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江山如畫,請你出一首詩配上一張圖,你能寫出怎樣的詩來呢?
因為喜歡詩詞,是以我每經過一處名勝古迹,總是喜歡看看有哪些詩人曾經來過,留下過什麼詩篇。
當然,遊覽過的山山水水、古城街巷,我也喜歡寫入詩詞作為紀念。多年以後,也積累了不少作品。
下面選擇幾個曾經去過的城市,錄入幾首自己的作品,歡迎詩友們指正。圖檔均是自己遊覽時所拍。
先從安徽的三個城市開始吧。
安徽的馬鞍山、蕪湖、滁州都在南京附近,我們北方人去遊覽的話,其實從南京去比較友善。這次發生疫情的南京祿口機場,有大巴直接到蕪湖和馬鞍山,我就是這樣去的。
以前說起馬鞍山,我總是和鞍山搞混,沒有什麼印象。但是說到采石矶,就如雷貫耳了。
采石矶也叫做牛渚,位于長江東岸,李白有五律名篇《夜泊牛渚懷古》傳世,這裡也是李白仙逝之地,山上還有李白的衣冠冢。
南宋時這裡是虞允文大勝金主完顔亮的古戰場,長江對岸就是楚霸王項羽自刎之地。
五律《遊采石矶》:
太白騎鲸處,憑風古戰場。 燃犀尋異夢,捉月對蒼茫。 鳥路随雲遠,鄉關隔海長。 虞公亭下過,寂寞野花香。
說實話,采石矶看上去不太高大,但是遊覽一圈還是很累的。

馬鞍山南下,在長江的沿岸有另一座古城蕪湖。這裡是這裡是南宋狀元詞人張孝祥的第二故鄉。
蕪湖最有名的景點就是陶塘,老街第一次去蕪湖的時候,沒有機會去陶塘,還是以作詩雲:
愛殺于湖張孝祥,恨無暇日過陶塘。臨行寄語鸠江水,慚愧詩心客子腸。
第二次去蕪湖的時候,第一時間去了陶塘遊覽。後來作七律《重訪蕪湖遊陶塘》:
尋詩步月繞陶塘,重訪蕪湖張孝祥。 折桂才高嗟命舛,淩雲筆健憶君狂。 虹橋遠眺赭山塔,煙柳曾遮歸去堂。 詞客有靈應羨我,人逢盛世鬓逢霜。
陶塘,就是今天蕪湖市區内的鏡湖。張孝祥曾經捐出自己的三百畝田地為湖,疏通水源。這個湖就是今天的鏡湖,因為張孝祥仰慕陶淵明,這個湖又叫做陶塘。
據周密《齊東野語》記載,好友虞允文來蕪湖看望張孝祥,二人在舟中飲酒時,張孝祥中暑去世:
以當暑送虞雍公(虞允文),飲蕪湖舟中,中暑卒。 《齊東野語》
老街去滁州,是從南京坐的高鐵,似乎40分鐘就到了,不過,從滁州高鐵站到滁州市區,打車似乎也要半個小時。
北宋慶曆五年(1045年),歐陽修來到滁州,認識了琅琊山琅琊寺主持僧智仙和尚,兩年後,智仙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歐陽修親為作記—《醉翁亭記》。
今天的醉翁亭在安徽滁州的琅琊山腳下,如今這裡被隔成了幾個相連的小園林,其中一處院落裡,有歐陽修種的梅花。
七律《醉翁亭》:
山行何處醉翁亭,幽徑如聞酣睡聲。 手植歐梅花已落,碑镌蘇字韻猶清。 石泉映竹悠然過,啼鳥随風自在鳴。 今古朱闌渾漫倚,醉翁醉處意縱橫。
琅琊山風景區是免費的喲,不過醉翁亭是單獨收費的,多少錢忘記了。
沿着長江溯流而上,離開安徽後,首先到達的曆史名稱就是江西的九江。
九江另一個有名的稱呼是江州,喜歡詩歌的朋友一定會想到這句:江州司馬青衫濕。這裡正是白居易被貶谪的地方。
如今在九江城的長江南岸上,還建有琵琶亭紀念白居易。
九江市内,還有周瑜當年練水軍之地,即今天的甘棠湖中煙水亭。傳說周瑜精通音律,能聽出樂師彈錯的音節,是以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說。
