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堂二题
——遂堂者赵安也
李立荣
自来文艺之才,不外乎三种类型,其一者天才型,如明人汤显祖《序丘毛伯稿》所言之:“士奇则心灵,心灵则能飞动,能飞动则上天下地,来去古今,可以屈伸长短生灭如意,如意则可以无所不如。”其一者苦学派,如宋人包恢《蔽帚稿略》所言之:“考之详,炼之熟,琢之工,所以磨砻圭角,而剥落皮肤,求造其实者,几年于兹矣。”其三则天才与苦学并兼者,遂堂即属于此,试以二题证之。

一
遂堂凿铜
铜印源于周,行于秦,盛于汉,绵延于明清。后来篆刻家于铜印之师法,则主要取径于秦、汉。秦汉印为篆刻宗祖,依此进阶,自然归于正途,大道直行。遂堂生活于秦汉印发源故地,既得耳濡目染之滋养,更具得天独厚之资源。缘之,正是他选择用意于凿镌铜印之冥冥天意,正所谓得其所归,易裁成有格。
“异哉汉印传至今,两千余年藓花蚀。”今人每每论及秦汉铜印,必冠之以“烂铜印”,“烂”者,无疑是岁月沧桑后之本色呈现——磕碰、摔跌、挤压、锈蚀等原因或者使四围本来丰腴之线条变为纤细,或者使本来光洁之印面变为斑驳。然而源于此,反倒成就了它浑朴苍茫之风格面貌。“印文浑朴归秦汉,铸凿原由匠者心”,浑朴苍茫是遂堂凿铜之匠心所在,亦是他为艺之慧心所在。
遂堂凿铜,循其所能,可概之曰古、清、坚、纵。
言其古者,实因人心性所由来。遂堂所学在史,所好在印,二者皆自古而起、自古而来,遂堂择此必源自心性所衷,选择之后更浸淫其中,则其神愈发古雅,其气愈发清古。以清古、古雅之神气措手于凿镌铜印,盎然古意于一点一画间源源溢出,神韵直似两千年前之浑朴苍茫古物。今人治铜印者多矣,能得其质之古者稀若星凤,遂堂得之,正其本色之所在也。
古而能清,是古之可贵者。循古而去浊,是艺之能者。遂堂有此能,故成所凿镌铜印清之体貌,元人姚隧《卢威仲文集序》中有论:“大抵体根于气,气根于识,识正而气正,气正而体正。”遂堂之清,源于体,本于识,发于气,故清而能厚,清而能雄,一扫故作惊人之肤浅之态。
清而能厚,清而能雄,是清之坚者。正因其坚,虽千凿万琢而无优柔寡断之态,赏遂堂印中其点、横、竖、弯直如刺、斩、劈、弩,呈一招中的、斩钉截铁之神,令人观之能爽爽然做冯虚御风之想。
纵也者何?乃宗古、驭清、用坚后之自运也。遂堂自运之时,或不知有秦,或不知有汉,或不知有刀与金石之所在。然赏其凿镌铜印之迹,则无处不秦,无处不汉,分寸之间,自有千里之势。有所本而能纵,纵之真谛者也。
遂堂凿镌铜印,以入古、得古、出古而发之于清、坚、纵。其所造印面,无论如南溪、相遇之斑驳,还是赵公子之光洁,具能得古之神髓与质相。光洁亦能古者,其难尤甚,黄牧甫论赵之谦有言:“仿古印以光洁胜者,唯赵伪叔为能,余未得其万一。”而遂堂得之,若问遂堂缘何得之,答曰:请本其人而循之。因其人而成,遂堂真天才者也。
二
遂堂撫古
清人周星莲《临池管见》有“初学不外临摹”之语,纵观古今书画篆刻史,真无不临摹而成家成派之大家。钱谦益在谈到被誉为神笔之王铎时如此说道:“秘阁诸帖,部类繁多,编次参差,蹙衄起伏。趣举一字,矢口立应,复而视之,点画戈波,错见侧出,如灯取影,不失毫发。”而高唱“删去临摹手一双”之白石老人,究其书画印,无一不是有所根本。临摹前人经典之作,无疑是获得最高技法之唯一途径。
遂堂撫古,实是鉴前贤之行,而修一家法式之自我完善。故而,临摹是遂堂篆刻生涯之日常,每往其书房,所见撫古之作累累在目,其数量高出自运之作不知几多倍。
遂堂撫古,循其所能,可概之曰准、精、神、活。
言其准者,乃是临摹之根本。遂堂每临一印,究心用意,先将其迹投影放大,反复谛视,察其向背,观其起止,味其神韵,久久而后动笔操刀,其毫发生死遂于冲、切之间一一毕显。或言所传古人临作遗迹,多以意出而无死守成法者,此真痴人说梦之语,古人未成名前之实临之作,吾辈或无缘得见,而如钱谦益之厕身王铎身旁观其实临之幸,吾辈更无那般福分。临而求准,实遂堂为学主见之所在。
