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中網(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
2018年4月23-25日,由投中資訊、投中網主辦,投中資本協辦的“第十二屆中國投資年會·年度峰會”在上海金茂君悅酒店舉辦。本次會議主題為“價值的力量”,來自國内外上百家私募股權機構彙聚一堂,對目前行業熱門話題展開讨論。
此次峰會上,豐年資本合夥人常彬在主題演講中表示,在過去幾年時間裡,豐年打造了适配産業發展需要的資金結構,這是豐年過去幾年積累下來的寶貴财富。
常彬認為,短期的基金和一蹴而就的方式融入軍民融合都是不現實的。作為豐年合夥人,一直在産業管理和項目管理過程中秉承一個道德準則:認知産業、與産業相伴、以時間為朋友堅定内心的笃定,砥砺前行。
以下為常彬在“第十二屆中國投資年會”精彩演講實錄,投中網整理。
常彬:每年這個時候都挺有意思的,因為上半場總會有一個熱點,下半場會到一個傳統的來。剛才聽完了台上的各位給大家分享了區塊鍊的産業格局、投資政策以及從投資人角度而言看到的銀光閃閃的回報。我今天給大家聊的軍工産業沒那麼光鮮。
資本如何助力而不是掣肘
今天的主題是資本助力軍民融合,接到這一個主題時我心裡是忐忑的,以這個主題可以概括出很多的結論來,叫資本助力內建電路産業,助力高端制造,助力區塊鍊等等。但是資本都是助力嗎?是不是掣肘呢?作為長期從事軍工産業的人而言,也作為一直專注于中國軍工産業的資本而言,這是一個很火的問題。
從早期公司成立到現在,這個問題一直在我們自己的腦海裡。換句話說,我們是不是在整個産業裡,除了助力以外還做助纣為虐的事情,我們一直要自己心裡有一根弦。這是我們作為投資人的良心本質。
除了忐忑,豐年資本的核心合夥人投資軍品都是從2001年到現在,一直不斷地反思和檢讨。還好,我們覺得自己做對了幾件事情。第一個事情就是對整個軍民融合浪潮的笃定。為什麼這麼講,真正做産業投資才清醒地認識到,對于一個産業的笃定和激情的信仰才是我們的基石。最早豐年資本介入這一領域,我們對國内的投資人、管理人,以及被投企業進行梳理,那個時候整個軍民融合産業是空白的,很少有人說軍品還能上市,很少人知道軍品還能以投資的方式介入。過去我們一直是在激發行業的激情。經過幾年的發展,豐年取得了成績,也獲得了投行和被投企業的認可。過去幾年,我們不斷加持的榮耀,慢慢地覺得這一産業值得我們奮鬥終身。很有幸,在時代的浪潮下,我們牽引了這一行業,也給自己尋找了在投資産業裡面值得紮根的二十年、三十年的縱深行業。
在過去的這幾年,中國的軍民融合産業經過了一個政策調整,就是大家熟悉的軍改,這個改革短期來說,影響了相當一批企業的經營業績,長期而言為整個的軍民融合和國防體制打造紮實的産業和基礎。這是整個二十年的政策導向。我們進行軍改的過程中,我們不斷扪心自問,當行業低潮我們能否保持堅定,保持那顆心。其實很難,這當中很多投資人找到我們,他們基本上處于輾轉反側的狀态,又驚又喜,軍品為什麼這麼小?投資這麼難看懂?為什麼這麼難做投後管理?我想問大家如果擺在大家面前的是這樣的投資人,如何借助資本做所謂的資本助力的融合呢?這麼多年的投資浪潮中我們發現,找到合格的投資人在軍民融合浪潮中都非常困難。
豐年這幾年不斷地錘煉我們的基金和項目,還包括我們的投資人、管理人和被投企業。這當中不斷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豐年投資人體系。很有幸經過我們的時間驗證,我認為中國的軍民融合産業至少通過5年才能完成第一個節點的驗證,通過十年完成一個大閉環,這是我們對軍民融合産業的定義,包括未來二十年這是一個長期發展的基礎。
是以,還是回應了我笃定的一句話,事實證明投資一個産業,對其堅定不移的信仰和笃定是何其重要。
打造産業發展需要的資金結構
