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在甘肅建都的二十五個國家詳解

甘肅位于中國西北地區,地形呈狹長狀,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東通陝西,西達新疆,南瞰四川、青海,北扼甯夏、内蒙古,西北端與蒙古接壤。河西走廊位于祁連山以北,北山以南,東起烏鞘嶺,西至甘新交界,是自東向西、由南而北傾斜的狹長地帶。甘肅因其地理區位的獨特性,自古以來都是中原王朝經略西方的前沿陣地,曆來成為兵家相争之地。甘肅地區在古代一共建立過二十五個國家,現在進行一一詳解。

古代在甘肅建都的二十五個國家詳解

共國:存在時間為商代。商代共國故址在今甘肅省泾川縣,都城為共邑,後為周文王所滅。

阮國:存在時間為商代。阮國是商朝時期由臯陶裔孫阮髡建立的諸侯國,在今甘肅省泾川縣境内。

密須國:存在時間為商代。密須國在今甘肅靈台縣,商王武丁時期,正式封賜密須國。商末時,聯合崇國,侵占鄰邦阮部落。公元前1057年,密須國為周文王所滅。

古代在甘肅建都的二十五個國家詳解

密國:存在時間為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922年。密國原在今甘肅省靈台縣一帶,商末周文王滅佶姓密須國,武王伐纣後建立周朝時,在其地分封建立的姬姓小國。密國國君密康公曾跟随周共王遊于泾水之上,得到三個絕色女子。其母勸其把三女子獻給周共王,密康公不從。第二年,周共王滅了密國,密康公被殺。

犬戎國:存續時間不詳。犬戎國位于今陝、甘一帶,立都于甘肅靜甯縣威戎,由古代西戎一支犬戎建立。

義渠國:存在時間為西周末年至公元前272年。西周末年,義渠戎趁周室内亂,宣布脫離周王朝的統治,正式建立方國,都城在今甯縣城西北50裡處的焦村鄉西溝村。經過不斷擴張,其國界西達西海固草原,東抵橋山,北控甯夏河套,南達泾水,面積約10萬平方公裡。公元前327年,秦惠文王在義渠設縣,義渠王向秦國稱臣。公元前272年,宣太後引誘義渠王入秦,殺之于甘泉宮。秦國趁機發兵攻滅義渠,在義渠的故地設立隴西、北地、上郡三郡。

秦國:存在時間為公元前905年至公元前207年。周孝王六年,秦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天子封為附庸國,國都在秦邑,即今甘肅省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東北地區,号曰秦嬴,秦國伊始。公元前821年,秦莊公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陲大夫,再次賜以秦(天水),即大駱之族所居的犬丘(天水)之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岐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

古代在甘肅建都的二十五個國家詳解

大月氏:存在時間為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初。月氏人遊牧于河西走廊西部張掖至敦煌一帶,勢力強大,為匈奴勁敵。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間,匈奴冒頓單于遣右賢王大敗月氏。公元前174年,匈奴老上單于立,不久又大敗月氏,殺其王,以其頭為飲器。月氏大多數部衆遂西遷至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附近。

烏孫:存在時間為公元前2世紀初至公元410年。烏孫人是漢代連接配接東西方草原交通的最重要民族之一,烏孫人的首領稱為“昆莫”或“昆彌”。 公元前2世紀初葉,烏孫人與月氏人均在今甘肅境内敦煌祁連間遊牧,北鄰匈奴人。

前仇池國:存在時間為公元296年至公元371年。西晉元康六年,氐氏人齊萬帥上司關隴各族起義,起義烽火遍及秦、雍等州。此時,楊飛龍養子楊茂搜率部衆四千重返仇池,自号輔國将軍、左賢王。這标志着仇池政權的建立,史稱前仇池國。前仇池國于公元371年被前秦苻堅所滅,存在時間75年。

古代在甘肅建都的二十五個國家詳解

前涼:存在時間為公元301年至公元376年。前涼是五胡十六國之一,都城姑臧。公元301年,涼州大姓漢人張軌被晉朝封為涼州刺史,開始割據涼州,又在313年受封西平郡公、涼州牧。前涼共傳十世,經曆75年。

古代在甘肅建都的二十五個國家詳解

宕昌國:存在時間為公元307年至公元566年。宕昌國是中國十六國末期至南北朝期間羌族建立的政權,其地相當于今中國甘肅省南部,都城宕昌城,在今甘肅省宕昌縣西。晉懷帝永嘉元年。羌人梁懃建宕昌國,東西千裡,南北八百裡。北魏太武帝始光元年,宕昌國歸附北魏。周武帝天和元年,北周大将田弘滅宕昌國。

古代在甘肅建都的二十五個國家詳解

西秦:存在時間為公元385年至公元431年。西秦是五胡十六國之一十六國之一,都城苑川,在今甘肅蘭州西固。西秦為隴西鮮卑族首領乞伏國仁所建。公元385年,鮮卑酋長乞伏國仁在隴西稱大單于,又被前秦封為苑川王,都勇士川,在今甘肅榆中。公元388年,其弟乞伏乾歸立,稱大單于,河南王,遷都金城,在今甘肅蘭州西。公元400年國滅于後秦,公元409年複國,改稱秦王,遷都苑川。乞伏熾磐又遷都枹罕,在今甘肅臨夏市東北。最盛時期,其統治範圍包括甘肅西南部,青海部分地區。公元431年被夏國所滅,曆四主,共37年。

