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76集團軍某旅利用駐訓時機,把所屬炮兵分隊拉到賀蘭古戰場,采取臨機導調的方式,分波次組織榴彈炮、火箭炮實彈射擊,全面檢驗炮兵分隊營連指揮員和班組之間協調配合能力。

▲到達預定地域占領炮陣地
▲前沿觀察所迅速計算彈着點
▲測量風向
“坐标513……迅速做好射擊準備。”在榴炮連射擊陣地,接到指令後,連長趙江峰迅速明确目标點,瞄準手校對瞄準參數,其餘炮手迅速平整炮床、坐炮、啟封彈藥。
▲炮長對目标點進行瞄準
“榴彈,一發裝填。預備,放!”伴着陣陣巨響,炮彈從10多門火炮中噴射而出,但其中一炮組卻遲遲不見動靜。原來,五号炮組炮長李嘉樂由于過于緊張,炮栓從手中滑落,導緻了五号炮組未能正常擊發。
▲調整狀态完成第一次射擊
“裝上實彈的榴彈炮和平日訓練時的空炮,感覺完全不一樣,我的手上全是汗。”回憶起這次實彈射擊,炮長李嘉樂還心有餘悸。
▲戰神怒吼,塵飛揚
“即使平日裡再熟悉實彈射擊流程,當實彈進入炮膛後也難免會因為緊張而導緻出現各種難以預料的失誤。”連長趙江峰告訴強軍号記者。隻有通過實戰化實彈射擊,才能讓射手心理素質得到錘煉,進一步熟悉未來戰場環境。
▲搬運彈藥
“3号裝藥,表尺減3……”在某型火箭炮射擊場地,接到指揮員射擊密碼後,瞄準手迅速修正瞄準參數,裝填手緊張有序地送炮彈平穩入膛,完成後炮長立刻向指揮所報告隐蔽完畢。
▲對彈藥進行裝填
▲迅速調整瞄準點計算參數
“我終于知道訓練時為什麼要用最大嗓門來報告了,原來炮聲一響,不大聲報告情況,根本啥都聽不見。”一輪齊射結束後,火箭炮班列兵錢閃抹了一把臉上的灰,興奮地告訴班長。
在前期訓練中,由于密碼聲音不夠洪亮,錢閃被班長批評了好幾次,經過這次實彈射擊,他真正明白了 “大嗓門”的重要性。
▲利劍出鞘
“不讓大家走上演兵場拉拉炮闩、聽聽炮響、吃吃苦頭,怎麼可能知道打仗到底是啥樣?”在現場指揮的該旅炮兵營營長陳倫品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