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塔利班控制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第三天,宣布大赦所有政府官員,并敦促他們傳回工作崗位。從15日晚間開始,大批群眾湧入喀布爾國際機場,導緻嚴重混亂。
這些想跟着美軍撤離的都是什麼人?
美國總統拜登稱
出兵阿富汗從來不是為了建設一個國家
這展現出美國怎樣的虛僞?
處在曆史十字路口的阿富汗
接下來會如何選擇?
美國軍機在人群中起飛!機場混亂導緻至少10人死亡
16日,在塔利班進入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之後,當地的局勢逐漸恢複了平穩的狀态,但在美軍撤離的喀布爾國際機場,場面卻混亂不堪。其中,媒體公布的美國軍機在奔跑的人群滑行起飛的場景尤其受到關注。據阿富汗媒體報道稱,喀布爾國際機場的混亂從15日晚間延續至16日,導緻至少10人死亡。
據悉,當天有上千群眾湧向喀布爾國際機場試圖離開阿富汗。
畫面顯示,一架美國軍機在奔跑的人群中滑行起飛。然而,在美國軍機起飛後,有人從飛機的起落架處墜落。據媒體報道稱,當地人在機場附近找到了三具遇難者的遺體。
美媒:美軍機迫降第三國 起落架上發現遺骸
另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等媒體的報道,該運輸機因起落架故障改道在阿富汗附近的第三國降落。令人感到難過的是,美軍機在阿富汗人群中起飛,事後在飛機的起落架上還發現了遇難者的遺骸。
俄外交部:阿富汗人從美軍機墜落令人震驚
對于發生在喀布爾國際機場的悲慘場景,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紮哈羅娃表示,阿富汗媒體報道的消息令人震驚。她在社交媒體上說到:“阿富汗人沖向飛機,向華盛頓請求的不是幫助,而是救命,但回應他們的隻有沉默。”
喀布爾機場場景令美式叙事假象崩塌
16日,今日俄羅斯電視台網站刊登塞爾維亞裔美國記者内博伊沙·馬利奇的評論文章。文章題為“比起軍事領域,美國政府和媒體帶動的美式叙事在阿富汗遭到更慘重失敗——現在全世界都知道皇帝的新衣是什麼”。文章說,提起1975年的西貢,人們總是想起一些南越人設法擠上直升機的場景。而2021年的喀布爾,最類似的場景莫過于絕望的阿富汗人試圖爬上美國軍機,卻墜落身亡。
美軍接管喀布爾機場空中管制權 拜登警告塔利班勿幹擾美國人撤離
美國總統拜登16日從戴維營傳回白宮後,就阿富汗局勢發表講話。他重申美軍已在阿富汗完成反恐任務,繼續駐軍不符合美方利益,并稱美上屆政府去年與阿富汗塔利班達成的撤軍協定使他别無選擇。拜登承認近來阿局勢惡化要快于美方預期。他說過去一周局勢變化證明結束美國在阿的軍事介入是正确的決定,美軍不會參加一場阿富汗人都不願意打的内戰。拜登警告塔利班,不要試圖幹擾美國撤離阿富汗行動。
另據多家外媒報道,美軍已接管喀布爾國際機場的空中交通管制權。6000名美國士兵将負責維護機場及周邊秩序,優先確定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撤離行動順利展開。各大航空營運商正在改變航線,避開阿富汗領空。
喀布爾機場混亂的原因是什麼? 專家解讀
國際問題學者董漫遠表示,以下原因促成了喀布爾機場混亂的原因:
美國拜登政府向喀布爾機場派出的美國作戰部隊,目的是掩護美國駐阿富汗外交人員等撤離。以及北約其他國家的外交官的撤離,他們把人分為三六九等,優先撤走美國公民,然後才考慮其他人員,這樣進一步加重等候飛機人員的恐慌心理。
塔利班宣布“大赦”阿富汗政府官員,但其中并沒有包括曾經為美國機構服務過的人員,進而造成他們的恐慌。