古代在甘肅建都的二十五個國家詳解

後涼:存在時間為公元386年至公元403年。後涼是東晉十六國之一,都城姑臧,是呂光建立的政權。東晉太元八年呂光據有姑臧,公元386年稱大将軍、涼州牧,開始割據涼州。後涼太安四年,呂光稱三河王,後改稱天王,建立大涼,史稱後涼。統治範圍包括甘肅西部和甯夏、青海、新疆、内蒙、外蒙一部分,成為西北霸主。公元403年,因後秦、南涼、北涼交相攻逼,被迫降于後秦,後涼告終。曆五帝,17年。

古代在甘肅建都的二十五個國家詳解

後仇池國:存在時間為公元386年至公元442年。前秦王苻堅死後,楊定于公元386年奔還隴右上邦,今天水。在當地氏族支援下,收複前仇池國領土,建都于曆城,在今成縣北,自稱仇池公,後又改稱隴西王。公元442年,後仇池國趁劉宋北伐失利,發兵劉宋的漢中地,劉宋發兵反擊,後仇池國被劉宋所滅,政權延續57年。

古代在甘肅建都的二十五個國家詳解

南涼:存在時間為公元397年至公元414年。南涼是東晉十六國之一,為河西鮮卑拓跋烏孤所建,都樂都(今屬青海)、姑臧(涼州),盛時控有今甘肅西部和甯夏一部。公元414年,秃發傉檀率軍西掠時,西秦偷襲樂都,南涼滅亡,曆三主,共18年。

北涼:存在時間為公元397年至公元460年。北涼是東晉十六國之一,都城姑臧。公元397年,段業自稱大都督、龍骧大将軍、涼州牧、建康公,建元神玺,建都駱駝城,在今甘肅高台縣南22公裡處。公元399年,段業改稱涼王,改元天玺。公元401年沮渠蒙遜攻殺段業,仍稱涼州牧,改元永安,繼承涼州王霸之地。沮渠蒙遜在公元412年定都姑臧,稱河西王,涼州牧。此時北涼控制今甘肅西部、甯夏、新疆、青海的一部分,是涼州一帶最強大的勢力。公元421年滅西涼。公元439年拓跋焘率北魏軍團圍攻姑臧,沮渠牧犍出降。沮渠牧犍弟沮渠無諱西行至高昌重建立國,公元460年柔然攻破高昌,沮渠安周被殺,北涼遂亡。

古代在甘肅建都的二十五個國家詳解

西涼:存在時間為公元400年至公元421年。李廣後裔李暠,在公元400年建立了西涼王朝,定都敦煌。公元405年遷都酒泉,逼近北涼。疆域在今中國甘肅西部及新疆部分。公元421年,沮渠蒙遜率北涼軍引水灌敦煌,李恂部下投降,李恂自殺,敦煌失陷,西涼滅亡。

武都國:存在時間為公元443年至公元477年。仇池政權滅亡後,公元443年,楊文德在前仇池國鎮東司馬洪達、征西從事中郎任勝等擁立下,于葭蘆(今武都外納鄉)建武都政權,至公元477年楊文度時為北魏所滅,傳2代4主,曆34年。

古代在甘肅建都的二十五個國家詳解

陰平國:存在時間為公元479年至公元580年。在武都國被北魏所滅時,另一宗室楊文香在北魏支援下,占據陰平 (今文縣和四川平武一帶),于公元479年稱陰平公,建立政權,稱為陰平國。公元580年,陰平國為北周所滅,延續近百年。

薛氏西秦:存在時間為公元617年至公元618年。隋炀帝大業十三年,薛舉同其子薛仁杲起兵叛隋,薛舉自稱西秦霸王,年号秦興,封長子薛仁杲為齊公,少子薛仁越為晉公。不久攻下鄯州、廓州,據隴西之地,扼絲路交通。秋七月,薛舉在蘭州稱秦帝,建立西秦。後李世民率軍于淺水源大敗西秦軍隊,薛仁杲投降,被斬于市,西秦政權滅亡。

大涼國:存在時間為公元617年至公元619年。公元617年武威郡鷹揚府司馬李軌舉兵反隋,占領河西,建大涼國,定都姑臧,建元安樂,歸附于東突厥。唐武德元年,李軌正式稱帝,設定百官,史稱大涼政權。唐朝武德二年,唐高祖李淵派兵攻克武威,李軌被李淵所滅,大涼國滅亡。

古代在甘肅建都的二十五個國家詳解

涼州溫末:存在時間為公元764年至公元861年。唐朝廣德二年,涼州被吐蕃占據,溫末人建立溫末政權,其實本質是吐蕃部與河西節度後裔和涼州士族的聯合政權,史稱涼州溫末。公元848年,張議潮在沙州組織了歸義軍開始驅逐吐蕃,到了公元861年,張議潮收複了涼州,涼州溫末滅亡。

西漢金山國:存在時間為公元906年至公元914年。西漢金山國又名西漢敦煌國,唐末五代河西沙州地方政權。唐哀帝天祐三年,張議潮之孫張承奉自稱白衣天子,建号西漢金山國,定都敦煌,不再奉唐朝正朔。其在位期間,與甘州回鹘争戰不已。後梁乾化四年,張承奉卒,州人奉長史曹議金為主。曹議金廢金山國仍稱歸義軍節度使,西漢金山國滅亡。

古代在甘肅建都的二十五個國家詳解

六谷吐蕃:存在時間為公元960年至公元1032年。六谷吐蕃是依附于宋朝的半獨立政權,定都姑臧。宋朝建隆元年,吐蕃部族在涼州設定西涼府折逋葛支、西涼府六谷部首領潘羅支等自立政權,史稱六谷吐蕃。其後72年間,涼州一直控制在自稱“六谷”的吐蕃人手裡,與樂都的青唐吐蕃政權并列。

古代在甘肅建都的二十五個國家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