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跟蹤、家暴、搶奪控制權……警惕親密伴侶的這些兇殺前兆親密關系如何傷害我們謀殺伴侶的八大階段參考資料:

作者:環球女性Stories4Her

環女帶你環球遊,不錯過每一件女性新鮮事

跟蹤、家暴、搶奪控制權……警惕親密伴侶的這些兇殺前兆親密關系如何傷害我們謀殺伴侶的八大階段參考資料:
跟蹤、家暴、搶奪控制權……警惕親密伴侶的這些兇殺前兆親密關系如何傷害我們謀殺伴侶的八大階段參考資料:
“當時我沒報警,因為他不斷地威脅要弄死我、殺我全家。”

近日,一則反轉引發了網絡熱議。

5月9日,陝西西安。經網友爆料,在一輛銀色寶馬車旁邊,一名男子當街對一女子拳打腳踢,還多次試圖把她塞進後備箱裡。

女子大聲哭喊抗拒,但男子仍未停止施暴,直到爆料人喊話并報警。

跟蹤、家暴、搶奪控制權……警惕親密伴侶的這些兇殺前兆親密關系如何傷害我們謀殺伴侶的八大階段參考資料:

視訊曝光後迅速引起網友們的關注,隻是關注的重點很快歪了樓。評論區内,充滿預設性惡意的言論層出不窮:

“這就是拜金女的下場!” “傳說中的坐在寶馬車裡哭?” “為什麼不報警?肯定自己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跟蹤、家暴、搶奪控制權……警惕親密伴侶的這些兇殺前兆親密關系如何傷害我們謀殺伴侶的八大階段參考資料:
跟蹤、家暴、搶奪控制權……警惕親密伴侶的這些兇殺前兆親密關系如何傷害我們謀殺伴侶的八大階段參考資料:

“反轉”來得如此之快。5月12日,受害女性在接受采訪時稱:視訊中出現的寶馬車,是她自己全款買的。

消息一出,立刻讓先前大喊“拜金女”的質疑者們噤了聲。

跟蹤、家暴、搶奪控制權……警惕親密伴侶的這些兇殺前兆親密關系如何傷害我們謀殺伴侶的八大階段參考資料:

“反轉”雖爽快,卻也不免令人感到悲哀:且不論“拜金女”假設背後隐含的惡意和根深蒂固的社會偏見,女性在受到傷害後,卻仍被迫要自證“清白”。

根據該女子透露的資訊,她被施暴,隻是因為男方提出分手。而這種公開場合的施暴行為已經發生過四次了,前三次都沒有人幫她報警。

她為什麼不自己報警?

“因為他不斷地威脅要弄死我、殺我全家。”

平時隻要稍微關注新聞的人都會知道,上述案件根本不是個例,而是性别暴力事件中的普遍現象。

百度輸入關鍵字“親密關系暴力”,“危險伴侶”,“分手威脅”,搜尋結果觸目驚心。

2008年,梅州市一35歲青年因女友提出分手,趁深夜女友家人熟睡時,持刀砍殺女友全家4口,緻使女友父親搶救無效死亡,女友弟、妹被砍成重傷,母親輕傷。

2013年,日本警方逮捕了一名多次給前女友撥打恐吓電話,并發出1000餘封郵件揚言要殺死對方全家的大學财務科職員。

2019年,一男生與大學初戀女友提出分手後遭女方潑硫酸,且反鎖房門阻止其自救……

親密伴侶中,一方對另一方實施暴力的惡性傷害事件不勝枚舉。

可很多受害者由于忌憚對方的威脅,或糾結于情感層面的複雜性,通常不會在傷害發生後的第一時間報警;即便報了警,也往往因為證據收集困難,導緻最終因證據不足而不了了之。

跟蹤、家暴、搶奪控制權……警惕親密伴侶的這些兇殺前兆親密關系如何傷害我們謀殺伴侶的八大階段參考資料:

美妝部落客@宇芽 在微網誌自曝被家暴

ta們長期遭受身體與精神的雙重折磨,痛苦不堪卻無法掙脫,甚至受到生命威脅。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臨床心理科副主任醫師易嘉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透露:

門診接收的很多心理障礙患者,都有被親密伴侶暴力傷害的經曆。其中,施暴者多為男性,而患者以女性為主。施暴者一般患有多種心理症狀,在人際關系交往中表現出不穩定、易沖動、好猜疑等特征,容易發生強烈的情緒起伏,如暴怒、狂躁、失落等。

以上種種無不在告訴我們,一個情緒控制力差、好猜忌、控制心強的伴侶十分危險,這類親密關系給弱勢一方帶來的影響,可能是極具傷害性和毀滅性的。

回到文章開頭的案例,男方多次在公共場合施暴,女方身處法治社會,卻被禁锢在威脅恐吓的陰影裡,無法走到陽光下,通過法律手段保護自己,這該是怎樣一種窒息般的恐懼!

跟蹤、家暴、搶奪控制權……警惕親密伴侶的這些兇殺前兆親密關系如何傷害我們謀殺伴侶的八大階段參考資料:

圖/《監護風雲》

作為普通人,我們大都有着被陪伴,被了解,被愛的需求,向往着令人歡欣愉悅的親密關系。

然而,類似事件的發酵,不可避免地在社會上引發了信任危機和性别對立情緒。

由于施暴者大多是男性的緣故,許多異性戀女生的“恐男”症狀愈發強烈,總結出“戀愛的潛在成本和風險遠高于收益” 這句自保名言,在恐懼、憤怒和對親密的渴望間搖擺不定,一方面向往着步入一段健康的感情關系,一方面又為此中的“重重陷阱”擔驚受怕。

但親密關系中的危險,其實也并不是無迹可尋。

是以,我們究竟該如何辨識危險伴侶,預防和識别親密關系暴力,在安全的底線和大前提下享受親密關系中的美好呢?