准而能精,是准之升华者。刘熙载《艺概》有言:“文之神妙,莫过于能飞。”质于临摹,精实飞之达也。时人亦多撫古者,粗观其大样也在,细审则荒率不啻于千里万里。准而不精,实自欺之举,即不临可也。遂堂撫古之精,乃通其意、悟其道、明其理后求索于“神妙”之举。
准而能精,精而能飞,临摹之境则几近于神。古人论印以为:“所谓神者,非印有神,神在人也。” 撫印入神,亦关乎人哉,“栽培心上地,涵养性中天”,是古人培养自家精神根本之所在。《礼记•学记》亦有言:“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藏、修、息、游,质于内在,内在丰盈则神遣于外。遂堂撫古,一力于精准,体学于藏、修、息、游,故得能之于神。
活也者何?乃体准、用精、得神后之余韵也。清人朱和羹《临池心解》论临书“近世每临一家,止摹仿其笔画,至于用意入神,全不领会。要知得形似者有尽而领神味者无穷。”披览遂堂撫古,既钟情于秦汉,又不斤斤于秦汉,印苑中凡有益于我者,皆为其师法所在。用力真而用意广,故而遂堂撫古,归之于活。
“摹汉规秦艺绝伦,能从端正显风神。” 遂堂撫古,得准、精、神、活之能,此四者正是“端正”风神,而遂堂得之。若问遂堂缘何得之,答曰:请本其苦学之功而循之。因学而成,遂堂亦苦学者也。
天才与苦学兼具,实遂堂为学为艺之大幸。遂堂原本斋号“照盦”,新近赵熊先生为题“遂堂”,并有注云“遂堂。遂者往也、达也、顺也,顺则安也。其亦通邃,《淮南子•原道训》云:幽兮冥兮,应无形兮;遂兮洞兮,不虚动兮。为气之境,盖在深远耳。”惟祝兼具天才与苦学之遂堂,不负雅望,人生且顺达,艺事更深远。
遂堂简介
赵 安
号遂堂、照盦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
陜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终南印社社员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
作品获奖入展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中国书协)
《中国篆刻艺术院提名全国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中国国家图书馆)
《首届“刘禹锡杯”全国书法作品展》最高奖 (中国书协)
《全国第七、八届篆刻艺术展》(中国书协)
《第四、五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协)
《第二届“清远米芾杯”全国书法展》特等奖
《观音山杯全国书法篆刻艺术展 》最高奖
《第五届“四堂杯”书法大展》 最高奖
《第五届全国“康有为奖”书法评展》 最高奖
《第二届“青田印石杯”全国篆刻大展》一等奖
《第二届陕西书法奖》 银奖
《陕西省首届大学生书法篆展》 一等奖
《陜西省第五届篆刻展》 优秀奖
《白居易奖”首届全国书法篆刻展》 二等奖
《纪念沈尹默书法展》 二等奖
《第三届全陕青年书法篆刻大展》 优秀奖
《第四届全陕青年书法篆刻大展》(特邀)
《第六届全陕青年书法篆刻大展》 最高奖
《百年西泠·乐石吉金”西泠印社篆刻展》西泠印社
《百年西泠·翰墨春秋”西泠印社篆刻展》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第七、八、九届篆刻艺术评展》西泠印社
第六届“四堂杯”书法大展
王弼文化奖全国书法作品展
“黄道周奖”第一届书法作品展
“风骨”首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
陕西省首届“秦风汉韵”书法篆刻展
2018江苏·陕西书法名家精品展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