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村上春樹有一本短篇故事集,《遇見百分百的女孩》,其中有一篇描述的是這樣的一個故事。
故事開頭是從“很久以前”起篇的,這樣的一個起篇詞彙多數用于童話故事,但這篇故事卻略有傷感。
很久以前,有個地方有一個少男和一個少女,兩人相信這世上有百分之百适合自己的人。
不同于很多人遍尋愛情而不可得,他們卻在街頭不期而遇,而他們卻不知道,這樣的一個不期而遇的邂逅本身就是一種奇迹。
他們堅定的認為彼此是對的人,深知百分之百需要對方,也深知百分之百被對方需要,這樣的預設使得他們覺得這是非常奇妙又難得的事。
就在這樣本身奇迹的相遇和共同的認知下,他們閃過了一絲小而又小的疑惑。“能那麼簡單,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這個疑惑讓他們做出了一個決定,暫時分開。
“如果我們真的是百分百的戀人的話,又有這百分百的緣分,我們一定還會再相遇,那時候我們就結婚。”他們是這樣想的,是以男孩從東往西走,女孩從西往東離開。
故事的前奏就這樣開始了,但兩人都過于年輕,他們不知道一旦分開,就随時面臨着再也沒辦法相見的風險。
後來小說中,兩人分開後染上了惡性流感,幾個星期後過去的記憶消失殆盡。他們後來回歸了正常的生活,并且各自體驗了七七八八的愛情。
如此一來二去,兩人不再是少年,兩人多年後再次偶遇,記憶的微光突然出現:原來這就是百分百适合自己的人。
但故事的結局卻不像當初說的那樣他們認為的百分百适合自己的人,他們的言語不像當初那樣的清晰,甚至一句話也沒有說就擦肩而過了。
2.
在年少時,我們因為未曾經曆過失去,是以不懂得倍加珍惜。似乎在我們的意識裡現階段的幸福不是真的幸福,來得太幻想又過于簡單,但殊不知的是這樣相愛的幾率本身就是個奇迹。
比起在當下去珍惜對方來說,在感情中“制造考驗”好像變成了常見的事情,好像我們一定要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最後才能靠着緣分修成正果。就像故事裡的那個少男少女。可等到失去後再回過頭去看,我們幾乎沒有好好珍惜當下,就已經各自告别。
現代社會的現實和距離感,說遠不遠,說近也不近。有時候相隔幾個城市好像就在眼前,有時候隻是因為一件小事就開始嘔氣,轉眼就做出決定各奔東西。
即便如小說裡的結局一樣,生隔太久的陌生讓彼此覺得尴尬産生生疏,但兜兜轉轉又隻能在心裡歎息,可能他才是最适合自己的那個人。
3.
我們說在靠緣分,卻再也沒有緣分,我們說沒關系,卻再也沒關系。時間打敗的是時間,愛情打敗了愛情,沒有輸給現實,都是輸給了一時念想的自己。
因為珍惜眼前人,珍惜當下說起來容易,卻容易被現實和未到來的時間左右産生離開。
相愛沒有那麼容易,它需要的是從一開始到最後都保持堅定的内心,即使看過了身邊各式各樣的浪漫,還是覺得适合自己的眼前人就是全世界。
願你保持堅定的内心乘風破浪,從一開始就堅持到最後,努力過的愛情不會被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