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瀕臨“臨界點”!科學家:環流有狀況,可能崩潰,或有毀滅性影響

從進入到2021年開始,全球範圍内的極端氣候變得越來越頻繁,越來越讓人意想不到。極端氣候的頻頻出現,可能會讓我們生活的地球喘不過氣,造成更多的自然災害比如洪水、山火、雷擊等等。這可不是危言聳聽,從近段時間的熱穹頂影響下的北美高溫、歐洲洪水、孟加拉雷擊事件等等就是最好的事例印證。近些年來,全球的極端氣候變得越來越嚴重了。

瀕臨“臨界點”!科學家:環流有狀況,可能崩潰,或有毀滅性影響

從氣候變化的影響因素上講,人為和自然都責任對半。自然的變化人類無法幹預,但是人為方面卻還有很多方面有待我們提高。就比如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改進不合理的開采方式、植樹造林等都是不錯的方式。很顯然,人們還沒有意識到應該做出改變的緊迫性。

瀕臨“臨界點”!科學家:環流有狀況,可能崩潰,或有毀滅性影響

三北防護林工程

地球環流日趨不穩定,或正接近一個臨界點門檻值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和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近日公布了有關“amoc”大西洋關鍵環流系統的相關研究結果。科學家們發現,此前的研究時認為大西洋環流目前處于1000多年來最弱的狀态,然而目前為止又發現,大西洋環流減弱可能隻是對應于平均環流狀态的變化,或許是否和環流喪失動态穩定性有關。

瀕臨“臨界點”!科學家:環流有狀況,可能崩潰,或有毀滅性影響

科學家布爾斯認為,關于這兩者到底是因為哪一個,其實如果是由于第一個理由的話還好,但如果是因為第二個大氣環流喪失了動态穩定性的話問題就嚴重了,這意味着臨街門檻值可能會發生突然的、不可能轉的向弱模式的過度。

瀕臨“臨界點”!科學家:環流有狀況,可能崩潰,或有毀滅性影響

四川将全面設立五級林長

大西洋環流崩潰?是什麼原因

amoc又稱大西洋經過向翻轉環流,作為大西洋的關鍵環流其重要性由此可見。通常情況下,amoc将熱量從熱帶地區轉移到北半球,在海洋表面向北輸送暖水團,并且在海洋底部以冷流的形式向南傳回。amoc有兩種不同的模式,一種是目前的達到強勢的模式,還有另外一種則是大大減弱的運作模式。而科學家指出,這兩種模式雖然都是極端的兩極,但是事實上是可能存在轉換的,而目前地球,似乎正要經曆這種過程。

瀕臨“臨界點”!科學家:環流有狀況,可能崩潰,或有毀滅性影響

據《衛報》近日報道,amoc自從上個世紀開始幾乎就失去了穩定性,流速處于1600年以來最慢的狀态。據科學家們表示,很遺憾的是之前關于amoc的長期觀測資料并沒有,但是從amoc在大西洋的海面溫度和鹽度兩個方面卻留下了可對比的資料。通過對這些資料分析發現,起流速現如今甚至已經近乎停滞。按照氣候學家的說法,如果洋流流速接近停滞,一旦突破“臨界點”将會對全球氣候造成毀滅性的影響。

瀕臨“臨界點”!科學家:環流有狀況,可能崩潰,或有毀滅性影響

科學家布爾斯解釋說:“大多資料表明,最近的大西洋環流減弱是由于大西洋北部海洋變暖直接引起的”,不過是太出乎于突然這麼大的狀态轉變。他又進一步表示,或許這樣一種反常的穩定性喪失,可能是因為來自格陵蘭冰蓋融化、北極海冰融化,增加了整體河流淨流量,同時再加上整體降水的原因,大量的淡水導緻流入北大西洋才導緻這樣的情況。

瀕臨“臨界點”!科學家:環流有狀況,可能崩潰,或有毀滅性影響

不過這種說法也被質疑,部分科學家認為這也是站不住腳的,因為盡管在格陵蘭冰層區域檢測到了不穩定的迹象,但是單就它融化的徑流量也是不足以破壞amoc穩定。而至于是什麼原因,科學家布爾斯表示我們需要尋找方法來改善極地冰蓋融化以及大西洋環流異常,以此來慢慢限制預測未來可能的進一步變化。

瀕臨“臨界點”!科學家:環流有狀況,可能崩潰,或有毀滅性影響

大西洋環流崩潰有哪些影響?