曾經為美國機構服務過的人員,他們對20年前塔利班當時的執政經曆留有記憶,無法抹去,對于塔利班現在公布新的政策,他們半信半疑。
“西貢時刻”再現 美國讓曆史悲劇重演 專家解讀
如今美國倉皇撤離的做法不由令人想起1975年美國直升機将外交官從駐西貢使館救出的場面。
△西貢大使館(左)與喀布爾大使館(右)對比照片
△美軍阻止越南群眾(左)與阿富汗群眾(右)上飛機對比照片
特約評論員 蘇曉晖: “西貢時刻”再現,成為美國從阿富汗倉皇出逃恥辱的曆史時刻。通過圖檔的對比,無論是1975年的西貢還是當下的阿富汗的喀布爾,美國的緊張、狼狽、不管不顧的做法幾乎是如出一轍。對于美國政府必須要承認的是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之後,阿富汗局勢急轉直下,讓美國之前本希望“體面”撤出變得“不體面”。
關鍵時刻抛棄盟友 美暴露怎樣的虛僞假面? 專家解讀
國際問題學者董漫遠表示,美國從阿富汗撤軍的表現,給美國盟友,特别是地區盟友烙上深深印記。美國在關鍵時刻,為了私利可以抛棄、出賣盟友。随着美軍逐漸撤出喀布爾機場,過去20年在阿富汗曾為美國服務的各類人員陷入了極度惶恐,這些曾被美國當作宣傳其價值觀利劍的人們,如今處在被遺棄的邊緣。
阿富汗如何重建政治架構? 國際社會高度關注
阿富汗局勢突變,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當地時間16日,聯合國安理會舉行緊急審議阿富汗問題公開會。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籲國際社會團結一緻,為阿富汗人民提供人道主義支援。
俄羅斯總統阿富汗問題特别代表紮米爾·卡布洛夫16日說,阿富汗塔利班接管喀布爾标志着美國在阿富汗的失敗結局。同一天,俄羅斯外交部發表聲明表示,俄羅斯正密切關注阿富汗事态發展,并且已經與阿富汗塔利班建立了工作聯系。
此外,歐盟國家外長将在當地時間17日舉行緊急會議。
美國從2001年發動阿富汗戰争,推翻當時的塔利班政府,接着在2003年發動伊拉克戰争,推翻薩達姆政府,美國提出所謂“大中東民主計劃”,提出把阿富汗、伊拉克打造成“民主樣闆”。這麼多年過去了,美國所做的一切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恰恰驗證了“把外來模式生搬硬套到曆史文化及國情截然不同的國家水土不服,最終難以立足”這句話。
美籍阿富汗裔的作家卡勒德·胡塞尼曾經這樣描寫喀布爾,“每平方英裡都有一千個悲劇”。這片土地上布滿了苦難的印記,那裡有炮火與槍聲、貧窮與饑餓、生死與離别。如今,阿富汗戰亂已經持續40多年了,停止戰争、實作和平,既是3000多萬阿富汗人民的一緻心聲,也是國際社會和地區國家的共同期盼。
阿富汗局勢證明外來模式不能生搬硬套 專家解讀
16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應約同美國國務卿通電話,重點就阿富汗局勢及中美關系交換了意見。
王毅表示,事實再次證明,把外來模式生搬硬套到曆史文化及國情截然不同的國家水土不服,最終難以立足。一個政權沒有人民支援是立不住的,用強權及軍事手段解決問題隻會使問題越來越多。
國際問題學者 董漫遠: 美國從2001年發動阿富汗戰争,推翻當時的塔利班政府,接着在2003年發動伊拉克戰争,推翻薩達姆政府,美國提出所謂“大中東民主計劃”,提出把阿富汗、伊拉克打造成“民主樣闆”。這麼多年過去了,美國所做的一切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恰恰驗證了“把外來模式生搬硬套到曆史文化及國情截然不同的國家水土不服,最終難以立足”這句話。
來源:央視新聞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