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間英雄——《黃飛鴻》系列,男兒當自強

作者:孤雲野鶴

​1991年的春天,一個帶着颠覆氣質的中國故事在美國曼哈頓連續放映了一個月。

伴着強健的大鼓和《将軍令》有力的旋律,正在海灘上操練的一群精壯漢子,正如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

民間英雄——《黃飛鴻》系列,男兒當自強

這個場景,自然會讓人想起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所描繪的“紅日初升,其道大光”。

民間英雄——《黃飛鴻》系列,男兒當自強

主角的扮演者是憑借《少林寺》轟動世界的國術明星李連傑。他迎來的是繼小和尚覺遠之後,職業版圖中具有地标意義的角色。近代中國曆史上影響深遠的民間英雄黃飛鴻。

導演徐克也将借着這部系列電影以娛樂為包裝,繼續探索武俠片的可能性,甚至嘗試用電影,重新書寫中國近代史。

在李連傑成為新科黃飛鴻之前,香港電影已經有了兩位聲名顯赫的南拳宗師。

第一任黃飛鴻是關德興,從1949年開始,他參與拍攝了将近八十部《黃飛鴻》系列電影。憑借這個記錄,他還成為扮演同一個角色次數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紀錄保持者。

民間英雄——《黃飛鴻》系列,男兒當自強

另一個是成龍。他在1978年,袁和平導演的功夫喜劇《醉拳》裡擔當青年黃飛鴻,這個角色也是成龍揚名香港乃至世界影壇的起點。如果說關德興扮演的黃飛鴻勝在數量多,持續時間長,影響力大,成龍塑造的青年黃飛鴻則赢在完成了一個頑劣少年的蛻變和成長,賦予他不屈不撓的品性。

民間英雄——《黃飛鴻》系列,男兒當自強

那麼,李連傑的黃飛鴻就必須另辟蹊徑,既要有所差別,又得完成超越。幸運的是,李連傑遇到的導演是鬼才徐克。

與之前的黃飛鴻相比,徐克想要的不僅僅是個懂醫理,會拳數的民間俠客,更是一個先天下之憂而憂。擁有“俠之大者”人格理想的曆史英雄。

閉關鎖國的東方雄獅,不得不在晚清,在堅船利炮的包圍下,睜開眼睛看世界。面對西方文明的沖擊,何去何從,中國傳統文化如何傳承改進?這是現代中國人必須回答的問題。徐克的黃飛鴻系列故事便是在這樣的曆史鏡片下徐徐展開的。

從英國留學回來的十三姨帶了一件洋玩意兒回來,鎂粉照相機,讓鄉裡鄉親見識怎麼拍照片。她和黃飛鴻是青梅竹馬的小夥伴,他們是沒有血緣關系的遠方親戚。

民間英雄——《黃飛鴻》系列,男兒當自強

徐克安排的這個需要跨越中國式倫理的愛情故事将會在整個系列中通過試探,沖突,了解,融合,最後功德圓滿呈現一種中西合璧式的浪漫。

徐克的黃飛鴻是在特定的背景下,他所希望的中國人的形象,少年老成,平和持重,一襲素色的棉麻長衫,一雙傳統的黑色布鞋,既有民間英雄的灑脫,又不失南國文人的儒雅。

民間英雄——《黃飛鴻》系列,男兒當自強

這身裝扮也和徐克對李連傑的評價,骨子裡就是一個古人,天然的合二為一,很容易收獲觀衆的好感與認同。故事裡,這個不怒自威的年輕人将要面對的内憂外患是海上強敵環伺,朝廷官員不顧百姓利益,一心保官求和。

自己身邊更是風波不斷,不僅有挾私仇總在滋事的沙河幫,也有為了揚名立萬步步緊逼前來踢館的山東拳師嚴振東。

民間英雄——《黃飛鴻》系列,男兒當自強

在《黃飛鴻》系列的第一部裡,李連傑并沒有太多施展身手的機會,他甚至經常要用“武”字的本義“止戈”。

民間英雄——《黃飛鴻》系列,男兒當自強

反倒是身邊的兩個小徒弟,憨憨傻傻的豬肉榮和英語比漢語更利索的牙擦蘇,能把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引申成一場聲勢浩大的群架。

