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點選文章的右上角,關注柑橘露生态農業</h1>
柑橘露水果套裝
柑橘黃龍病是一種毀滅性的疾病,嚴重阻礙了柑橘的生産和開發。柑橘類植物感染黃龍病,光照樹凋亡,産量下降,品質下降,重株在3~5年内死亡,為廣大橘子農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柑橘黃龍病最早發現于中國廣東省潮頭地區,已有100多年的曆史。在廣東,柑橘黃龍病已經摧毀了超過一百萬英畝的柑橘園。随着柑橘生産的大力發展,黃龍病的面積不斷擴大,黃龍病在廣西、福建、江西、湖南、雲南、海南等地得到确認。
在自然條件下,黃龍病幾乎殺死了所有的柑橘品種。柑橘感染黃龍病,全年可出現症狀,在野外以夏末為主,秋季末發病最多,其次是春季。黃龍病的症狀類型複雜多樣,通過衆多柑橘類研究者的不懈努力,形成了一系列黃龍病的檢測方法。
一、柑橘黃龍病害診斷技術
1、診斷樹黃龍病原發病
一些或更多的樹枝不會變綠,或者在變綠的過程中停止變綠,葉子出現均勻的變黃。這種均勻變黃的葉子僅限于新頂部的葉子,新末端下基質的葉子看起來正常,沒有任何病變。這是黃龍病早發樹的重要特征之一,稱為"黃龍"。
2.黃龍樹上最典型的症狀特征 - 斑駁
主要表現為葉片從基部和側脈開始,逐漸淡成黃色或淡黃色,并繼續向上和中間擴張,形成不規則的黃斑,整個葉子呈現出不均勻的黃色和綠色不對稱斑塊。
3、病樹晚期中期出現特定症狀——抽出短、苗條、缺鋅、錳樣黃葉的末端(繼發症狀)
4、出現"紅鼻果"症狀
橙色果實真正的成熟期常表現為绯紅色的尖端,底部是青色。
柑橘黃龍病傳播原因分析
柑橘黃龍病主要通過攜帶病害的穗、幼苗和柑橘木虱傳播。柑橘黃龍病蔓延的主要原因如下:
1、良好的苗種繁育體系不完善,果農種植病苗。
長期以來柑橘類幼苗以個體為主,大部分幼苗基地在無證生産、基地選址和苗木生産中均未遵循《柑橘原産地檢疫規定》對育苗和申請檢疫,導緻大量病苗進入市場,種苗帶病率高,種植後有緻病風險。
2、黃龍病危害意識不足,防控措施難以實施。
雖然當地政府也做了大量的科普宣傳和教育訓練工作,但大多數果農對黃龍病的鑒定和防控知識仍然缺乏,病害在田間主要通過木虱傳播的有害知識不足。有的化肥企業甚至建議通過施肥進行處理,導緻錯失了防控的最佳期,導緻田間蟲源和病源大量集中,造成小的失控局面。
3、未能及時防控木虱,病害傳播。
柑橘黃龍病傳播昆蟲木虱廣泛,且種群數量大(8~11代),繁殖能力很強(平均産卵700粒/頭),獲得病菌後可終生傳播,防治柑橘黃龍病需要柑橘木虱的全面防治。我國大多數養殖戶規模小,組織能力低,難以形成有意識有效的聯合防控機制,柑橘黃龍病傳播難以控制。
4、科研瓶頸尚未突破,目前還沒有有效治療黃龍病的藥劑。
由于柑橘黃疸菌目前無法在體外培養,對理化性狀的研究不足,一直無法篩選出長效治療劑和抗病品種;目前,尚無有效藥物治愈該病,柑橘黃龍病隻能預防,無法治療,工作難度較大。
三、柑橘黃龍病害防治措施
1、無病苗栽培是柑橘黃龍病防治的依據
無病苗圃不僅建有塑膠網棚,而且像無病苗圃一樣簡單。無病育苗基地,包括幾大建設:
(一)建立桦木種子園的,應當在隔離條件好的地方建,種植優良的桦樹品種;
(2)建立無病和良好種子材料庫,以儲存經過解毒和重新鑒定的材料,以證明它們不攜帶病原體(幼苗);
(3)建設全封閉的一次穗苗圃,建設無病育苗網棚。
2、柑橘木虱的防治是防治柑橘黃龍病的關鍵
柑橘木虱一般越冬有成蟲,無芽不産卵。當春天來臨時,冬季成蟲會遷移到柑橘芽中取出汁液并産卵。是以,冬季園藝是一年中預防和控制木虱子的關鍵時期。二、新芽開始,且每個新芽期,至少噴灑2次,第一次在芽中噴灑0.5cm左右,間隔7~10天噴灑第二劑劑。
3、及時清除病害樹是防治柑橘黃龍病害的保障
去除病樹的原則:
(1)沒有定論的幼樹生病了,挖,挖,補。
(2)三年以上幼樹的新鮮結果,若春末期病害,将及時挖掘;
(三)老樹病倒,嚴重砍枝,加強管理;
(4)無病或無病較少的果園應嚴格處理病害樹木;
(5)病重果園挖病樹木,一般不重新種植;
(6)種植備用樹,以防病樹被挖出并重新種植。
4、加強栽培管理是防治柑橘黃龍病害的必要條件
認真落實柑橘栽培管理重點措施。
控制夏末,讓每一個新的芽都能整齊地,這樣統一噴灑,預防和控制柑橘木虱。對于由此産生的樹木,善治夏頂不僅能保護果實,還能破壞柑橘木虱的食物鍊和産卵場所,還有利于預防和控制潰瘍病、蚜蟲等病蟲害。
市場上的産品種類繁多,廣大果農選擇正規注冊、安全性高的可控産品,使他們的利益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