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7日,一年一熟的柿子終于紅透,廣西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迎來了第15屆月柿節。會上,恭城縣被命名為“中國氣候宜居縣”并進行了授牌儀式。

柿紅麥綠秋意濃濃
關于恭城,我去過次數不多的幾次,印象并不十分完整,零散的記憶連起來,卻也有一段十分美好的印記。。
在點點滴滴的印象中,讓我對這個有着深郁風情的小縣城心生憐愛起來……
對恭城最清晰的記憶,是那漫山遍野、遍地紅彤的月柿。
為什麼叫月柿?當地人說用恭城的柿子曬制的柿餅,經過反複幾次的又捏又曬,柿餅的成品扁扁的圓圓的很象滿圓的月亮,人們就叫它月柿,這麼多年就這麼叫過來了。
恭城月柿的紅,是一種讓人内心震撼的紅!
前幾年,我有幸随老大參加了一屆恭城的月柿節,就在據說是恭城縣月最大最集中的萬畝月柿基地中的紅岩村舉辦。
走進依山傍水的紅岩村村前村後,房前屋後,到處都栽着錯落有緻的月柿。
而一個個醇紅透亮的月柿,不,是一串串、一堆堆的月柿,挂在樹上,象無數個小燈籠。
廣西恭城:月柿熟了 遊人醉了
那些統一規劃建起的農家别墅,就那麼掩映在這片片柿紅中。有很多村民辦起了農家旅館,每年的柿紅時節,如果不提前預訂,是很難有空房的。
除了村裡紅,村外更紅。
柿子屬于南方落葉水果。村頭的萬畝柿林,柿熟時節,柿葉滿地,就如在果園裡鋪上了厚厚的金色地毯。而那些紅柿,不用擡頭就可看到。
那年我們去的時候,柿葉剛好落了大半,柿子仍在稀疏的金黃柿葉中時隐時現。
聽村裡人說,如果柿葉落盡,整片柿林全部都隻見紅柿,就如火燒雲一般,從你腳下一直燒到天邊,紅彤彤的一大片,蔚為壯觀。
秋天柿林
穿行在樹蔭果蔭的村道上,柿紅的喜慶撲面而來,三三兩兩的阿婆大媽在屋前樹下閑侃,你會覺得,這紅岩村人的日子竟然可以過得那麼休雅别緻,那麼悠然自得。
恭城的柿子有名,更名在柿餅。
恭城柿餅拿起來柔軟而有種厚實感,看起來粉嘟嘟的是因為回糖起了霜粉,吃起來甜而不膩,是果品,但又象面包,越嚼越有味道。
恭城月柿面積全國最大,是中國月柿之鄉。由于産量太大,過去賣鮮果和加工柿餅各占半。而柿餅的加工,看起來好看,說起來也很有意思。
晾柿餅
曬柿餅要先将柿皮削掉。用恭城人自制的工具,拿起柿子塞進去夾定,腳踏(或電動)讓柿子快速旋轉起來;人再用削刀在果面一帶,柿皮如一條紅綢帶噴飛而出。
前後不到30秒就完成了一個柿子的削皮,約摸個把小時光景便滿地都是紅柿皮了。動作很潇灑,手工很娴熟,削皮很整齊,讓人看了都很想試一試。
這種紅雖然也很好看,但最經典的柿紅,是在柿餅的曬場上。
恭城人曬柿餅,并沒有固定的地點。房前屋後的空地,房頂天棚,隻要見到太陽的地方都可以用來曬柿餅。
廣西恭城瑤鄉月柿上市
廣西瑤鄉曬柿圖
正因為這種随性的曬,柿餅之紅往往一紅就紅遍全村。
如果尋到高處往下看,全村入眼之處,房前與屋後,院子裡,屋頂上,到處都是滿眼的柿紅,紅得讓人驚奇,驚歎,又驚喜。
恭城,是瑤族聚居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在桂林市中算是一個有點偏僻的小縣。人口隻有30來萬,但水果産量卻多年來居全廣西第一。
恭城水果之多,主要是柿子産量大。據當地水果部門統計,全縣僅柿子就有20多萬畝,年産量30多萬噸,人均有柿子足足1噸多!
廣西恭城孔廟在縣城北 鳳凰山
這麼大規模的柿子産量,讓恭城人過着富安而知足的生活。
據說,縣城裡有一文一武兩座廟香火不斷。能夠相隔百米而存的文廟與武廟,全國也就是桂林的恭城了。
這樣的文化氛圍底蘊下,培養了恭城人團結、謙和而好學的本性。近一二十年來,恭城縣每年都有學生考上北大或清華,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迹!
恭城人的日子火紅,還展現在遠近聞名的恭城油茶。這種本來是民族特色的小吃,如今卻成了全廣西人的美食,到處都開有恭城油茶店了。
廣西恭城油茶
老茶葉,山姜,生蔥頭,再加上叫不出名字的中草藥,搗爛出汁後,沖入山泉煮成湯,配上花生、炒米花、蔥花、香菜,就成了美味可口的美食了。
外地人初飲恭城油茶都不太習慣,但飲過後都會覺得回甘無窮,再飲再品,越喝就越想喝了。
當初,我就是這樣被恭城的朋友“騙”喝上瘾了。
想了解更多農業資訊,請點選關注“桂農通”,歡迎評論、收藏與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