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隴南市行政區劃史,文武成三州并立,成縣曾是隴南治

作者:野球皇帝

全文約2300字,配地圖12張,請妥善安排閱讀時間。地圖背景為現代,用作古今地理對照。

下列圖中黑色虛線内為當代隴南市行政區劃範圍。

隴南市行政區劃史,文武成三州并立,成縣曾是隴南治

秦朝

上圖為秦朝末期。此時今隴南市地區北部屬秦朝隴西郡,境内置有兩縣,南部屬白馬羌的活動範圍。

西縣,秦置,治今禮縣東北。西漢屬隴西郡,東漢屬漢陰郡。西晉廢。三國時期,蜀軍街亭戰敗後“亮拔西縣千餘家,還于漢中”,即此。

下辨縣,秦置,治今成縣西北。西漢改下辨道,東漢複為縣,移武都郡治此。北周改為下阪縣,尋廢。

隴南市行政區劃史,文武成三州并立,成縣曾是隴南治

西漢

上圖為公元7年西漢時期。此時今隴南市境記憶體在上圖四縣三道,分屬三郡。這個道是秦漢時常用在民族聚集區的縣級行政機構。

武都縣,西漢置,治今西和縣西南,為武都郡治。東漢末白馬氐族楊駒徙居于此,西晉末年後楊氏世有其地,縣廢。

河池縣(前),治今徽縣銀杏樹鎮;上祿縣(前),治今西和縣東南;平樂道,治今康縣平洛鎮;陰平道,治今文縣西北。上述兩縣兩道東漢至南北朝期間廢,存在時間短且不重要,不贅述。

隴南市行政區劃史,文武成三州并立,成縣曾是隴南治

西晉

上圖為公元281年西晉時期。此時今隴南市境記憶體在上圖六縣,分屬三郡。

武都郡,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以白馬氐地置,治武都縣,東漢移治下辨縣。十六國時氐族楊氏曾據此建國,隋初廢。

陰平郡,東漢建安末曹操改廣漢屬國置,蜀漢建興七年(229年)地入蜀漢,治陰平縣。隋開皇三年(583年)廢。

始昌縣,西晉時置,治今禮縣東北。屬天水郡,後廢。

隴南市行政區劃史,文武成三州并立,成縣曾是隴南治

隋朝

上圖為公元612年隋朝時期。此時今隴南市地區分屬六郡,其中三郡治在境内。隋唐時期今隴南市境記憶體在十多縣,為地圖整潔,不全标記。

上祿縣,隋大業三年(607年)改倉泉縣置,治今禮縣南,為漢陽郡治。唐寶應元年(762年)地入吐蕃後廢。

良恭縣,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陽宕縣置,治今宕昌縣東南,為宕昌郡治。安史之亂後地入吐蕃,廢。

将利縣,北周改安育縣置,治今隴南市東南,為武都郡治。安史之亂後地廢,唐大中年間複置。蒙古至元七年(1270年)并入階州,未延續下來。

隴南市行政區劃史,文武成三州并立,成縣曾是隴南治

唐朝

上圖為公元741年唐朝時期。和隋朝時期相比,主要變化在于行政區劃名的變更。

成州,西魏廢帝以南秦州改名。隋大業三年(607年)改漢陽郡,唐武德元年(618年)複改成州。安史之亂地入吐蕃,後複置。明初地級行政建制廢。

武州,西魏置,治安育縣,今隴南市地級行政建制的起源。隋大業三年(607年)改為武都郡,唐武德元年(618年)複為武州。安史之亂後地入吐蕃,大曆二年(767年)僑置,大中五年(851年)複故地,景福元年(892年)改為階州。

文州,北周明帝二年(558年)置。隋大業初廢,唐初複置。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為縣,地級行政建制廢。

