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用愛撐起家庭一片天 ——記2018年度貴安新區“家庭美德之星”周純福家庭、楊繼昌家庭周純福家庭楊繼昌家庭

一位,是八旬老人,用心用力照顧患病兒子50載,用實際行動闡述“老牛舐犢”;

一位,是癡情男人,多年來細心照顧患病妻子,以真心講述“相濡以沫”。

平凡中透露偉大,平淡中彰顯真愛。今天,我們一起走進2018年度貴安新區“家庭美德之星”周純福家庭、楊繼昌家庭。

用愛撐起家庭一片天 ——記2018年度貴安新區“家庭美德之星”周純福家庭、楊繼昌家庭周純福家庭楊繼昌家庭

▲ 周純福為兒子洗臉刮胡子。

八旬老人

照顧患病兒子50載

作為一名退休勞工,他本可以像其他老人一樣,每天看看報、下下棋、聊聊天……然而,這看似簡單的生活,對82歲的周純福來說是那麼的奢侈。為了照顧患病兒子,周純福每天的活動範圍基本都限于方圓兩三裡内。50年來,他一直是永遠“長不大”的兒子堅強的後盾,兒子也是他永遠無法放下的擔憂。

周純福家住貴安新區高峰鎮高峰社群。記者走進周純福家時,他正在打掃衛生。在周純福的打理下,兩房間幹幹淨淨,井井有條。其兒子周海東則靠坐在床上午休。

“如果不是那場高燒,海東現在應該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幸福家庭了。”周純福說。1969年,剛滿半歲的周海東突發高燒,這場高燒讓他患上了腦膜炎,從此再沒有學會說話,智力也基本沒有增長。

“受腦膜炎的影響,兒子還患上了精神病。”周純福說,“發起病來,他不是滿地打滾,就是砸東西、打人,整夜地不睡覺,真是太可憐了。”提到周海東,周純福微微把頭偏向一邊,擦拭了一下眼睛。

“來,兒子,坐起來,爸爸給你刮胡子。”周純福接了盆水向周海東走去。看到父親走來,周海東“咿咿呀呀”激動地叫着。“他在給你們說‘爸爸要給我刮胡子了’。”周純福對記者說,“和兒子朝夕相處了50年,他說的話别人都聽不懂,也隻有我能聽得懂了。”在刮胡子過程中,50歲的周海東像小孩子似的盯着周純福,臉上不時露出歡樂的微笑。

兒子生病,對周純福已是一大打擊,但屋漏偏逢連陰雨。2003年,周純福大女兒因病去世,老伴徐英傷心過度引發腦淤血導緻偏癱,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周純福家裡由一個卧床不起變成了兩個,看護和照顧老伴、兒子的任務,完全落在他一人身上。

“這麼多年來,我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怕兒子在家裡磕着碰着,早上天剛亮,兒子起床我也起床,晚上要等兒子睡着了,我才敢睡。”周純福說。

每次出門前,周純福都會把老伴和兒子安排在一間房裡,確定周全後才會出門。為了減少出門次數,周純福買菜都會挑選一些便于儲存的菜品,比如洋芋、海帶、南瓜等。

50年來,在照顧兒子這件事上,周純福親力親為,每一頓飯,每一勺水,都會親自端到兒子嘴邊,一口一口地喂。有一次不知道什麼原因,周海東在吃飯時突然發起了脾氣,雙手一推,滾燙的飯弄了周純福一手。剛想發脾氣的周純福,看見兒子流下了眼淚,便沒舍得訓斥,強忍着疼痛把飯喂完。

