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湖南放魚3.89億尾 今年開始對44個保護區全面禁捕

中新網長沙6月6日電(傅煜 王昊昊)6月6日是中國農業部确定的第三個“全國放魚日”,湖南62個縣市區共向天然水域投放魚種3.89億尾。記者從湖南省畜牧水産局漁政處獲悉,今年起湖南将對5個自然保護區、39個國家和省級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實行全面禁捕,到2018年保護區内捕撈漁民全部退出,實作該省水生生物保護區範圍内永久全年禁止生産性捕撈作業。

當日在長沙橘子洲公園舉行的放魚活動現場,來自湖南省畜牧水産局等機關的代表與環保志願者、遊客一道将3850萬尾優質魚苗魚種放入湘江,其中不乏胭脂魚、湘華鲮、背瘤麗蚌等國家重點保護珍稀水生生物。據悉,今年湖南共計劃放魚8.3億尾。

魚類人工增殖放流是養護水生生物資源、修複漁業資源和保護生态環境的重要舉措。自2002年首次開展增殖放流與春季禁漁以來,湖南已連續16年開展放流活動。2016年4月1日,湘江長沙段及其7條支流的部分水域開始實施常年禁漁,同時啟動轄區水域内漁民轉産轉業。

長沙市政府副秘書長戴建文介紹,目前該市已有650戶漁民、1296人完成轉産上岸,處置漁船650艘、趸船59艘,市、區财政安排漁民轉産轉業費用達2.7億元。為加強常年禁漁水域的管理,長沙漁政部門實施24小時值班制,今年已出動執法人員2287人次,開展聯合執法檢查46次,立案10起,結案9起,行政處罰9人。

随着各項保護措施的持續推進,湖南水域環境明顯改善,漁業資源呈穩步回升态勢。監測資料顯示,2016年,湘江流域放流魚苗魚種2.2億尾(粒),其中“四大家魚”親本590組、苗種1.2億尾,對湘陰—城陵矶水域“四大家魚”的貢獻率達到3.03%;洞庭湖區放流魚苗魚種1.46億尾,對洞庭湖魚類資源貢獻率達1.65%。此外,洞庭湖放流的鲢鳙魚還轉移消耗水體中氮97.60噸,磷26.35噸,取得較好的生态效益。(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