五律《遊九江》
偶作浔陽客,登樓氣不群。城池今古巷,人物往來雲。 曲誤周郎顧,風斜鐘鼓聞。青衫白司馬,歌罷淚紛紛。
九江又名浔陽,這一段長江也叫作浔陽江,是以白居易有詩雲:浔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水浒傳》中,宋江題反詩的浔陽樓也重建在江岸邊。
到了江西,不能不提到古代另一條重要的水路,就是貫穿贛江南北的贛江。這條大江是古代的南北重要通道,贛江從贛州北上,到九江彙入鄱陽湖與長江相連。
贛江經過南昌時,江邊有一座著名的樓閣,就是王勃筆下的滕王閣。今年多次去南昌,幾乎每天都可以遠遠地看到巍峨壯觀的滕王閣,也做過幾首詩,其中一首七律《滕王閣懷古》:
滕王閣上思悠悠,秋水長天客滿樓。童子何知聊作賦,閻公歎服喜回頭。 燕來燕去人何在,雲卷雲飛江自流。唯有文章耀千古,星移物轉伴行舟。
另有一首七律《滕王閣》是偷春體 :
飛甍畫棟雲中落,倒影滄江雨後妍。堪笑滕王纨绔子,偏是以閣盛名傳。詩成宴罷騷人去,客至樓空日月遷。今古悠悠春幾度,重臨吟詠慕前賢。
律詩第一聯對仗,中間二聯有一聯不對仗,似梅花先春而開,是以古人取了一個形象的名字叫:偷春體。
沿着贛江向南,會路過文天祥的故鄉江西吉安。
從南昌北上九江,或者南下吉安,如今都通了高鐵,非常友善。在吉安遊覽,一定要去文天祥讀書的地方感受一下。
文天祥少年時在白鹭洲書院讀書,這個書院和九江的白鹿洞書院、上饒鉛山鵝湖書院是江西三大書院。
白鹭洲書院在吉安市區,贛江中間的一個島嶼上,有廊橋相連。我去的時候,正是夏天,不少人在白鹭洲岸邊入江遊泳。
老街有七律《遊白鹭洲書院》一首:
二水中厘清濁流,緩尋白鹭繞芳洲。書聲隐約雲章閣,舟楫往來風月樓。 勸學先生終殉難,從戎子弟與同仇。浮沉世事波濤裡,多少前賢為國憂。
白鹭洲之名出自李白《登金陵鳳凰台》詩句:二水中分白鹭洲。
從白鹭洲書院出來向西,不遠就是吉安大道,南行大約10公裡有文天祥紀念館 。
五律《遊吉安文天祥紀念館有感》
書生聞國難,提劍看兵經。風雪征塵暗,沙場故舊零。 乾坤歌正氣,身世歎浮萍。生死尋常事,丹心照汗青。
南宋重文輕武,名将虞允文、辛棄疾、文天祥其實都是文人。文天祥從江西出發,遠赴臨安考取狀元,又回到江西為官。南宋瀕臨滅亡時,文天祥再次從江西(贛州)出發,起兵勤王。後來文天祥身陷囹圄,半途逃脫後,又回到江西抗元。
從吉安出發,坐高鐵很快就會到達古代的江西重鎮贛州。贛州最有名的景點當然是郁孤台,辛棄疾曾有詞雲: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這裡的清江水,就是山下的章水,章水向北流不遠,和東面流來的貢水彙合,就是北去流經吉安、南昌進入鄱陽湖的贛江了。
贛,就是章貢合并而成。
章貢彙合成贛江的三江口,岸邊聳立着一座名樓,就是當地風景最好的八鏡台。宋朝八鏡台建成時,地方官孔宗瀚曾将登台所見繪成《虔州八境圖》。和範仲淹作嶽陽樓記一樣,蘇轼并沒有來到贛州:
觀此圖也,可以茫然而思,燦然而笑,然而歎矣。乃作詩八首,題之于圖上”。 《虔州八境圖八首并序》
十七年以後,蘇轼才第一次登上八鏡台,又作《八境圖後序》:
其後十七年,轼南遷過郡,得遍覽所謂八境者,則前詩未能道出其萬一也。
老街第二次去贛州時,作五律《重過八鏡台》:
章貢雙龍會,潮生八鏡台。入雲奔浪淼,落日泛舟來。 樹老浮城阙,樓高隔世埃。坡公登覽後,猶自愧詩才。
