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昌古國探秘:追溯麴氏的族源,曾經的顯赫,如今的千裡殘垣一、關于麴氏的文物二、麴氏兩大郡望的形成三、高昌的王族麴氏

在絲綢之路上曾經有一個佛教國家——高昌,是絲路北道上至關重要的要沖,也是古代西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而這個古國在公園5世紀中葉至7世紀中葉,先後經曆了四個家族的統治,分别是阚氏高昌、張氏高昌、馬氏高昌、麴氏高昌。

高昌古國探秘:追溯麴氏的族源,曾經的顯赫,如今的千裡殘垣一、關于麴氏的文物二、麴氏兩大郡望的形成三、高昌的王族麴氏

高昌古城

直至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被大唐所滅,設定高昌縣,歸安西都護府管轄,後來又被回鹘侵占。今天,就從一些出土的文物和現存史籍記載來追溯最後統治高昌的麴氏的族源。

1973年8月,在甘肅省榆中縣城向西四公裡的朱家灣村旁邊,發現了一處唐代的石棺墓。石棺儲存完好,四周雕刻着四大神獸中三個的浮雕。前為朱雀,雀首向左、左翅前展、右翅貼身;右為矯龍,一足前撲、三足踏雲、龍口噴水、背鳍如齒,形象生動;左為巨虎,耳貼于後,四足奔走、挺拔有力,後面這是一個近似圓形的獸頭,巨口排牙、突目大耳,并不像玄武的形象。

發現的時候,這個古墓已經被盜墓賊光顧過了,墓主人屍骨被抛在一旁,除了發現馬骨、馬鞍飾品、龍紋金牌等,最重要的是發現了破碎成數塊的墓志銘,這就為揭開墓主人的身份。

《故交河郡夫人慕容氏墓誌序》是用端莊凝重的規範唐人楷書書寫的,寫道:“夫人諱儀(碑上是雙人旁義,是儀的異體字),字輔賢,昌黎人也。”說明,墓主人是被封為交河郡夫人的慕容儀。

再究其墓志的内容,會發現墓主人跟唐代吐谷渾王國和麴氏高昌有着必然的聯系。“其先□汗青海國□□□超”可能就是“可汗青海國慕容宣超”,據《新唐書·西域傳》中的《吐谷渾傳》記載,這個慕容宣超是唐朝所封青海國王慕容諾曷缽的孫子,武則天久視元年宣超被封為烏地也撥勤忠可汗,而墓主人慕容儀應該就是慕容宣超的女兒。

墓主人的娘家算是顯赫的,但是她的夫家又是誰?又有着這樣的背景呢?根據“交河郡夫人”這個封号以及死後葬于程序郡這樣的地望來看,她的夫家應該就是西域麴氏高昌的後裔麴崇裕。

高昌古國探秘:追溯麴氏的族源,曾經的顯赫,如今的千裡殘垣一、關于麴氏的文物二、麴氏兩大郡望的形成三、高昌的王族麴氏

交河故城

《資治通鑒》裡記載:“九月,丙辰,命左豹韬大将軍麴崇裕為中軍大總管将兵十萬以讨之”,這描述的是武則天垂拱四年(688年)八月唐宗室越王貞割據蔡州謀反,大将麴崇裕率領大軍前往平叛。之後由于平叛有功,《舊唐書·高昌傳》記載:“授左武衛大将軍、交河郡王”,而交河正是昔日高昌國的故地。

