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後天》真實上演?這一地球主要洋流系統已接近“崩潰”多地或将迎來冰川期

大西洋一夜之間突然冷卻,引發多地的超級風暴,紐約在一夜之間陷入冰封狀态……在災難電影《後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中,由于一種名為“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的洋流系統徹底關閉,地球在一夜之間開啟了“冰川模式”。
《後天》真實上演?這一地球主要洋流系統已接近“崩潰”多地或将迎來冰川期

電影《後天》場景 圖據未來主義新聞網

盡管電影情節有些誇大,但科學家近日指出,這部電影裡“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突然關閉的情節,或将在未來真實發生。

據外媒11日報道,一項最近發表的研究表明,氣候變化正導緻“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逐漸放緩并已接近了臨界點。如果這一洋流系統完全關閉,北美和歐洲的大部分地區或将陷入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低溫冰川期,就如同電影《後天》裡的情節一般。

“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是地球主要的洋流系統之一,科學家們将其比作一條“傳送帶”。其主要功能是負責将暖流從赤道熱帶地區輸送到歐洲和格陵蘭島,溫暖的海水流入西歐,形成了溫暖濕潤的氣候。與此同時,在到達英國周圍地區後,暖流會冷卻并沉入拉布拉多和北歐海底部。随後,冷水掉頭沿着海底蜿蜒而下,到達南極洲的南大洋。

在上周發表于《自然》雜志的論文中,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氣候學家尼克拉斯·波爾斯指出,“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突然關閉的可能性越來越大。目前,它正在接近一個“崩潰”臨界點。一旦它關閉,北美東海岸及歐洲大部分地區将陷入低溫冰川期。

《後天》真實上演?這一地球主要洋流系統已接近“崩潰”多地或将迎來冰川期

“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将溫暖的水從熱帶帶到北大西洋(紅色部分),在那裡,水冷卻并下沉,然後向南傳回(藍色部分) 圖據《内幕》雜志

波爾斯在接受采訪時解釋道,如果氣候變暖導緻極地冰川融化的大量淡水進入海洋,這一洋流系統将經曆“突然減弱”,變得不穩定。這是因為,“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的流速取決于鹽和淡水的微妙平衡。鹽水密度大,是以很容易下沉。但随着格陵蘭島的冰蓋和冰川持續融化,越來越多的淡水注入了洋流的鹹水表層,使其密度減小,下沉的可能性降低,進而阻塞洋流循環。

波爾斯表示,“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崩潰将導緻歐洲氣溫下降,“越往北走,降溫效益就越強。”與此同時,受益于這一環流的地區都會出現“連鎖反應”。比如,美國東海岸地區的海平面将會上升,而中非和西非部分地區将經曆持續的幹旱。

本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釋出的一份“裡程碑式”的氣候報告中同樣指出,到2100年,“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很可能會經曆一次突然地崩潰。其原因,可能是由格陵蘭冰蓋意想不到的額外融化引發。

波爾斯解釋道,“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崩潰将導緻歐洲氣溫下降,“越往北走,降溫效益就越強。”與此同時,受益于這一環流的地區都會出現“連鎖反應”,比如,美國東海岸地區的海平面将會上升,而中非和西非部分地區将經曆持續的幹旱。

通過研究地球上最後一個冰河時代的冰芯,科學家發現amoc會在兩種狀态之間交替——強烈的“開啟(on)”狀态,即目前的運作速度;以及較弱的“關閉(off)”狀态,即環流減速。

劍橋大學地理學家弗朗西斯科·穆奇提耶羅指出,“關閉amoc是破壞氣候系統最簡單、最有效的方式。當我們談論氣候快速變化時,95%都與amoc有關。amoc的重大變化導緻了有曆史記錄以來最冷的事件。”

報道指出,“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上一次關閉發生在最近的一次冰河時期,當時一個巨大的冰湖破裂導緻大量淡水流入大西洋。而這項最新研究,無疑是一個警示,地球環境正朝錯誤的方向發展,人類可能已經生活在一個災難電影般的環境裡。

不過,波爾斯補充道,與“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的降溫效應“将需要幾十年的時間”,而不會像電影中描述的那樣瞬間冰凍,但這仍然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趨勢。“如果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真的崩潰了,要讓它恢複正常會非常困難,通常需要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時間,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才能回到強勁的模式。”

紅星新聞記者 徐緩

編輯 郭宇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後天》真實上演?這一地球主要洋流系統已接近“崩潰”多地或将迎來冰川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