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環東山灣·中國汽車拉力錦标賽
将于12月6日在東山、诏安、雲霄、常山舉行!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雲霄東廈
感受多彩東廈!
走起!

位于雲霄縣東部的東廈鎮,距離縣城約5公裡,蜿蜒曲折的母親河漳江,穿越崇山峻嶺,來到這裡,滋養着這一方水土。此地民風淳樸,名勝古迹不勝枚舉,我們此次的東廈之旅便從浪漫美麗的佳洲島開始。
佳洲愛情島
位于漳江入海口的佳洲島,是漳江下遊南北溪河流彙合處平原島嶼,作為福建省最大的陸島平原,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着四面八方的遊客不遠千裡遠道而來。一入佳洲,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在微風的輕撫下湧起一股又一股金色的波浪,步行在木棧道上,微風輕拂臉頰,一切好不惬意。
荷塘裡,淩波仙子們各自舒展着柔美的身姿,散發溫柔的芳香,紫色的睡蓮靜靜地屹立在池塘之中,綻放蒙娜麗莎迷之微笑。走進農家大院,“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歲月靜好。推開窗子,現代農業觀光園在向晚紅霞的映襯下宛如一張會動的寫意,這一切,美得不像話,像畫。
到了夜晚,忙碌了一天的人們在露天休閑吧裡開嗓來幾首小曲,卸下一身疲憊,吃上幾串燒烤,和着蛙鳴小飲一番,放松身心。
石礬塔
李金文 攝
2009年被評為福建省級文物保護機關的石帆塔作為福建省境内唯一的海中塔,始建于清康熙九年(1670年),後傾圮,嘉慶十九年(1814年)重建,曆經三百多年風雨依然矗立在漳江入海處那萬頃波濤中的小島礁上。
由花崗岩條石砌成的石礬塔為密檐式空心塔,塔為密檐式空心塔,平面呈八角形,内部以條石階作螺旋梯,可通頂層。塔身四周嶙峋怪石,狀若筍尖,高達數丈,是雲霄标志性建築物和明清時期石建構築的成功典範。夕陽西下,落日餘晖,石礬塔愈發地孤傲,就像一位頂天立地的勇士,雄居海天,守護雲霄的水土一方。
魏媽文化園
魏媽文化園的建設是全縣人民和海内外87姓開漳将士後裔的共同心願。身為歸德将軍陳政的母親、開漳聖王陳元光祖母的魏媽,是中華民族史上一位不平凡的女性,以百姓福祉、邊陲安定為己任,為閩南開發、漳州建制、文明傳播、民族團結作出了重大貢獻,是漳州人民崇敬信仰的老祖母,是當之無愧的巾帼英傑。
魏媽文化園廟宇鼎新,儀制一應俱全,氣勢恢宏,總體規劃主要以半徑山魏媽墓園、陳元光守墓廬遺址和半徑古道、神道碑、魏媽廟為核心園區,規劃納入仙人峰、龍泉寺、龍鳳寺、棋盤石等,是“聖王文化,朝聖之旅”的重要組成部分。
紅樹林
漳江口紅樹林作為北回歸線以北面積最大、種類最多、生長最好的紅樹林天然群落,俨然就像海岸衛士,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不管狂風暴雨,酷暑嚴寒,永遠青枝綠葉精神抖擻,忠誠地守護着這片質樸秀美的江南水鄉,保護漳江兩岸的田園和村莊的安全。
紅樹林的的植物種類主要是紅樹科植物,樹皮裡面含有單甯酸,可以提取紅色染料,樹皮割開後,經氧化會變成紅色,是以,紅樹林這個名稱隻與樹皮、木材有關,而與花、葉無關。作為胎生植物,它的根系奇形怪狀,就像我們支撐物體最穩定的三角支架一樣,牢牢的捉住泥土,适應波浪的沖擊,使紅樹風吹不倒,浪打不倒。
乘船下海看個面積,沿木棧道行走則看個究竟,漲潮時,海水淹沒灘塗,紅樹林如同碧波蕩漾中的一座座“綠島”,落潮時,紅樹露出縱橫密布的根系,俯瞰就像一幅縱橫交錯的地形圖。起風了,從澳洲、西伯利亞遠道而來的候鳥們成片成片的在空中飛翔,潮間帶裡,彈塗魚蹦跳林下,招潮蟹神出鬼沒。這般不可複制的美景,看得令人心醉。
梁山美景
山裡有田、有村又有溪,遠眺山腳下的知青樓,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頗有歲月綿長悠遠的意境,黃昏的鄉間小道上,鋪滿的細碎殘陽,點綴在青山翠谷之間,一幅綠水青山的迷人畫卷早已深深地印在心田。
東廈美食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來到東廈,一定不可錯過海鮮大餐。鋸緣青蟹、泥蚶、文蛤、缢蛏、跳跳魚、西施舌都是食客們贊不絕口的珍馐美味。重點介紹西施舌,因吐出的白肉象是一條令人聯想多多的小舌頭而得名,用西施舌做料的湯菜,湯汁膩滑,品質爽滑,味道鮮美,有“天下第一鮮”之美譽。
來雲霄
這個多彩的地方
一定讓你流連忘返!
12月6日,相約雲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