麴崇裕的原籍乃金城郡榆中,而前文所說慕容宣超獲封青海國王也正是武則天時期,而這兩家都是王族後裔,門當戶對,互相結合也就是理所當然的。

榆中麴氏與高昌國有着剪不斷的聯系,在史籍中可以深挖到漢代、晉代、十六國時期榆中周圍麴氏的發展形成曆史。

鞠氏之後。漢有麴譚(岑仲勉注應為“鞠譚”),生閟,避難湟中,因居西平,改姓麴氏。十一世孫嘉,仕沮渠氏,後為土人所歸,立為高昌王……——《元和姓纂》

其實,在漢代的諸多史籍中可以看到一些麴氏人物的存在,比如:《姓解》中有“《風俗通》,漢有麴衍,後漢有麴聖卿”;《後漢書·方術傳》中有“又河南有麴聖卿,善為丹書符劾,厭殺鬼神而使命之”;《古今圖書內建·明倫彙編·氏族典》中“漢,麴濱,按《萬姓統譜》濱西平人”。可見,在漢代時,麴姓的人已經在曆史舞台上活躍了起來,雖然還不是什麼名門望族。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在三國逐鹿的時候,各個地方的豪強都争相發展自己的家族,謀求自己的地位,當然金城和西平地區的麴氏族人們也不例外。

邊章、韓遂為亂涼州,金城麴勝襲殺祖厲長劉隽。繡為縣吏,閒伺殺勝,郡内義之。——《三國志·魏書·張繡傳》

這裡出現了一個叫麴勝的,他是金城麴氏族人。而在《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中記載:“西平、金城諸将麴演、蔣石等共斬送韓遂首。”文中的麴示範西平麴氏族人。而麴勝被當時還是縣吏的張繡殺了,麴演卻有能力參與斬殺韓遂,可見;兩人的實力還是有懸殊的,也說明當時的金城麴氏不如西平麴氏。

高昌古國探秘:追溯麴氏的族源,曾經的顯赫,如今的千裡殘垣一、關于麴氏的文物二、麴氏兩大郡望的形成三、高昌的王族麴氏

《戰宛城》故事

據《三國志·魏書·蘇則傳》記載:“太祖崩,西平麴演叛,稱護羌校尉,則勒兵讨之。”三國時,各地隻要是有點實力的人紛紛割據,而西平麴演與河西豪強割據勢力并存,時而順從曹魏,時而反叛曹魏,不斷在戰争中充實壯大自己的力量。比起金城麴氏,西平麴氏在這亂世裡更加活躍,先後有出現了割據的麴光、麴英等,都在為壯大自己的家族而強勁的前赴後繼。

晉朝建立之後。西平麴氏更是不放過任何機會,活躍在曆史舞台上,最有出息的還是改不了反叛毛病的麴路,繼續與晉朝作對。而金城麴氏則正在默默無聞中韬光養晦、等待時機,果然晉朝遭到了地方勢力的攻擊,金城麴氏出手了。

麴允,金城人也。與遊氏世為豪族,西州為之語曰:“麴與遊,牛羊不數頭。南開朱門,北望青樓。”……允時為安夷護軍、始平太守,心害鼎功,且規權勢,因鼎傻京兆太守梁綜,乃與綜弟馮翊太守緯等攻鼎,走之。——《晉書·麴允傳》

後來,麴允被封為尚書左仆射、領軍、持節、西戎校尉、錄尚書事等。有經常參加戰鬥,屢立戰功,進為大都督、骠騎将軍。在平陽時,麴允表達了對晉室的忠心耿耿,發憤自殺,得到了敵人劉聰的欽佩,追封他為車騎将軍,谥節愍侯,可謂是光宗耀祖了。

可見金城麴氏也崛起了,而且還成為豪族,除了麴允,還有麴昌擔任北地太守、麴鑒擔任将軍、麴特擔任雍州刺史等,已經發展成了名副其實的名門大族,郡望為金城。後來,在十六國的政權當中,活躍着的還是金城麴氏族人,而且所任職位都不低。