除了信心,還要來點實的。在過去幾年時間裡,豐年做對了幾件事情。除了堅定不移的信心,我們還做了幾件事,打造了适配産業發展需要的資金結構,這是豐年過去幾年積累下來的寶貴财富。無論是出資人結構,基金周期包括資金總量。今天在座的有投資人說我2013年博士生畢業,我現在管幾十億美金的資本。過去兩年我獲得了20倍甚至是100倍的回報。我想傳統行業大家還見不到,換句話說在傳統産業可能大家第一個閉環還未走完,這就是傳統産業的投資,投好一個傳統産業需要耐心,是以出資人結構我們要做好準備。台下的湛總是負責我們機構融資的負責人,過去我們做了很多的艱難選擇,最難的選擇是拒絕。有懷揣大把美金的境外投資人,也有懷揣大把政策性資金的産業投資人,基本上是百億規模想投入到豐年體系裡面來,還有很多境外身份的華僑。還有我們看到了很多産業方,包括不太适合産業發展需要的基金想進入進來,我們都很難選擇。人民币基金募資難,軍工更難,這就是軍工産業的現狀。過去兩年隻是短暫的軍改,很多同行找到我,他們覺得軍改當中尋求三闆,或者是短期的利差,尋求不到來找豐年。我想這樣的投資人和機構,如何用資本助力産業發展。
第二件做對的事情就是我們建構了自己的生态體系。我們一直有一個夢想,我們有完整的生态體系,當每一個被投企業加入豐年以後,我們都可以快速地接觸到客戶體系。就像一個網際網路企業,可以快速地接入bat,而軍工企業接觸到自己的生态體系何其難。但是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從公司第一天開始就建立了這個體系,而且這已經成為了我們同行難以逾越的壁壘。三十多家企業在各個裝備、各個序列打造了豐年的體系,這的當中從機關到工業部門等建構了豐年的鍊條。
随着更多的企業湧向豐年,随着配套機關産生協同,我們發現我們的生态體系完成了第一個大閉環,約等于網際網路的生态體系,這個生态體系從過去到現在都發揮重大的作用。2015年我們投過一個專門做發射器的企業,當時投的時候約等于虧損,2016年1600萬的利潤,然後經過兩年的調整,現在在一院15所、二院46所整個把所有做發射器的企業完成配套,2017年約等于5000萬的利潤,到現在儲備了9個億的訂單,這都是靠我們的生态體系完成閉環。在座的各位也有很多的投資人,哪個生态體系,包括我們過去是做綜合投資的,我們也曾經打造過類似這樣的生态體系,真正地為被投企業起到牽投作用的很少,但是很有幸我們找到了例子。
我們投一個晶片企業,投的時候軍品的隻有20%,它是電子雷達和電子對抗。我們配套的時候是幾個邊緣供應商,但是現在經過梳理,這家企業已經是13所、10所、618等機關的供應商。去年一年軍品收入翻了4倍,這就是我們的生态體系起的作用。表征看,豐年的生态體系為企業提供了增長的空間和通道。但是實質上是什麼?是非常有利于加快國家、軍民融合資源配置的有效工具。
與此同時從2016年開始,在豐年的平台基礎上,也并購了幾個企業,是因為原來的大股東年歲大了選擇退出。那個時候我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鬥争,經過這個過程我們發現了幾個特點,反哺到對中國軍工産業的管理當中來。我們發現軍品的企業家,相對于國民經濟的企業家而言,都在水準線以下。同時民營的軍工企業相對于國有的軍工企業,都是處于劣勢,包括人員、資源等。但是民營企業具備效益和機制上的優勢,如何充分發揮他的優勢和抑制住自己的缺陷,這是整個軍工企業管理中我們摸索到的實踐。這當中貫穿項目的管理、資質的管理、品質體系的管理和客戶綜合體系的梳理等一系列的鍊條,到今天,豐年除了具備自己做投資的屬性,還具備了做産業的屬性。
當然也有所不為。就像最早提到的,在整個豐年管理的基金裡面,很少見到短周期投資基金,這是我們給自己在産業基金做的适配。與此同時也有很多的企業和上市公司找到我們,說能否為我們輸送兩個标的。可以,但是大家隻是希望以這種方式給自己貼一個軍工的标簽,大家可以繞行。短期的基金和一蹴而就的方式融入軍民融合都是不現實的。包括我們的基金想去談,以及産業園這樣的合作也不符合我們基金的定位。是以,所謂的軍民融合還是大家的各取所需。
送一句話給大家,作為豐年,作為合夥人我一直在産業管理和項目管理過程中秉承一個道德準則,認知産業、與産業相伴、以時間為朋友堅定内心的笃定,砥砺前行,謝謝大家!
(編輯:翟兆瑞)
版權聲明:
2.微信平台轉載請聯系投中網官方公衆号進行授權。
本文源自投中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