周純福家中的冰箱上着鎖,記者好奇解鎖打開看到,裡面放着家中所有刀具,而房間裡稍微尖銳一點的器具也被周純福用膠布纏了一層又一層。

“這些東西要是不收拾好,很可能會傷着海東或他人。他發起病來,什麼東西順手就砸什麼,控制不了輕重。你看地上這些厚毯子也是為他鋪的,就怕他摔着。”周純福說。

為了照顧兒子,周純福無法與其他老人一樣安享晚年,“隻要我活着,就一定會照顧兒子。但我十分擔心,兒子以後怎麼辦呢?”一想到兒子以後的生活,周純福就變得憂心忡忡。

用愛撐起家庭一片天 ——記2018年度貴安新區“家庭美德之星”周純福家庭、楊繼昌家庭周純福家庭楊繼昌家庭

▲ 楊繼昌夫婦相濡以沫。

相濡以沫

書寫真情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句承諾讓他願意付出一生時間去陪着她。他就是家住貴安新區湖潮鄉磊莊村的楊繼昌,27年來,他與妻子同甘苦,共患難,一起撐起了他們艱辛而溫暖的家。

“不離不棄,堅守承諾”,這是大家對楊繼昌的評價。在與疾病和困難抗争的歲月裡,楊繼昌和妻子劉梅相濡以沫,用樂觀積極的生活态度和患難與共的真情,深深地感動着鄉親鄰裡。

1992年,楊繼昌和劉梅在朋友的撮合下走到了一起,并育有兩個兒子。婚後,夫妻倆一個主外打工掙錢養家,一個主内在家帶小孩做家務,生活雖然辛苦但日子過得幸福甜蜜。

2002年的一天,劉梅突然雙眼失明,到醫院檢查時發現是患上了腦瘤,随後身體活動也開始不便。“剛開始,小梅還能在我的攙扶下活動,可随着時間推移,病情越來越重,後來每天隻能卧床休息了。”楊繼昌說。

為了醫治妻子的病,楊繼昌多方打聽消息,并帶着妻子到各大醫院治療。“生病以後,我們去過各大醫院咨詢專家,也拜訪過許多農村土醫生。隻要有可能治愈小梅的病,我就帶着她去試一試。”楊繼昌說。

2004年,醫生建議對劉梅進行手術治療。那時的楊繼昌,雖然上有老下有小,且收入微薄,但他仍然到處借錢,東拼西湊籌足手術費,送妻子去做了手術。

手術後,在楊繼昌的悉心照顧下,劉梅的身體慢慢有了起色。

自劉梅生病失明後,楊繼昌每天天一亮就起床幫她洗漱、做早餐,外出上班前也會提前做好午飯,而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也是為劉梅做晚飯。每晚睡覺前,楊繼昌還會給劉梅擦洗和按摩身體,直到劉梅點頭表示舒服為止。

“老楊對我是真的好。失明以後我什麼都做不了,老楊一個大男人把家裡打整得井井有條的。要知道,我剛生病那會,大兒子才10歲,小兒子也剛7歲,從那個時候起,整個家庭全靠老楊一個人撐着。”劉梅說,在照顧過程中,楊繼昌摸透了她的生活習慣,每次吃完飯,手中碗筷剛放下,還沒開口說話,楊繼昌就将接滿了溫水的杯子遞了過來。“雖然很辛苦,但老楊從來沒有一句怨言。前段時間我沒胃口吃飯,人瘦了一些,可把老楊急壞了,每天變着花樣做菜給我吃。親戚朋友都羨慕我嫁了個好老公。”劉梅說。

為了照顧這個家,楊繼昌從不出遠門打工,即使偶爾外出辦事,也總是辦完事情後匆匆往家裡趕。

“天氣晴朗的時候,老爸會扶着老媽在村裡四處轉悠,曬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我自嫁進這個大家庭以來,從沒見他們兩人鬥過嘴,紅過臉。”楊繼昌兒媳白群麗對記者說:“受老爸一言一行的影響,我老公對我和孩子也特别好,結婚以來從沒和我起過争執,做什麼事情都先想着我。”

【記者手記】

幸福就是不放棄

在親友們眼裡,周純福樂觀積極,對生活充滿信心。同樣,在鄉鄰眼中,楊繼昌與妻子是一對“羨煞旁人的眷侶”。

不幸沒有壓倒他們。他們用積極向上、知足常樂的人生态度,用不辭辛勞、勤儉持家的實際行動,不斷戰勝困難,在改善親人生活狀況,維持家庭完整的同時,也赢得了屬于他們的幸福。

是的,有時候,幸福,就是不放棄,就是悉心照顧。

來源:貴安新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