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台海網
台海網1月12日訊 據海西晨報報道 城市是一片綠葉,那穿越其中的步道猶如葉脈,給城市注入了一股活力。如今,全民健身熱潮湧動,翔安區也大力推進健康步道和慢行系統建設,适合老百姓健身的地方也越來越多。
位于翔安中心區的環形慢道、文教園區洪鐘大道環形慢道、翔安大道帶狀公園、濱海旅遊浪漫線翔安段、下潭尾紅樹林生态公園木棧道、鼓鑼公園、東山水系公園慢行步道……行走在蜿蜒步道,賞水上生物、看遠處白鹭,綠葉蔥茏,花兒嬌嫩,滿目皆是風景。今天,晨報記者帶您“尋道”去!
翔安中心區環形慢道
家門口的健身好去處
“俗話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我常年保持着健步走的習慣,自打這個中心區環形慢道建成後,我再也不用為找地兒健身犯愁了。”家住翔安美的雅登小區的居民陳女士高興地說道。
陳女士口中的翔安中心區環形慢道起于宋坂安全文化公園,止于翔安東路與新大路交叉口,慢道綠化長約4.5公裡,包括宋坂路以北的宋坂公園、翔安大道東側帶狀公園、曾吳路南側藝術公園、體育場周邊地塊、曾吳路兩側道路、翔安東路西側道路,環形慢道沿線周邊綠化面積約22公頃。
翔安中心區環形慢道于2017年建成後,移交至翔安區市政園林綠化中心交由廈門市翔安市政集團綠化工程有限公司管養,經過養護機關的精心管護,環形慢道沿線景觀及環境得到較大的改善、提升,給周邊市民增添一個休閑運動健身的好去處,豐富了翔安中心區居民的生活元素。
洪鐘大道環形慢道
頗具海洋特色的“街頭公園”
從宋坂安全文化公園往南走約1公裡,另一處城市環形慢道便映入眼簾。這裡步道、自行車道就穿行在景觀設施中,與常見的人行道系統筆直的設計不同,這裡的步道和自行車道,結合海洋文化特征,都設計成了曲線飄動的造型,看上去動感十足,這裡就是洪鐘大道環形慢道。
洪鐘大道景觀綠化與紅色步道形成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林木陽攝
洪鐘大道環形慢道長約2公裡,從新興街轉盤至翔安南路,沿線周邊綠化面積約3萬平方米。作為道路兩側行道樹的香樟,退線綠地的藍花楹、雞蛋花、三角梅及不同品種的地被為這條步道營造不同的層次色彩,沿線景觀綠化與紅色步道形成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作為翔安有名的“街頭公園”,洪鐘大道環形慢道于2018年年底進行了提升改造,不僅把受超強台風“莫蘭蒂”損壞的苗木全部替換,還新增了2.6萬平方米綠化面積。苗木類型比之前多樣,并增加綠化景觀的層次感。
翔安大道帶狀公園
最“熱鬧”的城市綠道
慢行步道,賞景健身兩相宜;快意騎行,春遊翔安好不惬意。說起廈門的健康步道,不少居民都會想到福建省乃至海西首個公路帶狀公園——翔安大道帶狀公園。
市民在翔安大道帶狀公園步道上邊賞花邊散步。朱毅力攝
據了解,翔安大道兩側綠化景觀工程總長27公裡。目前翔安大道向兩側拓寬,并打造綠化工程,從翔安隧道口一直延伸到沈海高速公路,沿線布置有夏花區(夏秋兩季開花)、冬花區、芳香區(香花香葉香草)、榕蔭區、草本區、市樹區、濱水區等8處節點公園。除綠化、彩化、美化外,還配套建設了27公裡的慢行綠道系統、景觀獨幕喜劇以及休閑設施,該項目已形成一條集休閑步道、自行車道和休閑驿站為一體的“彩色景觀帶狀公園”,為廣大市民提供休閑活動的好去處。
作為翔安大道帶狀公園的一部分,翔城綠道可謂是人氣最旺的路段。記者走進新店鎮主城區内的翔城綠道,沿着2.5公裡長的環形健身步道行走,樹影婆娑、鮮花搖曳,園區内還設有國術廣場、足球場、排球場,傍晚時分不少市民在此運動,呐喊聲、加油聲此起彼伏。
翔城綠道還把在建的後山岩公園及翔安體育場、祥福兒童樂園等休閑場所串聯起來,成為适合各年齡階層休閑運動的場所,不管是運動場地還是停車場所,全部免費開放,得到居民的一緻好評。
下潭尾紅樹林生态公園木棧道
海上蜿蜒步道盡覽美景
依海而生的秋茄、桐花樹、木榄、白骨壤、無瓣海桑等,紅樹林連綿成片,白鹭等鳥類在紅樹林裡栖息覓食、翩跹飛舞,退潮時的招潮蟹探頭探腦,好不惬意。4.2公裡長的木棧道蜿蜒着向大海延伸,“海上森林”觸手可及,這樣的惬意生活就在下潭尾紅樹林生态公園。
居民行走在下潭尾紅樹林生态公園木棧道。朱毅力攝
海上蜿蜒步道盡覽紅樹林美景。朱毅力攝
下潭尾紅樹林生态公園位于翔安區火炬大橋兩側,這裡曾是淤泥灘塗,無序的海上養殖破壞了這裡的生态環境。沒想到,曾經的灘塗竟然已經“長”出了一片“海上森林”。目前已種植的紅樹林長勢良好,有白骨壤、桐花樹、秋茄、木榄、紅海榄、海杧果、老鼠簕等品種,成了各種底栖生物、海鳥青睐的家園,生物多樣性得到恢複。
據了解,去年春節前,1.8公裡的南岸棧道完成建設。建成後,木棧道成了不少市民休閑旅遊的好去處。行走于木棧道上,紅樹林近在眼前,漲潮時就像走向海的盡頭,退潮時還能看見招潮蟹、跳跳魚等活力充沛的潮間帶生物。市民如果走累了還能在攬月台、清音台和觀鳥塔等觀景平台休憩。
據悉,整個公園建設目前正穩步推進,預計于今年6月全部建成,屆時,這裡将成為全省面積最大的人工重構紅樹林生态公園。
(記者陳曉青 通訊員 陳曉丹 葉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