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上的皇帝,死法千奇百怪:有些皇帝累癱在自己的崗位之上,最終,由于心力憔悴,體力不支倒下;有的皇帝則被自己身邊最親密的人下毒緻死;甚至,有些皇帝直接在反叛者手中被殺,或被迫逃竄流亡。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一位帝王死得尤為慘:洪秀全之子洪天貴福。

洪天貴福,洪秀全長子,是洪秀全妻子賴蓮英在其老家花縣所生。據天王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稱:洪天貴福出生時,屋頂發出一道紅圓光,遠看就猶如發了大火。這神奇的一幕,說的就跟真的存在似的,他不僅在廣東說這事兒,到了天京還說,甚至,後來被俘之後還到處唠叨。
洪秀全的長子于道光二十九年十月出生(1849年10月),次年五月,被帶往了廣西。1851年陰曆二月,洪秀全在武宣東鄉稱“天王”,封立幼主。一般情況下稱:洪天貴福當上了幼主時年僅四歲。但是,很明顯按照筆者所查閱的資料看來,他連兩周歲都不到。
與此同時,洪秀全兒子的名字也成了一個謎。
這個謎團的緣由,來自于太平天國的一個内部制度:“大家都避諱提起幼主的名字,他的名字是不允許被提起的。”清朝朝廷知道這事兒之後,便根據玉玺上的刻字,給這個第二号“首逆”起了個名字叫“洪福”。在被俘之後,他和洪仁交代,最初,洪仁用抓阄的方法,給他起了個名字叫“天貴”。
但是,洪秀全并不喜歡這個名字,便去掉了“天”字,加了個“福”字,改名“貴福”。然而,在他當上了幼主之後,洪秀全不知道是那根腦子抽筋,又把之前自己親自去掉的“天”字給加了回來,給自己的兒子起了個三個字的名字:“天貴福”。至于“福”字,是因為:玉玺上刻了“真王貴福”四個字,且是從右向左橫刻的,以至于,被後人以訛傳訛誤會了。
這位洪仁玕口口聲聲念叨着的“天命少年”,在楊秀清看來,隻不過是一個喜歡玩耍、胡鬧、揮霍、搞破壞,而且,讨厭學習的頑童罷了。而對于自己兒子的這些行為,洪秀全則采取了放任不管的态度。雖說,楊秀清不想多管,但他還是看不下去,直至癸醜三年十二月(1853年12月),他才不得不帶了韋昌輝和石達開鄭重求見洪秀全:勸他加強對兒子的教育工作。
雖然說,曆史上楊秀清此舉對洪秀全的權威有損,但是,他說的确實有道理。洪天貴福作為太平天國的一個接班人,在接受教育這件事情上是需要得到重視的。好在,洪秀全在對這番勸告大大贊賞之後,确實加強了對兒子的教育工作。這件事則說明了:洪秀全盡管對楊秀清越來越不滿意,但是,對于這番有關教育自己兒子的話,他确實聽進去了。
緊接着,更嚴重的問題便出現了,洪秀全的教育方式有着嚴重的問題:他不允許自己的兒子讀古書,稱呼古書為“妖書”,并且,要求兒子隻許讀“天主教的書”《天父詩》。
那麼,這部“天主教的書”有問題嗎?沒有問題。那麼,問題在哪?
問題就在于,他要求兒子讀的,竟然是自己寫的那本“天主教的書”。我們暫且不管書的品質,單從數量上來看,能有個40本。(直至1861年被列入書目的書才29本,加上未列入的估計也有個40本了。)從這些内容可以推測,洪天貴福能讀到些什麼,我們大概可想而知了。
這裡,筆者截取幾篇《天父詩》,供大家欣賞一下:
狗子一條腸,就是真娘娘。 若是多鬼計,何能配太陽。
——《天父詩·二十四》
服事不虔誠,一該打。 硬頸不聽教,二該打。 起眼看丈夫,三該打。 問王不虔誠,四該打。 躁氣不純靜,五該打。 講話有大聲,六該打。 有喙不應聲,七該打。 面情不歡喜,八打該。 眼左望右望,九該打。 講話不悠然,十該打。
——《天父詩·二十八》
... ...
曆代帝王,都會很重視自己繼承人的教育問題。是以,古代的皇帝們都會給兒子請來最好的老師,以保證繼位者有足夠的文化水準和政治能力。太平天國雖然重武輕文,但是,這麼大一個勢力,想必為貴子找一個好的老師應當是不難的。然而,洪秀全既沒有請名師來,也沒有親自去教。據記載,洪天貴福9歲之前,是姐姐在教育他,但是,9歲之後史料中并無記載。
1857年,洪天貴福娶了四個妻子:安慶人侯氏,湖北人張氏,和兩個廣西黃氏,被配置設定住在宮内左殿,這就就算是洪天貴福成年了,盡管,他當時才八歲。而“成年”之後,他被安排的第一件事,便是:不許和家裡的其他女眷見面,以展現“男女有别”。即便如此,由于洪秀全的“公務繁忙”,洪天貴福便常常偷偷跑去看望自己的母親和姐姐。
大緻在1860年左右的時候,洪秀全開始讓兒子批閱大臣們的奏折,封官加賞也以兒子的名義進行的。而此時,太平天國也已經到了“官職大批發”時代,升官極為頻繁,洪天貴福的出場率就特别的高。但其實,冊封大臣的诏書都是洪秀全寫好之後,讓自己的兒子謄寫一遍再蓋章分發的,其目的,就是為了讓百官敬仰這個讓他們升官加爵的幼主,永懷崇敬之心。
1861年2月19日,洪秀全做了一個在他自己看來神聖無比的決定:把兒子過繼給了耶稣。
洪秀全一直稱呼耶稣為“太子”,但耶稣這個“名副其實”的“太子”當不了太平天國的天王,他的弟弟卻坐在這個皇位上,實在是難以自圓其說。為此,他大肆宣傳:天上的耶稣有三子二女,但是,這些遠在天邊的大侄子、大侄女也一樣不能繼承天王之位,是以,到不如把自己的兒子洪天貴福過繼給耶稣,讓他“一半是天兄的兒子,一半是天王的兒子”,豈不美哉?
