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編劇張巍、滕洋 | 師徒搭檔,如何養成《生活家》?

文丨路小能

《生活家》是愛奇藝芝麻莢工作室出品、遠曦影視、瞳盟影視聯合出品的原創現實主義女性成長劇,由著名編劇張巍任藝術總監、知名編劇滕洋執筆。本劇聚焦一對“破産母女”平凡又璀璨的生活,緻力于在這個全民雞娃、瘋狂内卷的時代裡,治愈觀衆疲憊的心靈。

專訪編劇張巍、滕洋 | 師徒搭檔,如何養成《生活家》?

編劇張巍(左)和編劇滕洋(右)

點開《生活家》,撲面而來的是真實的煙火氣息。劇中主角邱曉霞和邱冬娜母女沒有住着一塵不染的豪宅,沒有經曆奇幻瑰麗的冒險,她們一起嬉笑怒罵着扛過生活砸下來的一個又一個“雷”,把平凡的生活經營得活色生香。

奇妙的是,劇中主角是一對母女,而在劇外,藝術總監張巍和編劇滕洋也是一對相伴多年的師徒。《生活家》源于滕洋多年前的同名短篇小說,而這個故事能最終呈現在觀衆眼前,則是因為張巍逾十年的堅持。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了這一對編劇師徒,聽她們講述《生活家》是如何養成的。

專訪編劇張巍、滕洋 | 師徒搭檔,如何養成《生活家》?

緻敬生活·底層智慧拯救上層

我們似乎進入了一個全民焦慮的時代,相應的,販賣焦慮也成了一衆影視劇的收視秘訣,于是雞娃内卷、階級差異、性别對立輪番上陣,把觀衆轟炸得精疲力竭。《生活家》卻反其道而行之,講述一對貧窮母女經營平凡生活、努力成為“生活家”的故事。

對于這一略顯“叛逆”的主題,編劇滕洋是這樣認為的:“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生活在一天天變好,而我們卻一天天更加焦慮?我覺得焦慮本身并沒有錯,它強調從“努力”到“成功”的因果關系。然而我想說的是,努力後也可能會失敗,但努力本身的過程也值得褒獎。是以在《生活家》中,我們想讓觀衆看到每一個平凡的努力都值得被認可,就算你的人生低至塵埃,也依然能開出屬于自己的繁花。”

專訪編劇張巍、滕洋 | 師徒搭檔,如何養成《生活家》?

“我們這個戲的核心主題,就是底層智慧拯救上層建築裡的高富帥和白富美,”《生活家》藝術總監張巍表示,“現在的國産劇中,窮人不是消失了,就是作為需要被拯救的、甚至是負面形象出現。但《生活家》講的就是窮人的故事,整個故事劇作動力就來自于我說的一句話——我要讓一群送快遞的、送外賣的、送水的、保姆、保潔和保安合力成為一道完整的鍊條,去拯救一個陸家嘴金光閃閃的會計事務所裡的合夥人。”

張巍的這一價值主張,其實也來源于她的真實生活經曆。張巍表示,在她生活最艱難、情緒最沮喪的時刻,第一個向她伸出援手的是她家的阿姨,第一個帶她走出家門看太陽的是她的健身教練,一個一個圍繞在她身邊的,是她的學生們。這種樸素而真摯的情誼給張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也将自己的這份感動傾注在了《生活家》當中。

親子爽文·“第三種母親”點亮生活

《生活家》源自于編劇滕洋多年前在《萌芽》上發表的一篇短篇小說,張巍當時就一眼相中了小說裡的媽媽邱曉霞。邱曉霞孕期遭遇出軌、一個人把孩子拉扯大,怎麼聽都是一個凄慘的單身母親,但邱曉霞偏不讓自己和孩子過凄慘的生活,相反,她樂觀豁達、積極向上,甚至經常自黑,充滿了英劇中的女性氣質。張巍多年來對這篇短篇小說念念不忘,最後終于有了《生活家》這部作品。

專訪編劇張巍、滕洋 | 師徒搭檔,如何養成《生活家》?