研究人員表示,如果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停滞甚至突破“臨界點”的話,給地球帶來的可能是毀滅性的打擊。屆時,印度、南美以及西非數十億人賴以生存的降水都将受到損壞,同時歐洲暴風天氣增多、氣溫下降,北美東部的海平面也會更加提升,進一步的話也會危及亞馬遜雨林以及南極的冰蓋。

瀕臨“臨界點”!科學家:環流有狀況,可能崩潰,或有毀滅性影響

布爾斯指出,造成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停滞的原因十分複雜,并且洋流因為全球變暖的原因更加不穩定,目前也隻有盡量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以此減弱可能引發洋流崩壞的可能性。

瀕臨“臨界點”!科學家:環流有狀況,可能崩潰,或有毀滅性影響

1979~2020年9月北極海冰範圍變化

全球變暖的另一個極端就是全球變冷,那麼地球到底是越來越暖好還是越來越冷好呢?可能有人說現在的天氣太熱了,或許“全球變冷”對地球人來說是更好的生活方式。

瀕臨“臨界點”!科學家:環流有狀況,可能崩潰,或有毀滅性影響

不過有研究指出,全球氣候變暖如果要消除,時間可達15年到20年。相比于這麼一段時間的改變就能換來一個更完美的地球,為何不從現在開始減少碳排放讓地球回到原本的平衡狀态呢?

瀕臨“臨界點”!科學家:環流有狀況,可能崩潰,或有毀滅性影響

1990~2019年中國青海瓦裡關和美國夏威夷冒納羅亞全球大氣本底站大氣二氧化碳月均濃度變化

據統計,截止到5月,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攀升至419ppm,全球變暖還是持續中,如今又發現了大西洋環流可能崩潰的狀态。《自然》雜志還說明了,地中變暖“中斷”時候可能會有某些地球的保護機制同時啟動,比如大西洋環流崩潰可能引發的變冷現象,而這個過程可能持續40-50年。

瀕臨“臨界點”!科學家:環流有狀況,可能崩潰,或有毀滅性影響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

溫室氣體創新高,“甲烷炸彈”或爆發

近日,《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發表了,其中指出近些年來全球主要的溫室氣體比如二氧化碳、甲烷等的平均濃度均創下新高。全球變暖情況下我們的生物圈、凍層圈、水圈、大氣圈都有不同程度地往壞方面發展。尤其是以格陵蘭島為代表的冰川消融,據統計自從1985年以來就不斷加快,截止2020年總體都處于物質高虧損狀态,平均物質損失量高達982毫米水當量。

瀕臨“臨界點”!科學家:環流有狀況,可能崩潰,或有毀滅性影響

西伯利亞地區石灰岩岩層分布圖

上月發表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也指出,基于pulse系統對大氣甲烷濃度進行測繪觀察2020年西伯利亞地區的排放甲烷情況,過程中他們發現6月熱浪後西伯利亞北區與泰米爾搬到存在兩個細長的甲烷濃度升高區域,且與地下石灰岩的兩條走向完全重合。這說明埋藏在北極凍土、冰層下的“甲烷炸彈”正在蠢蠢欲動,也在助長全球氣候變暖。

瀕臨“臨界點”!科學家:環流有狀況,可能崩潰,或有毀滅性影響

衛星監測西伯利亞地區甲烷濃度資料

總結

2021年地球氣候有太多的異常,地球就是一個圈,生物圈、大氣圈、水圈等都是一個循環系統。如今氣候問題越來越加劇,人類真的要開始正視問題并且着手解決了。

瀕臨“臨界點”!科學家:環流有狀況,可能崩潰,或有毀滅性影響

木衛三

地球的生命正在遭受危機,2021年諸多極端氣候造成的危害也就不一一例舉,要想要改變狀況,顯然主要還是看我們自己。搬離地球去“第二地球”,比如火星、去木衛三,目前來看都有點不現實,條件也不具備,解決好氣候問題留在地球家園不是挺好的嘛。

#西南地區強降雨來襲##全球變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