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病是果樹傳染性病害之一,感染上病毒的果樹通常周身帶毒、終生受害,再加上目前缺乏有效的防治藥劑和措施,使得果樹病毒病一旦流行就很難控制。
柑橘黃化脈明病是國内外新近發生的一種柑橘病毒病害,可能目前還有不少果農朋友對該病還不了解,為此筆者收集了一些圖檔和資料,現分享給大家。

電鏡下的柑橘黃化脈明病病毒粒體 圖檔來源:牛炳棵
1988年,在巴基斯坦的檸檬和酸橙上觀察到引起葉片葉脈黃化和葉脈透明等症狀。
1993年,在巴基斯坦的柑橘黃化脈明症狀被首次報道。
1996年,grimaldi 和 catara 在表現為黃化明症狀的檸檬葉片上觀察到一種纖維狀病毒粒體,如上圖。
随後的一段時間,在印度、土耳其等地也有該病的報道。
我國最早發現該病是在2009年調查黃龍病的時候給查出來的,目前在雲南、四川、湖南、江西、貴州、湖北、廣西、廣東、浙江、重慶、廣州和福建等柑橘主産區均有發生。
可侵染檸檬、酸橙、香橼、葡萄柚、甜橙、椪柑、砂糖橘等多數柑橘屬植物,其中對檸檬和酸橙的為害最為嚴重。
除去柑橘類,該病還可危害辣椒、豇豆、菜豆和藜麥等草本植物。
檸檬受害症狀(從左至右分别為春梢、夏梢、秋梢) 圖檔來源:金鑫,下同。
蜜柚受害症狀(從左至右分别為春梢、夏梢、秋梢)
甜橙受害症狀(從左至右分别為春梢、夏梢、秋梢)
砂糖橘受害症狀(從左至右分别為老葉、新葉) 圖檔來源:普金安
典型症狀葉脈脈明 圖檔來源:歐乃榕
危害特點:
①葉片上表症明顯,表現為葉脈透明黃化,後期葉片皺縮,畸形。
②品種不同,受害程度不同。如溫州蜜柑和琯溪蜜柚的春梢在感病後還常伴随着褪綠、花葉等。
③新葉、老葉間病症存在差異,如砂糖橘的老葉卷曲和新葉的脈明症狀。
④葉片老熟後黃化症狀會減弱,但葉片皺縮症狀則不會恢複。
⑤該病的發生程度受溫度影響,高溫下症狀會稍微減輕,是以春秋梢比夏梢的症狀更明顯。
⑥柑橘果實上一般不表征,但部分品種如溫州蜜柑可出現幼果畸形、果面凹陷等。
雖然80%的植物病毒病依賴于媒介昆蟲傳播,但目前尚未發現介導該病毒在柑橘間進行傳播的昆蟲。繡線菊蚜、豆蚜等媒介昆蟲也僅能從感病柑橘屬作物傳至豆科植物等,并不能在柑橘間傳播。
不過,據報道該病一旦發生,可在短時間内迅速傳播,是以多數學者認為是存在某種昆蟲介體使病害擴散的。
該病的主要傳播方式是嫁接傳播,且傳毒效率較高。苗木帶毒可實作遠距離傳播,種子組織中雖能檢測出病毒,但該病不能通過種子傳播。
①加強苗木管理,使用無毒苗,防止該病随接穗、砧木或苗木調運遠距離傳播。
②勤巡園,春梢症狀明顯,可作為主要的判斷依據,有疑似病樹拿不準的建議送檢。
③不用來源不明的枝條做嫁接,嫁接刀、枝剪等農事工具須進行消毒處理,以免在田間發生交叉感染。
④雖然還未找到傳毒昆蟲,但應加強對蚜蟲、害螨、粉虱等重要疑似傳毒昆蟲的防控。
⑤發現病情,及時鏟除病樹,以免病情擴散。
參考文獻: 《柑橘黃化脈明病毒分子檢測及生物學研究》 程橋 《柑橘脈明病毒侵染對檸檬基因及小rna表達影響》 牛炳棵 《柑橘黃化脈明病毒的遺傳多樣性及種群變異研究》 劉惠芳 《柑橘黃化脈明病毒蟲媒初探》 劉翠花 《柑橘黃化脈明病毒對檸檬、柚和甜橙葉綠素代謝影響的研究》 金鑫
#谷豐計劃#
本文來源于農業助手,轉載請注明,且勿修改文章内容,修改必究!本文為《讓農技更簡單,讓科普更通俗》系列第1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