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惠民博物館收藏的清代名臣張之萬山水畫與瓷器

張之萬(1811年-1897年)字子青,号銮坡,是清代晚期大臣,家鄉直隸南皮,今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劉八裡鄉雙廟村,是名臣張之洞的堂兄。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進士第一名(狀元)。光緒二年(1876年),任河南巡撫,移督漕運,曆任江蘇巡撫、閩浙總督。光緒八年(1882年),任兵部尚書,後調刑部。光緒十年(1884年),到軍機處,兼任吏部尚書。升任協辦大學土、體仁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

張之萬是清朝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四朝元老 ,也是中國曆史上最高壽的狀元。張之萬不僅在政治上有重大建樹,同時還是一位書畫家。《中國美術辭典》介紹他:“善畫山水,傾心于王翚,用筆綿邈,骨秀神清。晚年筆簡意淡,頗見蒼潤。與戴熙讨論畫學,最為相契,時稱‘南戴北張’。”惠民博物館收藏了張之萬的3幅山水畫、一件淺绛彩山水紋琮式瓶。現作簡要介紹,與網友分享。

惠民博物館收藏的清代名臣張之萬山水畫與瓷器

張之萬《重巒秋色》圖

此畫為紙本,立軸,縱66.2厘米,橫32.5厘米。 自題《重巒秋色》, 署款“拟黃子久筆意 張之萬”。钤印:“張之萬印”、“子青” 。

惠民博物館收藏的清代名臣張之萬山水畫與瓷器

張之萬《江山晴雪》圖

此畫為絹本,立軸,縱34.3厘米,橫20.1厘米。 自題《江山晴雪》, 署款“韻亭表弟雅囑 張之萬”。钤印:“之”、“萬”。

惠民博物館收藏的清代名臣張之萬山水畫與瓷器

張之萬《山水圖》

落款:“項仲昭有此圖聊拟其技”。钤印:“子青”。

惠民博物館收藏的清代名臣張之萬山水畫與瓷器

清淺绛彩山水紋象耳琮式瓶正視圖1

惠民博物館收藏的清代名臣張之萬山水畫與瓷器

清淺绛彩山水紋象耳琮式瓶正視圖2

惠民博物館收藏的清代名臣張之萬山水畫與瓷器

清淺绛彩山水紋象耳琮式瓶側視圖1

惠民博物館收藏的清代名臣張之萬山水畫與瓷器

清淺绛彩山水紋象耳琮式瓶側視圖2

惠民博物館收藏的清代名臣張之萬山水畫與瓷器

清淺绛彩山水紋象耳琮式瓶局部

此件琮式瓶,釉為白色,略閃灰。繪淺绛彩山水圖案,描繪的是一幅春天的山水景色,遠山連綿,河岸樹木蔥茏,樓閣半隐半現,江水之中一葉小舟正鼓帆前行。運用淺绛裝飾技法,一改五彩、粉彩的豔麗,用色淺淡柔和,筆法細膩,精美素雅。附有落款和詩文。落款為:“丙申仲春奉子青中堂夫子鈞鑒 受業司徒瀾謹呈”。钤印“臣”字。背面繪畫“蜂猴”(封侯)、鹿、松、喜鵲,寓意吉祥。一側隸書“夜不合戶 蝗不越畔 黎民鹹安”,另一側面篆書,不識,有認識篆書的網友可留言賜教。淺绛彩是清末景德鎮瓷業一個新的釉上彩品種,流行于同治、光緒至民國大約五十年的時間段内。在這期間,丙申年隻有光緒丙申猴年,即公元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仲春”是農曆二月份。“子青中堂”,我個人認為是指張之萬。“子青”是張之萬的字,“中堂”是當時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叫法,不是一個具體的官職。一般是内閣大學士,兼任六部的官職,才有資格稱為“中堂”。張之萬既是内閣大學士,又兼任過兵部、吏部尚書,完全有資格被稱為“中堂”。從這兩點看,這件淺绛彩山水紋琮式瓶上的“子青中堂”很有可能是指張之萬。

惠民博物館的不少文物是解放前老渤海區文物管理委員會留下來的。當時的渤海區包括現在的河北省和山東省交界的部分地區。不少文物搜集于河北一帶。館藏玉石篆刻印章中就有篆刻“河間某某某”等字樣的。張之萬的三幅山水畫以及這件淺绛彩山水紋琮式瓶也有可能是從河北省搜集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