高昌古國探秘:追溯麴氏的族源,曾經的顯赫,如今的千裡殘垣一、關于麴氏的文物二、麴氏兩大郡望的形成三、高昌的王族麴氏

高昌王麴文泰

而西平麴氏雖然在十六國時期鮮有記載,但是據從吐魯番出土的《某氏殘族譜》的研究,可以确定這是西平麴氏的族譜,在前涼張軌時期,西平麴氏因反叛被流放到了西海郡,直到後涼呂光時期,他們才回到西平,經過發展,形成了與同郡衛、郭等一樣的大族集團。麴歆被後涼任命為綏戎護軍、酒泉太守,又被西涼任命為骍馬護軍、大夏太守,封關内侯。他的兒子也在西涼被任命為西郡太守。

西漢到晉末的這段時間裡,麴氏從軍功起家,已經在金城和西平形成了自己的兩大郡望,跻身到大族行列。

高昌的麴氏王族與金城和西平的鞠氏有關系,可是他們是什麼時候進入高昌的呢?元嘉六年(公元429年)春天,“河西王蒙遜拔西平,執太守麴承”,在南涼有“文物之秀傑”麴丞明。後來在沮渠蒙遜建立的北涼政權中也湧現出了揚列将軍澆河太守麴甯孫、西郡太守麴藝等人物。

在元嘉十九年(公元442年),沮渠蒙遜的兒子沮渠無諱和弟弟沮渠安周西渡黃沙,占領了鄯善、高昌等地,建立了高昌北涼政權,向南朝宋稱臣,受封為河西王。後來柔然攻滅高昌北涼,另立阚伯周為高昌國王,是為阚氏高昌。而金城麴氏也應該就是跟着沮渠無諱兄弟來到高昌的。

新到一個地方又是從頭開始,對于一個家族來說也是一樣的。在《元和姓纂》中說“嘉仕沮渠氏”,指的就是麴嘉在高昌北涼政權中做官,而經過阚氏高昌、張氏高昌到了馬儒高昌的時候,麴嘉已經“為儒右長史”,成為了上層管理者。而麴氏也已經在高昌站穩腳跟,跻身于高昌的上層社會之中了,為以後的稱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因為馬儒高昌的統治者祖上也為内地人,497年,派是嘛王體玄到北魏朝貢,請求高昌舉國遷往内地。而這個主意可能是馬儒一拍腦袋就想出來的,自然是遭到很多高昌人的反對,尤其是本地人更不願東遷,最後國人殺死馬儒,“立麴嘉為王”。從此,麴氏成了高層的最高統治者,開始了長達一百三十九年的曆史,成為了金城麴氏發展的高峰。

麴氏高昌政權經曆了九世十王,在高昌和交河故城出土的吐魯番文書、衆多墓志銘向世人展示着金城麴氏的曾經輝煌。而除了金城麴氏,西平麴氏在高昌王國中也是有的,根據在洛陽出土的《唐故麴府君墓志銘并序》記載,在高昌的西平麴氏并沒有受到重視,而是時代在交河郡居住,官職也隻是在交河郡之内。後面唐朝時高昌的西平麴氏歸朝,被安置在洛軸,并收到重用,很是高興。

高昌古國探秘:追溯麴氏的族源,曾經的顯赫,如今的千裡殘垣一、關于麴氏的文物二、麴氏兩大郡望的形成三、高昌的王族麴氏

唐滅高昌後置西州

而人難免走錯路,一個國家政權也不例外,到麴文泰時期,雖然它采取了多種措施發展高昌國實力,但是他站錯了隊。處處與唐王朝作對,甚至參加了西突厥攻占焉耆的戰争,徹底激怒了大唐。貞觀十四年(640年)唐太宗派侯君集率部隊讨伐高昌,大唐軍隊還沒有到達時,麴文泰就病逝了,兒子麴智盛繼位,最終投降了唐朝。

唐太宗把他們遷到了内地的長安、洛陽等地,為大唐的方方面面效力,也湧現出了像麴智湛、麴充裕等曆史名人。

在大唐包容的大熔爐裡,高昌城裡的各族人民融入了盛世時代,成為了中國曆史不可或缺的精彩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