張巍表示,我們在影視劇中常見的母親有兩種,一種是《你好,李煥英》中為孩子犧牲一切的【奉獻型】母親,另一種是《小歡喜》中陶虹飾演的望女成龍的【壓迫型】母親,而《生活家》則寫出了【第三種母親】邱曉霞。

邱曉霞在生活中其實有着巨大的局限性,她受困于窮人思維,總是無法過上較為寬裕的生活;但同時她又是一個非常強大的母親,她調動一切有限的社會資源與個人智慧,給予邱冬娜最大的母愛,卻從不将個人意志強加到孩子身上,不強迫孩子非要成為某種人,更不強迫把孩子塑造成跟她一樣的人。這是中國電視劇史上罕見的一種母女關系,也是《生活家》在人物和人物關系塑造上最大的創新。

“這對母女最讓人感動的,是她們身上頑強的生命力,是那種不屈不撓也要把日子過好的願望,以及為之奮鬥的努力。”張巍說:“過去中國影視劇裡面的中國女性總是堅韌又頑強,悲苦又善良,默默承受着生活的苦難。但邱曉霞和邱冬娜卻不再像這樣咬緊牙關、苦苦壓抑着,而是笑呵呵地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至暗時刻,你是咬着牙忍耐,還是微笑着克服困難?邱曉霞選擇了後者。邱曉霞雖然貧窮,卻給了邱冬娜最珍貴的财富,這是一個有着生命智慧的好媽媽。”

專訪編劇張巍、滕洋 | 師徒搭檔,如何養成《生活家》?

如此清新罕見的母女關系,源自于滕洋的親身經曆。“我媽也叫曉霞,而且不光我媽,我的一些朋友的媽媽也都叫着各種不同的霞。我媽自幼喪母,她生下我之後,發誓絕不讓我受一點委屈。我家曾遭遇過破産,但我從小生活在一個特别快樂的家庭氛圍裡,甚至從沒察覺到過我家缺錢。”滕洋分享道,“上大學時,我父母倆人工資加起來兩千塊,但他們卻拿出一千塊給我當生活費。為了慶祝我考上研究所學生,我爸媽花光存款買車去自駕遊,結果高速公路上出了車禍,我媽的手抖到連手機都用不了。那一刻我才意識到,我的父母是那樣渺小而卑微的普通人。他們的人生如此貧瘠,卻拼盡全力給了我最好的開始,這可能才是中國千千萬萬最普通父母都在做的事。”

劇中,邱曉霞為了讓女兒吃上西餐,在家用牛腩自制牛排,用花椒水扮蔬菜來做沙拉,這樣生動有趣的細節比比皆是,而這些觸動人心的細節同樣來自于滕洋獨特的家庭生活:“我爸媽一直努力給我營造出一種‘我們家不比别人家差’的假象,我還真信了。90年代我們小城市剛剛有了那種假的麥當勞,我媽帶我去嘗了裡面的“西餐”,我到現在還記得,漢堡11快一個,在當時已經非常貴了,後來我爸就在家自己給我做‘西餐’,用兩個饅頭夾一塊肉,還特意用塑膠托盤裝着端給我吃。我很久很久之後才發現我們家其實是很窮的,而他們教我的很多事情其實是錯的,但我在他們營造的假象中,反而成長成了一個内心充實、不感到匮乏的人。”

女性職場·在職場背景下講情感故事

實際上,這對“破産母女”的故事除了生活中雞飛狗跳,還面臨職場上的各種艱難。滕洋原短篇主要講述了邱冬娜十八歲時的大學校園初戀故事,但《生活家》的故事則主要發生在四年後,聚焦于“職場萌新”邱冬娜在非凡事務所中的職場生活。

專訪編劇張巍、滕洋 | 師徒搭檔,如何養成《生活家》?

