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蟹蟹侬,誇點來恰~

蟹之鮮而肥,甘而膩,

白似玉,而黃似金,

已達色、香、味三者之至極,

更無一物可以上之。

——李漁(清)

秋天,除了貼秋膘,最誘人的還有剛出蒸籠的螃蟹。

剛蒸好的螃蟹,“咔嚓”一聲掰開,騰起的熱氣中,蟹黃閃閃發亮,油滋滋的香氣甜而不膩,如果是公蟹,就是瑩白如玉的蟹膏。不必猶豫,一口咬下,讓蟹黃蟹膏在味蕾間浩蕩起舞。此刻,放下勞形之案牍,心無旁骛地吃完整盤螃蟹,迎接深秋的盛大到來。

這麼好的螃蟹,來自哪裡?今天,我們就認真講講長三角地區的蟹蟹們,趁着黃金周,饞了的小夥伴,趕快乘高鐵去大飽口福吧,嘻嘻。

蟹蟹侬,誇點來恰~

1

陽澄湖大閘蟹:我乃“業内領軍人物”

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青背白肚、金爪黃毛”。是我國原生、産量最多、分布最廣的淡水蟹。早年間,美食界公認的“三大名蟹”,便是安徽當塗的花津蟹,河北白洋澱的勝芳蟹,以及蘇州的陽澄蟹。如今時過境遷,唯獨陽澄蟹聲名遠揚,成為了螃蟹界“領頭蟹”。

蟹蟹侬,誇點來恰~

陽澄蟹美,與當地的水文條件密切相關。大閘蟹雖為淡水蟹,卻在鹹水中出生;成長為幼蟹後,它們便洄遊至淡水中,最好是水草豐茂的大型湖泊,還不能太深,否則光照不好。而陽澄湖,剛好是最接近長江入海口的大型淺水草型湖泊。

蟹蟹侬,誇點來恰~

看,複興号智能動車組飛馳在陽澄湖大橋上~

海蟹吃肉,湖蟹吃膏。全國各地的大閘蟹,到了時節,便膏肥黃美,就連蟹肉,也變得更為鮮甜。

陽澄蟹,是被上海人吃出名的。《上海漁業志》記載: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陽澄蟹進入上海,迅速風靡全城,後來更遠銷海外。時人不知陽澄蟹來自哪,幹脆稱其為“上海陽澄湖蟹”,非“陽澄”二字不吃,一時蔚為風潮。

蟹蟹侬,誇點來恰~

時至今日,一座陽澄湖,已經填不滿中國人吃蟹的胃口了。陽澄湖很美,除了大閘蟹,還有别的美景美食,确定不乘着高鐵走一波?

推薦車次

蟹蟹侬,誇點來恰~
蟹蟹侬,誇點來恰~

近年來,許多大閘蟹品類逐漸嶄露頭角,它們不再刻意強調産地,而是強調自身的蟹品品質;人們對大閘蟹的認知,也從早年的追逐産地标簽,逐漸回歸至味道。

2

江浙滬其他蟹蟹:“莫欺少年窮”

大閘蟹分布于大江南北,光是江蘇就占了半壁江山。随着養殖技術提高,以及消費觀念更新,其他地方的大閘蟹,逐漸打出自己的市場,成為螃蟹界的新生力量。

洪澤湖大閘蟹、固城湖大閘蟹、高郵湖大閘蟹、太湖大閘蟹......産地雖不同,品種卻是一樣,反正都是一家人,當然要整整齊齊上餐桌啦~

我們來看看江蘇泰州興化。它位于長江、淮河兩大流域之間,湖蕩密布。當地曾經緻力于推廣大閘蟹标準化養殖,如今成果頗豐,一時間,泰州的興化醉蟹也成了時令寵兒。

蟹蟹侬,誇點來恰~

興化醉蟹用的是蜈蚣湖的青殼母蟹,從重陽節後選鮮蟹,接着活養、幹擱、修毛、配料,到小雪後下缸,用家釀糯米酒、鹽、川椒等原料浸泡直到大寒,需要近兩個月,挨到春節前才能吃。

吃的時候,醉蟹自身的青黑色已經被酒腌得發黃,掀開蟹臍蓋,細嫩的蟹肉,泛光的蟹黃,絲絲酒味飄散,還沒吃,聞着就中人欲醉。入口後,蟹肉嫩滑軟彈,甜中蘊鮮,鮮中帶香,醇香回甘。

蟹蟹侬,誇點來恰~

誇了興化醉蟹,甯波紅膏嗆蟹表示不服。誠然,甯波紅膏嗆蟹大多是用海蟹(梭子蟹)制成,但因其異常鮮美,破例在此一起讨論。

作為甯波菜系的頭牌,紅膏嗆蟹正是甯波“透骨鮮”的代表。但凡吃過甯波地區的紅膏嗆蟹,都會被駭世驚俗的生鮮勁兒所震驚。

别的不說,看看甯波火車站——

蟹蟹侬,誇點來恰~

像不像一隻螃蟹......

一隻完美的嗆蟹,肉似白玉,膏如琥珀;色彩鮮豔、鮮鹹滑嫩,蒜姜醋都不需要,直接一口入魂,又鹹又甜,裹着冰涼的鮮味從口腔直竄顱頂——吃一口下去,眼睛都亮三分。

蟹蟹侬,誇點來恰~

紅膏蟹并非甯波一地獨有。它是性腺發育成熟的優質螃蟹,被有經驗的蟹農挑選出來,超越産地、以紅膏取勝,成為江南深秋時節的時令美味。因篩選費工、養殖不易,品質好的紅膏蟹,價格和品相皆不次于陽澄湖蟹。

沒錯,螃蟹市場,正在進化。

蟹蟹侬,誇點來恰~
蟹蟹侬,誇點來恰~
蟹蟹侬,誇點來恰~
蟹蟹侬,誇點來恰~

一隻螃蟹的使命,就是讓自己很優秀

然後被美美哒吃掉

幸運的是

在長三角地區

優秀的螃蟹比比皆是

它們“橫行霸道”,占領你的餐桌

爬進你的鍋裡,滋養你的心靈……

你吃過哪種螃蟹?

你推薦大家去哪吃螃蟹呢?

圖檔:全景網 文案:蔣雨鷗

編輯:蔣雨鷗 稽核:陶彬彬 監制: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