曲水縣,西魏置,今文縣行政建制的起源。唐為文州治,建中三年(782年)移治今文縣。蒙古并入文州為州城,明初改為文縣,延續至今。

隴南市行政區劃史,文武成三州并立,成縣曾是隴南治

北宋

上圖為公元1111年北宋時期。此時今隴南市境記憶體在上圖十縣,分屬五州。

福津縣,唐景福元年(892年)改覆津縣置,今武都區行政建制的前身。蒙古至元七年(1270年)并入階州為州城,1913年廢州為武都縣。2004年改設武都區,至今。

同谷縣,西魏恭帝元年(554年)改白石縣置,今成縣行政建制的前身。蒙古至元七年(1270年)并入成州為州城,明初改為成縣,延續至今。

河池縣(後),隋仁壽元年(601年)改廣化縣置,今徽縣行政建制的前身。元朝并入徽州為州城,清朝改為徽縣,延續至今。

兩當縣,北魏置,今兩當縣行政建制的前身。初治今縣東北,北宋至道元年(995年)移治今址,延續至今。

祐川縣,治今宕昌縣西北;大潭縣,治今禮縣太塘村;長道縣,治今西和縣長道鎮;栗亭縣,治今徽縣伏家鎮。上述四縣蒙元時期廢,不贅述。

隴南市行政區劃史,文武成三州并立,成縣曾是隴南治

元朝

上圖為公元1330年元朝時期。此時今隴南市地區分屬六地。

徽州,蒙古至元元年(1264年)改南鳳州置,治河池縣。轄境如上圖,明朝初期地級行政建制廢。

西和州,南宋紹興十二年(1142年)置,治白石鎮,今西和縣行政建制的前身。明洪武十年(1377年)降為西和縣,延續至今。

隴南市行政區劃史,文武成三州并立,成縣曾是隴南治

明朝

上圖為公元1582年明朝時期。明朝三級行政區劃和四級行政區劃并行,筆者畫的是二級行政區劃圖。此時的階州依然為地級建制,下轄數縣,上屬鞏昌府,鞏昌府屬陝西布政使司。

禮縣,明成化九年(1473年)置,今禮縣行政建制的起源。縣城同今,延續至今。

隴南市行政區劃史,文武成三州并立,成縣曾是隴南治

清朝

上圖為公元1820年清朝時期。和明朝時期相比,清朝實行三級行政區劃。此時今隴南市地區分屬三地,其中階州為直隸州,屬陝西省,也是此時唯一的本土地級行政機構。西和縣為飛地,屬鞏昌府。

隴南市行政區劃史,文武成三州并立,成縣曾是隴南治

民國初

上圖為公元1914年民國初期。此時今隴南市大部地區屬渭川道,1928年廢除道制,各縣直屬省管轄。

隴南市行政區劃史,文武成三州并立,成縣曾是隴南治

建國初

上圖為公元1953年建國初期。1949年置武都專區,轄武都、康縣、文縣、成縣、禮縣、西和、西固等縣,專員公署駐武都縣。1950年岷縣劃入,便是上圖的行政區劃。

陸續再調整,1969年改置武都地區,轄武都、岷縣、宕昌、成縣、康縣、文縣等六縣,行政公署駐武都縣。1985年岷縣劃歸定西地區,西和、禮縣、徽縣、兩當四縣劃入,同年行政公署駐地遷至成縣,并改名隴南地區。

隴南市行政區劃史,文武成三州并立,成縣曾是隴南治

當代

随着2004年隴南撤地改市,逐漸成今日的行政區劃。

縱觀隴南市行政區劃史,秦漢時期境内建制多縣,且存在本土的地級行政機構武都郡,不過這一批行政建制毀于五胡亂華的動蕩之中。隴南現存的縣級行政機構,大部分都起源于南北朝時期。

從隋朝時期開始,今隴南市地區存在多個本土地級行政機構,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元朝。直到明清時期,隻剩一個本土地級行政機構—階州,治今武都區。階州逐漸演變成今隴南市,至今。

已完結二十省、市、自治區行政區劃史,治學不易,請多分享,感激不盡。資料來源:二十五史、太平寰宇記、元和郡縣志、水經注等正史和地理總志。#隴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