為氣之境,蓋在深遠耳。”惟祝兼具天才與苦學之遂堂,不負雅望,人生且順達,藝事更深遠。
遂堂簡介
趙 安
号遂堂、照盦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陝西省書法家協會篆刻委員會委員
陜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終南印社社員
陝西省青年書法家協會理事
作品獲獎入展
《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中國書協)
《中國篆刻藝術院提名全國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中國國家圖書館)
《首屆“劉禹錫杯”全國書法作品展》最高獎 (中國書協)
《全國第七、八屆篆刻藝術展》(中國書協)
《第四、五屆中國西部書法篆刻作品展》(中國書協)
《第二屆“清遠米芾杯”全國書法展》特等獎
《觀音山杯全國書法篆刻藝術展 》最高獎
《第五屆“四堂杯”書法大展》 最高獎
《第五屆全國“康有為獎”書法評展》 最高獎
《第二屆“青田印石杯”全國篆刻大展》一等獎
《第二屆陝西書法獎》 銀獎
《陝西省首屆大學生書法篆展》 一等獎
《陜西省第五屆篆刻展》 優秀獎
《白居易獎”首屆全國書法篆刻展》 二等獎
《紀念沈尹默書法展》 二等獎
《第三屆全陝青年書法篆刻大展》 優秀獎
《第四屆全陝青年書法篆刻大展》(特邀)
《第六屆全陝青年書法篆刻大展》 最高獎
《百年西泠·樂石吉金”西泠印社篆刻展》西泠印社
《百年西泠·翰墨春秋”西泠印社篆刻展》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第七、八、九屆篆刻藝術評展》西泠印社
第六屆“四堂杯”書法大展
王弼文化獎全國書法作品展
“黃道周獎”第一屆書法作品展
“風骨”首屆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
陝西省首屆“秦風漢韻”書法篆刻展
2018江蘇·陝西書法名家精品展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