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賀”姓氏族的起源》

賀俊傑/文

《“賀”姓氏族的起源》

“賀”字的來曆,早在公元前770年已經有了。根據曆史考證,從曆史古籍中,如《春秋》即《左傳》、《公羊傳》、《谷梁傳》都有“賀”字的出現。

據傳很古很古時候,“賀”字和河、哈、好、呵、合、喝、赫、核、褐等字是不分的,同用一個哈字代替。

古代河水、大河小河不被稱為河的,稱為溪!因為不管什麼河,沒有筆直的,都是彎彎曲曲,繞來繞去,是以稱為“溪”最切實際。

《“賀”姓氏族的起源》

根據自古以來的傳說,“賀”字是由:哈!哼!的發音詞得來的。意思是得到了寶貝,哈哈大笑,予以祝賀一番。過去的寶貝是什麼呢?就是生下的孩子;在就是收獲回來的糧食;還有打回來的獵物。

“賀”字是以禮物相贈即慶賀之意。金文中賀字,是左貝右加,小篆的賀字,改為上加下貝了。“貝”表示錢财之物,加表示添加的意思。賀,本義是贈送錢财禮物表示慶祝,引申有犒勞之義。

這些寶貝收獲回來了,大家高興,嘻嘻哈哈,哼哼唧唧,喜笑顔開,由衷的開心是以就開始慶祝,“賀”字油然而生。

後來根據人類社會的發展,漢字的增加,分的越細,賀字也就單獨成意,不被别的字互相替代了。

“賀”姓氏的來源,要晚的多了。

根據明清朝代有文字記載的學者的研究,《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存在。在宋朝初期由一位地處吳、越地區不知名的儒家 學者将其編輯、裝訂成冊。

南宋(公元1125-1210年)著名的愛國詩人陸遊最早在他的詩《秋日小雨》中提到百家姓。詩人在注釋中指明他的靈感源自兩本書,一本是《紮子》,另一本就是《百家姓》。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開始流傳了。

宋朝的皇氏姓‘趙’,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的國王姓‘錢’,宋朝的一位學者相信‘孫’是宋朝皇族妻妾的姓氏, ‘李’是南唐的統治者李後主的姓氏。這就是《百家姓》的開場白“趙錢孫李”次序的由來,這些大家都是知道的。

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印刷體《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十四世紀初)出版的,它根據漢字和蒙古字的語音、筆劃對應而成。但是元朝的版本并不完整,流傳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錄完整。

它總共記錄了438個姓氏,其中408個是單姓, 有102行組成,38個是複姓,編成15行。最後一行是百家姓終,即百家姓完結篇,由118行構成,共有472個字。

清朝後期又出現了另外一本有關百家姓的書《增廣百家姓》,書中記錄了444個單姓,60個複姓,結束語為“百家姓序”。

《“賀”姓氏族的起源》

“賀”姓在宋版《百家姓》排名第70位。

據曆史古籍記載,“賀”姓氏出自姜姓,是為避帝王名諱所改的姓氏。

《通志·氏族略》記載:春秋時,齊桓公(姜姓)有個孫子叫公孫慶克,她的兒子慶封以父名命氏,稱為慶氏。慶封在齊靈公時任大夫,在莊公時與崔杼曾為上卿,執掌國政。後兩人再升為左右相國。

因崔杼家内發生内亂,慶封以弑君罪滅掉崔氏,獨霸朝政。于是慶封把政事交給兒子慶舍處理,自己隻管吃喝玩樂,引起了朝上朝下對慶氏的不滿,後慶封的親信盧蒲癸和王何,趁慶封外出之機,殺死了慶舍,慶封見勢不妙,便逃到了吳國。

吳王噶朱方封給慶封,慶氏宗族聞訊趕來相聚,從此,慶氏比在齊國時還要富裕。至西漢末,子孫徙會稽山陰,東漢時傳至慶儀為汝陰令,其曾孫慶純官拜侍中,為避漢安帝的父親劉慶的名諱,慶字改為同義的賀字,慶純改為賀純,史稱賀姓正宗。