甚至,為了紀念這一偉大決定,洪秀全特地把自己用了十幾年的金印玉玺換掉,換成了刻滿“天父天兄”和他洪家父子二人名字的金印玉玺。
其實,洪天貴福這個“幼主”當得是相當枯燥的。他得在每天早朝和三餐時間,各上一道“請安本章”給自己的父親洪秀全,但是,他自己卻不能随便去拜見,就連這個“請安本章”,也是早就有人拟好了内容,他隻需照葫蘆畫瓢地抄幾遍就行。
除此之外,他也隻能讀讀洪秀全寫給他的、颠過來倒過去不知道讀了多少遍的“天主教的書”,以及和他那四位“幼娘娘”玩樂以做消遣娛樂。因為,生活确實無趣,他對一個來曆不明的投降官員熊萬荃的禮物——一隻青鹦鹉,尤其印象深刻。
這隻被洪秀全鄭重其事地封為“瑞鳥”的青鹦鹉還會說話,直到洪天貴福被俘之後,他在供詞中,依舊三番五次的提起這隻“瑞鳥”,還能把那串“鳥語”一字不落地背下來。
1864年4月20日淩晨,洪秀全去世,洪天貴福這個“幼主”一下子就成了一國之君,然而,他根本沒有任何治國的能力,也沒有任何治國的氣概,隻得把國家政權委托給了自己的伯父洪仁發和洪仁達、李秀成,以及一個奇怪的道士沈桂。就是這委托國家重任的過程,也并非是他一手操辦,洪天貴福在日後的供詞中說:“所下诏旨都是他們做現成了然後叫我寫的。”
然而,洪天貴福也不是一點主也不做。從前,洪秀全不讓他吃豬肉,也不讓他喝酒,現在,倒是可以不用顧忌。他還能讨來四箱古書,放在自己樓上盡情地讀。即便這僅僅好了一點的時光,也沒有持續太長的時間,距離他上位不過五十多天之後,天京便被湘軍攻破了。
之後,洪天貴福撇下兩個弟弟和四個幼娘娘,逃到了李秀成家裡,騎上李秀成給他備好的大白馬,由一批假扮成清軍的将士護衛着,在安徽廣德州與洪仁玕會合。到了七月,洪天貴福與洪仁玕試圖進入江西與李世賢的隊伍會合,但是,卻遭遇清軍半路截胡。八月底,洪天貴福在江西石城楊家牌被清軍半夜偷襲,太平軍四分五裂。
之後,洪天貴福一個人逃往深山,在山裡徘徊了六天之後,試圖混在難民中脫身。并據洪天貴福自己供稱,他在山上餓了六天之後,一白衣無須老人給了他一個茶碗大的面餅,而後忽然不見。靠着這塊餅,洪天貴福在山上又多藏了兩天,白衣無須老人卻沒有再出現,不得已隻好下山。下山後,洪天貴福來到一戶唐姓人家,謊稱自己乃湖北人,姓張。
唐姓人家收留了洪天貴福,讓他幫着割禾。在這處人家裡,洪天貴福呆了四天,這期間,碰巧得機會将自己的頭發剪了。再次上路的幼天王,就跟沒頭的蒼蠅一樣,最終,于九月十三日被清軍抓獲。俘獲洪天貴福之後,清軍十分懷疑,他們想象不到自己抓獲的叛軍頭子就是這麼一個不分騾馬,也不知道自己出身何處的智障少年。
然而,洪天貴福卻“臨危不亂”,把曾經那些“請安本章”都一口氣寫了出來,直寫了十幾份檔案證明自己是太平天國的統領。在獄中,他說自己想活命,想到二十多歲再娶妻,然後考狀元,把生存的希望寄予看押他的“唐哥哥”,并且,他還給人家寫了四首詩,言辭中對清朝極盡阿谀奉承,并且,還譏諷太平天國為“長毛”。
其中一首寫道:
老爺識見高,世世輔清朝。 文臣兼武将,英雄蓋世豪。
另有一首稍長些,内容卻也更為荒唐可笑:
跟到長毛心難開,東飛西跑多險危。 如今跟哥歸家日,回去讀書考秀才。 如今我不做長毛,一心一德輔清朝。 清朝皇帝萬萬歲,亂臣賊子總難跑。 如今跟到唐哥哥,惟有盡弟道恭和。 多感哥哥厚恩德,喜謝哥恩再三多。
不知洪秀全如果還活着,看到這些詩會不會被氣個半死。
然而,就是這四首阿谀奉承的詩,其中,還有一首寫于他被處死的當天。即便他求生的欲望是這樣的強烈,等待他的依然是“淩遲”酷刑。在市井街口, 1003刀後,淩遲酷刑終于結束了。隻有16歲的洪天貴福,最終,在衆人的圍觀之中被淩遲緻死,他身上割下來的肉塊也被衆人買走了,而剩下的骨架則抛屍荒野,死無葬身之地了… …
參考資料:
【《太平天國史》、《天父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