民間英雄——《黃飛鴻》系列,男兒當自強

制圖在支離破碎和萬象更新的時代裡,展示各階層中國人的生活剪影和精神狀态,是整個系列的開篇最為成功的地方。由此也不難發現,《黃飛鴻》系列電影的英文片名直接引用了《美國往事》的原因。徐克想要借着武俠片來記錄一個時代的“中國往事”。

民間英雄——《黃飛鴻》系列,男兒當自強

緊接着上映的續集《黃飛鴻2:男兒當自強》。除了延續第一部家國天下的大主題之外,把沖突沖突集中在了中文和英文的隔膜,中醫與西醫的碰撞上。

這一次,徐克讓黃飛鴻在十三姨的陪伴下,坐火輪車進省城,過隧道,吃西餐。

在中西醫學術交流會議上講授外國人根本聽不懂的中醫經絡原理,并是以結識了革命先行者孫文。

正好遇上打着扶清滅洋旗号的白蓮教來使館鬧事,黃飛鴻決定幫助孫文和他的同僚陸皓東傳遞重要的消息和檔案。這一次,李連傑終于有了充分的機會,但是他天資驕人的國術功底。

因為接受過紮實的基礎訓練,是以他的武打套路标準到位,他的動作更是将力量與美感結合在一起,進而成就了容速度,力度和柔韌性,三者于一體的中華國術之美,他的一招一式盡華美四五又潇灑如風,展現出一種不動聲色的儒雅,最為典型的就是他為黃飛鴻設計的亮相。這個動作也成為後來無數功夫明星競相模仿的虛步亮掌式。

民間英雄——《黃飛鴻》系列,男兒當自強

晚清大臣納蘭元述是黃飛鴻最強大的敵人,這個由甄子丹扮演的充滿古希臘式悲劇色彩的大反派,一邊假意安撫黃飛鴻,一邊唆使白蓮教在廣州街頭大肆破壞使館,燒砸教堂,甚至連收養在教堂裡學習英文的中國孤兒也不放過。

民間英雄——《黃飛鴻》系列,男兒當自強

他學貫中西,武藝不凡,原本應該是大變革中最有施展空間的人才。他與黃飛鴻之間不乏惺惺相惜的情義,卻也無從改變命運的走向。

這對功夫驕子,在影片結尾處的精彩對決,尤其是納蘭元述的一套布棍,無疑代表了國術指導袁和平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最高成就。這一幕也成為中國武俠電影中最經典的動作場面之一。

民間英雄——《黃飛鴻》系列,男兒當自強

也許是前兩部的主題略顯沉重,到了《黃飛鴻3獅王争霸》,徐克和李連傑的合作似乎突然之間轉換了頻率。他們一起團體操練的場地從沿海的岸邊改成了紫禁城的午門廣場。他們在故事裡維護的内容,從革命的火種變成一塊代表獅王的金牌。

民間英雄——《黃飛鴻》系列,男兒當自強

不變的是那首依舊剛健的《男兒當自強》和黃飛鴻自始至終從不使用殺傷性武器,他或者徒手或者持扇或者手握一柄西式雨傘,或者幹脆用脫下的長衫,圍巾,終結并取得争鬥的勝利。總之,保持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王者風範。

如果不是在故事的前兩部李連傑硬橋硬馬的立住了,一個少年老成的黃飛鴻,隻怕到了第三部觀衆一定會恍惚。這還是不是黃飛鴻的故事,也沒那麼容易消化掉相比前兩部配比明顯過重的插科打诨和争風吃醋一類的喜劇元素。

徐克用充滿想象力的佛山無影腳和正義者恒勝這種簡單的手法輕松化解了電影中的沖突與沖突。“黃飛鴻”這個自帶流量的大ip,經過徐克的重構與改裝煥然一新,成為二十世紀末中國電影觀衆心目中最喜愛的民族英雄。

李連傑借着“黃飛鴻”成為繼成龍之後又一個國際影星,而徐克則以家國天下為目标,用娛樂的方式接管了胡金铨之後的武俠世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