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癌晚期,喜歡喝茶,又嫌洗杯子麻煩……那就,用茶包?
趕緊住手!
根據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最新研究,用茶包泡茶,你會喝下去數百億塑膠微粒。

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塑膠有害”,有意識地少用、甚至不用塑膠。
但反觀制造商們,卻在扯消費者後腿。
目前,市場上有4種類型的茶包,包括無紡布、尼龍、玉米纖維、濾紙等。
其中,無紡布和尼龍以塑膠為原料、制作而成。因為成本低、耐熱、在熱水中不易變形等實用性原因,制造商們很喜歡這兩類茶包。
尤其是尼龍茶包,透明度高、韌性強,花茶等對“賣相”要求高的茶品,多使用這一材料。
圖檔來源于網絡
麥吉爾大學的這項研究希望找到答案:熱水泡塑膠茶包,會不會釋放出塑膠微粒?
研究由該校化學工程系的師生完成。研究人員買了4種不同品牌的袋泡茶,分為兩組。
首先,a組茶包内的茶葉被傾倒幹淨,徹底沖洗,以減少茶葉等對研究結果的影響。b組茶包未做任何改動。
然後,研究人員将a組空茶包,放進玻璃小瓶,倒入95℃的熱水,靜置5分鐘。
結果顯示:
茶包浸泡後,會出現明顯的開裂和降解。同時,水裡檢測出116億個微塑膠和31億個納米塑膠顆粒。
也就是說,喝一杯袋泡茶,至少會咽下140億個塑膠微粒。
據悉,這個數字創下紀錄,成為“食物中發現塑膠微粒最大數”研究。
在研究中,産生塑膠微粒最多、釋放最快的茶包類型,屬尼龍材質,手感順滑。且包裝上還寫着“silky(柔滑)”或“silken(絲一般)”字樣。
再接着,研究人員把含有塑膠微粒的水,稀釋成50%、5%的溶液。再分别放入水蚤。
結果很不妙。
這些水蚤體内有許多微小的異物。其顆粒、形狀、大小,和實驗水過濾後留下的塑膠微粒,非常相似。
且,溶液濃度越高,水蚤體内的微粒越多。
影像學發現,50%溶液中的水蚤,體内有大量顆粒(白色箭頭)
且,這些水蚤的形态也會發生改變。
麥吉爾大學的研究團隊表示,這個結果讓他們極度震驚。“我們猜到茶包會緩釋塑膠。但沒想到,一杯茶裡能有上百億顆。此外,在常溫狀态下,這些茶包也會釋放出數目不一的塑膠微粒。”
“我們以後不會再用茶包了。”研究負責人nathalie tufenkji教授指出,目前,很少有制造商會注明茶包的生産原料。消費者難以辨識哪些是環保、安全的品種。
nathalie tufenkji教授呼籲,希望全世界都嚴格限制塑膠使用,特别是在食品包裝上。“建議用中式傳統方法泡茶,盡量不買瓶裝水。這既是為環保做貢獻,也是為自身健康着想。”
據悉,這一研究是繼瓶裝水、海洋魚類和海鹽之後,又一次證明,在人類日常食用的物質中存在塑膠微粒。
不管你想不想,“吃塑膠”已經成為飲食的一部分。
2018年,美國一家名叫ormedia的調查機構,對全球14個國家和地區的自來水,進行抽樣檢查。結果顯示,平均83%的樣品中含有塑膠微粒。
在同年的世界腸胃病會議上,奧地利科學家宣布,人類大便中有塑膠微粒。
每年吃的量,都被算出來了!
2019年6月,加拿大科學家以魚、貝殼、糖、鹽、酒、自來水/瓶裝水及空氣,為對象,彙總26個研究結果。
結果發現,人每年至少吃進去7.4萬顆塑膠微粒。
“若愛吃海鮮、每天都喝瓶裝水,那其每年攝入的塑膠微粒,約為12.1萬顆。”
目前尚未有研究能說明,人長期食用塑膠微粒,會産生什麼危害。
但我們或許能在海洋生物身上,預知未來。
每年有100萬隻海鳥和10萬隻海洋哺乳動物因塑膠污染而喪生。
有研究顯示,塑膠污染會使魚類無法吸收足夠營養,對其消化系統帶來傷害。同時,吞食塑膠微粒及垃圾,會讓海洋生物面臨慢性中毒等危險。
科研人員在鲸魚和鲨魚體内發現多種化學物質,皆與塑膠有關。這些化學微粒直接威脅海洋生物的健康,從生長激素、到新陳代謝等多方面。
2019年9月,挪威一男子捕到一條重達12公斤的鳕魚,意外發現魚腹中有一個大塑膠瓶。 / 詩華日報
據聯合國2018年披露資料顯示,每一年,世界範圍内塑膠袋的消耗數量為5000億個;每分鐘,全球賣出100萬個塑膠瓶;每年至少有800萬噸塑膠制品洩漏到海洋中,相當于平均每秒鐘就有一卡車的塑膠垃圾被倒入海中。
在全世界的海洋中,約有51萬億個塑膠微粒,是銀河系中恒星數量的500倍。
這些塑膠微粒被浮遊生物所攝入,并影響食物鍊。
最終,它們成為魚、肉、菜的一部分,被端上人類的餐桌。
專家稱,即使從現在起停止生産塑膠,污染問題仍會持續很久。
來源:健康時報
監審:張麗
編輯:戴文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