針對這一改編,張巍表示:“我們第一版故事其實前十五集都在學校,講述的是邱冬娜校園生活。但15集都寫完後有個很大的問題,媽媽很難特别好的融入校園生活環境中,母女戲無法連在一起。是以我決定将前15集全部删除,直接從邱冬娜進入職場開始講起。”

邱冬娜是一名審計師,這個職業在目前國産電視劇中十分少見。作為一部以母女關系為主的劇集,《生活家》努力掌握着平衡職場和生活之間的戲份平衡。編劇滕洋将職場應該作為背景,展現了職場中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與關系。但即便是作為背景,滕洋依舊做了大量采訪、搜集了大量資料,盡量使職場部分真實清晰,讓觀衆相信并了解審計這個職業。

邱冬娜的感情線也發生在職場中,她和她的上司顧飛是本劇的主cp。邱冬娜雖然拿到了“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标配,卻過着苦哈哈的打勞工生活。顧飛不僅沒有幫她大開金手指、一路平步青雲,反而是對邱冬娜最嚴格的一個人,因為他對邱冬娜有着最高的期待。

對于邱冬娜和顧飛之間的感情,編劇滕洋認為,邱冬娜并不是在顧飛的引導下成長為一個職場獨立女性的,相反,邱冬娜先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她才能夠和顧飛相愛。顧飛由于原生家庭種種問題,他的情感世界一塌糊塗,反而是從小被愛滋養的、在愛這件事上毫不匮乏的邱冬娜引他走出了生活的泥沼。兩人之間是互相救贖、彼此為一束光的關系,而非顧飛單方面幫助邱冬娜。

專訪編劇張巍、滕洋 | 師徒搭檔,如何養成《生活家》?

師徒齊心·伯樂與千裡馬

《生活家》的藝術總監張巍和編劇滕洋是多年師徒,然而這次卻是兩人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合作。除了藝術總監外,張巍還是本劇的聯合出品人。《生活家》來源于滕洋的短篇小說,成于張巍多年來的執着。事實上,張巍在向外推銷《生活家》這一創意時,起初進展得并不順利,大部分人在聽到構想時,都認為它太進階或者太複雜,不夠爽、不夠快、不夠有網感。面對重重質疑和阻力,張巍并沒有退縮,而是迎難而上,她找到了愛奇藝芝麻莢工作室這一志同道合的夥伴,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最終這部作品得以面世。

張巍作為編劇,早已揚名,近年來她卻勇敢走出舒适區,開拓新賽道,轉型做出品人、制片人。究其原因,除了“愛折騰”的性格和拼搏的精神外,更重要的是出自一個老師、一個内容創作者對國産影視劇的責任與熱愛。張巍說:“我做了老師二十年,做編劇二十年,在這二十年的時間裡,我越來越覺得找到好題材、孵化好題材,找到好編劇、孵化好編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我了解滕洋,她非常有靈性、有才華,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出頭,我作為她的老師,不能讓這樣的好苗子和好題材被埋沒,這是我一個做老師的責任。”

專訪編劇張巍、滕洋 | 師徒搭檔,如何養成《生活家》?

滕洋也表示,她和張巍老師的合作非常舒适和默契,甚至有時候她還沒說清楚自己的意思,張巍老師就已經明白了。張巍一手帶領着滕洋進入編劇這個行業,兩人互相陪伴、互相支援十幾年的時光,是彼此生命中關鍵而獨特的存在,她們既是師徒,又是姐妹,有時又似母女。《生活家》中互相攙扶的母女二人,某種程度上也是張巍和滕洋之間師徒感情的投射。

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生活家》的故事由一群真正的生活家書寫,是以也能夠打動每一位認真生活着的人。《生活家》目前正在愛奇藝和央視八套台網聯播中,希望每一位觀衆都能夠從中汲取治愈人心的力量,像劇中的主人公那樣,在平凡的生活裡,開出一樹繁花。

責編 | 維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