親密關系謀殺是最有可能被預測,最有可能被預防的謀殺。
跟蹤、家暴、搶奪控制權……警惕親密伴侶的這些兇殺前兆親密關系如何傷害我們謀殺伴侶的八大階段參考資料:

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的資料顯示,2017年全球已知因兇殺案而失去生命的女性中,58%是被伴侶或家人所殺。

換句話說,如果女性不幸被殺害,她有超過三分之二的機率是死于最熟悉的人之手。其中,在所有因親密關系産生的兇殺案中,女性受害者占82%。

英國格洛斯特大學前警官、法醫犯罪學家簡·蒙克頓·史密斯博士,花了數年時間研究數百起親密伴侶謀殺案,采訪了受害者家屬和公共保護專業人士,為我們列出了一個幫助識别潛在犯罪者的親密伴侶“兇殺時間表”。

跟蹤、家暴、搶奪控制權……警惕親密伴侶的這些兇殺前兆親密關系如何傷害我們謀殺伴侶的八大階段參考資料:

這張兇殺時間表,展現了一般情況下,兇手從初次見面、開始一段親密關系,到最終實施謀殺之間會經曆的八個階段,并且附有各個階段兇手常有的行為和表現。

為友善大家了解,我們選取四川綿陽一位馮姓女士的故事進行說明,她遭遇到了來自前男友王某的親密關系暴力。

1. 親密關系開始前

幾乎所有施暴者都有高壓型控制、跟蹤、或家暴的曆史。要注意的是,這些曆史可能不會留下案底,而是僅僅來自前任的指控。(馮女士和王某在網上相識,此前王某曾有過一段不幸的婚姻,婚姻破裂的具體原因不詳)

2. 親密關系早期

潛在的危險親密關系傾向于快速升溫,幾乎是其他正常關系的兩倍速度。他們可能會過早開始同居,或快速确立戀愛關系。(兩人線下見面後沒多久,便确立了戀愛關系)

3. 親密關系時期

這段關系中充斥着高壓型控制、跟蹤和暴力,一方的自由可能在某些方面受限,如:不被允許随意外出,不被允許随心所欲選擇穿着,被迫切斷與家人的聯系等等。(王某偏激易怒,一發現馮女士和其他男性或者自己的家人聯系,輕則辱罵,重則毆打)

4. 引爆期

當施暴者感到,自己對親密關系或受害者的控制力受到威脅時(通常因為分手或分居),危險就開始真正上升了。(次年一月份,忍無可忍的馮女士和王某提出分手)

5. 暴力更新期

當施暴者認為自己正在失去控制時,會想方設法地重奪“控制權”,是以第三階段中的控制性行為将會變得更加頻繁、或更加嚴重。(王某對馮女士死纏爛打,換了十多個手機号,對馮女士的家人、同僚進行恐吓騷擾)

跟蹤、家暴、搶奪控制權……警惕親密伴侶的這些兇殺前兆親密關系如何傷害我們謀殺伴侶的八大階段參考資料:

王某對馮女士進行短信騷擾及恐吓

6. 決策點

這是一個很難被觀察到的階段。

但此時施暴者會做出選擇,來決定他們将如何處理控制權的失去。有時他們會選擇進入一段新的關系,并繼續傷害下一個受害者。有時如果受害者選擇複合,他們則會回到第三階段。但有些情況下,他們就會在此時,作出殺人的決定。(馮女士沒有同意複合)

7. 殺人策劃

施暴者決定殺人後,他們會做出一系列有計劃的舉動,比如出門購買兇器,挖埋屍體的坑,制造受害者自己失蹤的假象,或是在網上搜尋殺人方法等等。(當年八月,王某糾結幾名社會閑散人士,當面威脅馮女士父母,表示要和其繼續交往)

8. 實施謀殺

加害者可能使用各種各種的方式殺死受害者,其中絕大多數都極其暴力,這也側面反映了加害者的憤怒程度。(幸運的是,本案中,王某最終未能實施犯罪。馮女士報警後,警方将王某傳喚到派出所,王某因涉嫌尋釁滋事,被公安機關處以拘留十五日的懲罰)

如今,随着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親密關系暴力的特殊性和嚴重性。尋求解決不應再局限于個人和關系内部的自我反思,還應将目光投射于社會層面,借助社會力量共同解決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旦辨識出危險伴侶,要立即想辦法,有政策地脫身。如果已經受到傷害,要盡量收集證據,在安全的情況下尋求警察和醫生的幫助。

願所有女孩都不必受制于恐吓與暴力。

p.s. 本文觀點僅代表特約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檔來源網絡。

https://news.sina.cn/gj/2018-11-30/detail-ihpevhcm5345548.d.html?vt=4&pos=9&cid=5626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b1eab690102x2z8.html

http://www.xinhuanet.com/legal/2019-11/28/c_1125282677.htm

https://zh.amnesty.org/more-resources/blog/2019-annual-report-usa/

跟蹤、家暴、搶奪控制權……警惕親密伴侶的這些兇殺前兆親密關系如何傷害我們謀殺伴侶的八大階段參考資料:

關注環球女性,關注不一樣的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