既然來了江西,不妨提一下宜春。宜春不在贛江邊上,從吉安到宜春,坐高鐵要從南昌繞半圈,不是太友善。
宜春又名袁州,東漢大隐士袁京曾經隐居于此,市區内的袁山、袁水因袁京而得名。
這裡還是晚唐著名詩人鄭谷的家鄉,齊己曾經造訪宜春的鄭谷,引出一段一字師的美談。
五律《過宜春》:
遠客到宜春,江山自可親。袁山多勝迹,袁水少嚣塵。 一字行吟處,八千衰朽身。二公歸去後,明月待何人。
宜春也是韓愈從潮州回長安的暫栖之地。當年韓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不過唐憲宗雖然震怒,但是對于韓愈還是很欣賞的,于是幾個月後就把韓愈從潮州調往離京城較近的宜春,不久就調回長安了。
離開江西,從九江溯長江而上,是湖北的省會武漢。老街第一次來武漢,還是90年代,可惜那次正趕上黃鶴樓修葺,沒有機會登臨。
後來又多次去武漢出差,幾次登臨過黃鶴樓,還去過江對岸的晴川閣。黃鶴樓可能是我寫過的最多的名樓了吧。
《滿庭芳登黃鶴樓》:
黃鶴樓前,煙波江上,幾多遷客風标,锺期不在,誰共賞清潇?唯有龜蛇依舊,背今古,無語聽濤。登臨處,晴川曆曆,時已近秋蕭。嘈嘈, 長漫憶,曹劉俊賞,崔李詩騷。謝别後,昔人有夢相交。莫哂蠅營似我,緇塵裡,來去由潮。 知何日,江湖一舸,不必羨漁樵。
《七律·憶黃鶴樓》:
日暮龜蛇幾度秋,江風江水去悠悠。覓詩遙問漢陽樹,循迹還登黃鶴樓。 遷客落梅聞玉笛,孤帆遠影下揚州。當年清景今何在?雁字黃昏一點愁。
七律《黃鶴樓》
黃鶴樓高眼界開,龜蛇空鎖大江來。煙波浩浩羁遊路,芳草萋萋崔李才。 還付鄉書憑雁足,欲傾心曲繞琴台。知音已去朱弦絕,鷗鳥機心早不猜。
另有七律《登晴川閣》:
一渡晴川憶舊遊,騷人遷客幾淹留。登高先拜禹王廟,攬勝勿須黃鶴樓。 懷抱兩江滋鄂楚,遙臨三鎮刻春秋,浮霾休道遮窮目,不是當年鹦鹉洲。
離開武漢,繼續沿着長江西行,作為詩詞愛好者,嶽陽是不可不去的一個聖地。
站在嶽陽樓下,洞庭湖邊,可以看到岸邊欄杆上,刻有無數古人吟詠此地的詩詞佳作。
嶽陽樓除了詩人吟詠以外,更有範仲淹的《嶽陽樓記》為其千古揚名。
如今的江南名樓中,似乎隻有嶽陽樓還算是古建築,其他的如黃鶴樓、滕王閣、浔陽樓、庾亮樓等,都是現代建築了。
七律《望洞庭》:
遙對君山暮色中,嶽陽樓外洞庭東。 出雲舟舸千層浪,落日煙霞萬裡風。 杜叟情懷天地老,範公悲喜古今同。 江湖依舊行人異,酒盞吟邊不覺空。
嶽陽自己有機場,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友善的。
武漢、南昌是省會,去的朋友會多一些。但是嶽陽、贛州、馬鞍山、滁州、宜春等地可能很多人旅遊時,未必會選擇去。
如果我推薦的話,滁州(琅琊山)、馬鞍山(采石矶)還是很值得去看看的。這兩個地方雖然屬于安徽,但是都離南京非常近,非常友善。
另外,我很想推薦一下古城贛州,我認為這是江西省最有價值的旅遊城市。
這裡有王陽明修道的通天岩,辛棄疾吟詠的郁孤台,蘇轼登臨的八鏡台,還有環繞半個贛州的古城牆。
古代人去嶺南,必然要從贛江坐船經過贛州,可惜如今水路交通已經被高鐵飛機汽車代替,這裡的經濟失去了古代的榮光,但是文化曆史的痕迹卻依然留山水街巷之間。
@老街味道
觀唐習律108|南唐後主李煜,算在唐朝詩人裡面,似乎有點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