據《魏書。官氏志》等所載,南北朝時後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漢化,将鮮卑族複姓賀蘭氏、賀拔氏、賀狄氏、賀賴氏、賀敦氏皆改為漢字單姓賀氏。

賀氏雖然隻有 1800多年曆史,但分布比較廣泛,繁衍昌盛。在曆史上,賀氏也有不少著名人物。例如,三國時的吳國大将軍賀齊,賀齊的孫子賀劭任中書令,賀劭的兒子賀修在西晉任太子太傅,賀修的12世孫賀德仁為唐太子中書舍人,德仁的侄孫賀默為彭州刺史,而德仁的侄曾孫就是唐玄宗時秘書監賀知章。

西晉名臣賀循,任太常、左光祿大夫等職,是支援司馬睿的江南士族領袖之一。

北魏有雍州刺史,關中大行台賀拔嶽,為鮮卑族人。

隋代名将賀若弼,曾大破陳軍,以功進爵宋國公,官至右武侯大将軍。

唐朝著名詩人賀知章,少因文詞知名,後以“清淡風流”為世人所頌慕,工書法,尤擅草隸,詩以七絕見長,通俗而時有新意,是著名的詩人和書法家。

北宋著名詞人賀公鑄,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其詞善于錘煉字句,又常運用古樂府及唐人詩句入詞。

明未有農民起義軍将領賀一龍、賀錦。

清代有文學家賀贻孫,堅決查禁鴉片的地方官賀長齡,和上司湖南邵陽人民反侵略的英雄賀金聲。

當代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元帥賀龍,毛澤東的夫人賀子珍等。

關于“賀”姓的姓氏起源,《魏書。官氏志》,《通志·氏族略》以及史籍《古今姓氏書辨證》、《姓氏考略》等文獻都有記載。

《“賀”姓氏族的起源》

據2007年統計,“賀”姓是我國第85大姓。屬于大姓系列,人口已經超過三十萬了,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18%以上。

“賀”姓在全國分布極廣, 漢晉南北朝時期,賀氏一直活動在浙江、江蘇、山東、河南、河北、山西地區。唐宋以後賀姓開始在江南其他地區出現。

宋朝時期,賀姓約有近10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13%,排在第一百位以後。

山西為賀姓的第一大省,約占全國賀姓總人口的25%。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陝西、河南,這三省占賀姓總人口的62%,其次分布于湖南、山東、廣西、甘肅,這四省的賀姓又集中了33%。

賀姓人口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北地區,全國形成了以北部晉、秦、豫和南部湖南為中心的兩大塊賀姓聚集區。

明朝時期,賀姓大約近13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14%,排在第一百一十四位。宋、元、明600年間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賀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要快。

湖南為賀姓第一大省,約占總賀姓人口的20.8%。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陝西、山西、浙江,這四省大約占賀姓總人口的62%。其次分布于湖北、江蘇、河北,這三省的賀姓又集中了22%。

賀知章,官正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性格曠達豪放,強于作詩,又勝出書法。尤其醉後作詩填詞寫字,毫不費力一氣呵成卷軸。

他自号“四明狂客”,故後人以此作為堂号、楹聯 。

賀姓的重要楹聯有以下四副:

四明狂客;一代儒宗。

和生得偶;仙婦贈巾。

詞壇名重鑒湖;孝行絕倫湘邑。

太行左轉,山川清淑之氣鐘焉,其族世所謂甲乙;

明德代興,祖宗詩禮之傳矣,乃今大發為文章。

有關《賀氏族譜》方面:

目前在上海圖書館中收藏賀姓族譜36部,全國其他機關和美、日等國的圖書館還收藏賀姓族譜36部。

《“賀”姓氏族的起源》