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今天,我們迎來芒種節氣。
芒種三候
▋初候(6月5日~10日),螳螂生
螳螂是一種綠色的草蟲,它飲風食露。兩足如斧,能捕蟲,是以又叫“殺蟲”、“斧蟲”。
古時候人們認為螳螂感一陰之氣而生,它們深秋生子于林間,産下一個個淺綠色的核桃大小的球球,内有百子,到了芒種時節便破殼而出。
而這個小球炮制後即中藥裡的桑螵蛸,有固精縮尿,補腎助陽之功效。
▋二候(6月11日~6月15日),鵙始鳴
鵙,音jú。俗稱屠夫鳥,又名伯勞或博勞,一作百勞。這是中國古典詩詞裡一個很常見的意象。
曹植的《惡鳥論》中說:“百勞以五月鳴,其聲鵙鵙然,故以之立名。”可見,這是一種以叫聲來命名的鳥。此時陰氣初生,伯勞便開始鳴叫。
▋三候(6月16日~6月20日),反舌無聲
反舌是什麼動物?學者有不同的認識,一說這是一種鳥,即百舌鳥;一說反舌為蛤蟆。總而言之,古人認為白舌是一種感陽而生的動物,到了芒種時節,有微弱的陰氣産生,是以和伯勞相反,白舌反倒沒有聲音了。
了解了古人對于芒種的認識,在這個繁忙的季節,天氣也逐漸炎熱,我們的内心想必也有些焦躁不安,身體随着陽氣的浮越而感到有些疲憊。
今天就和大家來聊一聊芒種吃什麼!
芒種不可錯過的幾款食譜
酸辣藕尖
食材:蓮藕尖500克,醋泡指天椒3隻,紅辣椒2隻,米醋、花生油、食鹽适量。
做法:紅辣椒切碎;蓮藕尖洗淨,切段備用;熱油起鍋,放入蓮藕尖翻炒5~6分鐘,加入醋泡指天椒及紅辣椒碎翻炒1~2分鐘,最後入米醋和食鹽調味即可。
功效:提升食欲,對需要控制血糖和體重的人群也是不錯的選擇。
蝦皮炒茼蒿
食材:茼蒿500克,蝦皮30克。花椒少許,雞精适量。
做法:将茼蒿擇洗幹淨。炒鍋上火燒熱,倒入少許油,放入花椒炸出香味,撈出花椒,放入茼蒿,快速翻炒至斷生,放入蝦皮炒勻,加雞精調味後即可出鍋。
功效:增進食欲、促進消化。
涼拌二瓜
食材:黃瓜、西瓜皮各适量。
做法:将黃瓜洗淨切條,西瓜皮去掉外面翠衣,切條。加鹽、味精等調料腌制10分鐘後,點入香油後即可食用。
功效:清熱祛暑、生津止渴。
冬瓜蝦皮蛋花湯
食材:冬瓜600克,蝦皮30克,雞蛋2個。
做法:冬瓜洗淨去皮切粒,蝦皮洗淨,雞蛋液打勻備用。熱鍋,加油少許,倒入蝦皮略炒,再倒入冬瓜粒略炒至微軟,然後加水适量,煮至水滾冬瓜粒呈半透明後倒入雞蛋液,關火,蓋上鍋蓋焖5分鐘,直至冬瓜全熟呈透明狀,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清暑祛濕,補腎養陰。
薏苡仁二豆粥
食材:薏苡仁、紅豆、綠豆各50克。
做法:将上述食材洗淨入鍋,加适量的水,小火煮成粥即可食用。
功效:清暑去熱、滋養脾胃。
需要注意的是,此粥中所含食材均為主食,對于糖尿病人群來說,要控制熬煮的時間和進食量,具體可咨詢專業的營養師來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
白扁豆荷葉粥
食材:白扁豆30克、鮮荷葉10克、粳米100克。
做法:取扁豆、粳米煮粥,待粥已成時,将鮮荷葉切成絲狀入粥,再煮5~10分鐘即成。
功效:健脾化濕、消暑止渴。
青梅酒
食材:青梅200克,黃酒600毫升。冰糖100克。
做法:将青梅洗淨,晾幹水分。把青梅和冰糖一起放入廣口瓶中,注入黃酒,以浸沒青梅,高出3~5厘米為度,加蓋密封。放置陰涼通風處,浸泡1個月後即可飲用。
功效:清熱解暑,生津和胃,止痢止瀉,止痛止嘔。
注意:飲酒需适量,每次20毫升左右,勿醉為宜,或吃酒浸的青梅1~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